白锦霞
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晋商,一般指明清时期(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山西商人,曾在商界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精神在中国商业文化思想史上写下了灿烂篇章,对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梁启超在《山西票商欢迎会演说词》中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以此自夸于世界人之前。”[1]学者李镇西也说:“山西商人以其特有的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明清时代演出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大型商业活剧。其舞台之广大,演员之众多,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2]晋商之所以能“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在创业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晋商精神。日本学者涩泽荣在《论语与算盘》中用“士魂商才”一词形容晋商的精神特质[3],晋商研究学者孔祥毅先生也认为:“晋商认为贾儒相通,行贾需要习儒……他们的‘士商同性(心)’,就是说无论做官还是经商,都必须按照儒家思想,修身、养性,沿着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前进。简单说,晋商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4]晋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继承和发扬晋地经商的光荣传统,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晋商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的内涵自古至今从未变过,一直都是儒家伦理道德为基本规范的中国社会的优良品德。在义利关系上,儒家反对见利忘义,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也肯定合理之利的正当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主张“义然后取”;处事方式上主张“因义得利”,《孟子·梁惠王上》即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义”从根本上将取决“信”,因此,发展到后来,二者逐渐合流,成为包括忠诚守信核心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应行为规范在内的“信义”,如“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5]。晋商就是借鉴了儒家传统的优良道德,结合自身经营实践,形成了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等在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诚信道德体系。
晋商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顾客。顾客是交易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只有对顾客诚信,童叟无欺、讲究信义,交易才能顺利进行。有一次,乔家复盛油坊的伙计为了谋利,在运往山西的胡麻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倒掉整批掺假的胡麻油,重新换了货真价实的胡麻油。此举虽令乔家损失不少,却赢得了信誉,使复盛公一举成为包头的著名商号;二是商号内。商号内的信义是维持经营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财东和掌柜之间有绝对的信义,对待员工尊重其人格、给予较高的工资待遇和退休金;三是商号之间。晋商在选择相与时非常谨慎,一旦选择就要讲究信义,和衷共济、荣辱与共。
中国传统社会将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士为尊、商为卑”,商人一直以来都处于被人轻视的地位。但在明清晋商的观念中,“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6],认为“商”和“士”都是“有益于生人之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有人将商业放于科举之上,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说:“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孙俊秀者多入贸易之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7]当地也流行着一些谚语,“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有才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晋商“学而优则贾”的价值观使他们把商业看作无比荣耀的职业,自立自强,克服千难万险,不断进取,最终成就商界奇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晋省天寒地瘠,生物鲜少……人稠地狭,岁之年入,不过秫麦谷豆”[8],恶劣的环境使“晋风多俭”[9],最先创业的晋商大多源于贫苦家庭,继承了勤劳节俭的品德。明沈思孝《晋录》载:“晋商俗简朴古,有唐虞夏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同时,他们还将勤俭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世子孙,告诫子孙要爱岗敬业、勤俭奋斗,如今乔家大院门槛上写着“慎俭德”,王家大院楹联上写着“创业维艰祖辈备尝辛苦,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和”是中国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晋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经营管理中强调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要和颜悦色、平和中正,清代晋商炳记《贸易须知辑要》言,“说话第一要谦恭逊让,和颜悦色,言正语真”,“生意人无大小,上至王侯,下至乞丐,都要圆活、谦恭、平和”;二是商号内部,财东、掌柜和伙计尊重人格的平等,和谐相处,《贸易须知辑要》说,“做掌柜、大伙计不可自抬身价、目中无人,对下属即使有不妥之处,亦以理而剖之,则上下欢心,无不服你”,财东和伙计之间通过慎用重托和人身顶股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和谐关系;三是商号之间,重视群体的力量,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如票号经理李宏龄在《同舟忠告》中言:“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沉浮于惊涛骇浪之中,稍有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正是由于晋商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使得上下齐心、内外发力,最终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晋商商帮,创造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上的奇迹。
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忍不拔、穷则思变品格在三晋大地上凝聚成了创新开放、不懈进取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贫苦的山西人于艰难中崛起、于奋斗中强大。他们打破了“重农抑商”的束缚,确定了“学而优则贾”的价值选择,实现了思想上的创新开放;在整个国家“闭关自守”和山西土地贫瘠、地狭人稠的背景下,勇敢打破地理局限走向蒙古,实现了地理上的创新开放;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和“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实现了经营理念的创新开放。除此之外,晋商的创新开放、不懈进取还表现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一是人才配置方面,实行严格的“东掌制”和“经理制”,取代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的家族、宗族封闭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二是资金组织方面,于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实现了从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伙计制到股份制的变迁,开创“人身顶股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调动员工积极性;三是组织机构形态上,晋商商号和票号经营业务多样化和跨地区经营的特征催生了子母公司式的“联号经营”模式,将市场内部化,达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四是信用机构方面,实现了从当铺、钱庄、帐局、银号到票号的创新;五是实现了从个人经营到集群发展的转变,在联系感情、信息互换中推动集群场合实现了从会馆、行会、公所到商会的变迁。
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云“博思于民,而能济众”[10];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1];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及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儒家的行为准则。晋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发家致富后,没有单纯追求自我物质享受,而是饮水思源,通过扶危救困、铺路架桥、兴修水利、兴办学校等方式,回馈国家和社会,形成了经世济民、造福社会的晋商精神。清光绪三年,山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介休冀氏家族以正偕同昆弟,出金6万,赈助乡人;祁县巨富乔致庸一人捐3.6万两,在县内捐赈最多,县志列为首位;毛履泰捐银8400两,捐钱1300千文;平遥李氏家族共捐银55200两、制钱4300千文”[12]。清末政府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侵占山西煤铁矿权,山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争回矿权运动,晋商主动筹措巨款迫使英国福公司交回矿权,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晋商兴衰记》中评论:“当罟人赎矿于福公司时,约定赎款,其时库款无余,所依赖者,全属票商。交款之日,福公司安托与往来银行,收集在外之款,以困票庄。而票庄当日竟不动声色,不爽时刻,纯然以彼外国银行所周转之票交付。于此外商固惊讶不置,而晋商之金融界活动之力若何,亦可以睹矣。使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日之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晋商精神作为山西省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的肯定,也是对晋商精神在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商业道德是研究商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经营者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断完善其素质、协调内外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13]。晋商精神,是晋商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商业道德,其所包含的诚实守信、敬业节俭、和衷共济、创新开放、经世济民是商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晋商精神意义深远、内涵丰富,涉及价值观念、职业操守、集体精神、发展理念和爱国情怀等多个方面,既有对经营、管理等商业领域的规范,又有对个人修养、家国担当等社会角度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商业发展之路。晋商精神的重新诠释和挖掘,将对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促进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对应的商业道德在坎坷中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模式正在从“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转变,以高科技、物联网、信息化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的出现。“技术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而正是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构成了某些严重的威胁。”[14]“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建立在传统实体经济基础上的商德难以为继。如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商、直播等经济中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退换货难等诚信缺失和道德低下问题;共享经济领域,以共享单车为例,“小黄车”、“小蓝车”、“小白车”争相出现,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基本相同,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互联网金融,以校园贷为代表,甚至出现黄色暴力等触犯法律的恶劣行为;技术进步在企业之间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和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行为时时出现。新时代的商德文化建设急需从晋商精神中汲取发展动力。
新时代,重新阐释和挖掘晋商精神的内涵,了解晋商精神在商德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分析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危机,目的是古为今用、对症下药,为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晋商能创造中国商业史上的神话,最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以诚实守信、以义制利为核心的诚信道德体系,这在新技术、新产业为引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德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互联网经济为例,互联网平台具有快速、直接、开放、范围广等特点,以其为基础的微商、直播等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道德低下等行为,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还会向广大消费者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新时代的经济特点对企业的道德修养提出相比传统实体经济更严格的要求——要坚守诚信为本的价值理念,完善新时代诚信道德文化体系。完善新时代道德文化体系,首先,要提升经营者的道德修养,经营者可以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培训和市场准入资格认定,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其次,企业要建设诚信文化,以诚信为主题开展多种教育和实践活动,在企业内部甚至整个行业营造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最后,政府应该根据时代特点制定能落实、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以硬的措施为商德文化建设提供保证。
与利字当头的商人不同,晋商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晋商能风云商界五百年的重要原因。新时代,面对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国际竞争继续加剧的形势,企业必须树立报国济民的大局观念。一是要提升企业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提供就业岗位、价值输出等多种形式来推动,企业的成长也需要包括政府、消费者、媒体、供应商等社会因素的支持,因此,企业应把自我成长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具有产业报国的大局意识和战略视野。二是要关心国家和社会,通过让利、义卖、捐助等公益活动支持教育、投资扶贫等。如香港商界巨擘李嘉诚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同时,捐资3亿元人民币建立汕头大学、捐资220万港元在家乡兴建两所医院、捐资183万元人民币建立潮州“群众公寓”。
晋商崛起于贫瘠艰苦的环境中,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贯穿创业发家、经营致富的全过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我国的经济模式正在从“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转变,发展中会面临重重困难和矛盾,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晋商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要有永不懈怠的心劲,不因循守旧,敢为人先,充分认识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的精神攻坚克难;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特别是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以敏捷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不断谋求新发展、开拓新境界;要有扑身实干的精神,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坚决抵制一夜暴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树立开拓进取、勤俭奋斗的精神,推进新时代商德文化建设。
和衷共济是晋商制胜的法宝,新时代商德也应对此有所借鉴。和衷共济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当前,新技术引领新产业,对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引导各部门树立大局观念,正确协调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和衷共济是维护行业形象和信誉的需要。新时代,产业融合更加频繁,行业成为一个整体,以网约车为例,某个企业发生的欺骗、性骚扰等行为会降低整个行业的信誉,影响行业的发展壮大。和衷共济是保证中国企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继续加强,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必须以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为使命,自觉以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企业信誉,塑造民族企业的世界形象。
晋商成功另一关键的品质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体,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当前风靡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都是有卓越见识和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依托互联网等科技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成果。创新精神的另一特点是开放,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最主要的表现是拓宽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当前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但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不可逆转,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休戚与共,企业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全球化视野和宽广胸怀谋划企业成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方向发展。
晋商凭借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诚实守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念,爱岗敬业、勤俭奋斗的职业操守,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集体精神,创新开放、不懈进取的发展理念,经世济民、造福社会的爱国情怀,“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极大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新时代,重新诠释晋商精神的内涵,挖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对商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引导当代企业针对商德文化中出现的危机,坚守诚信为本的价值理念,树立报国济民的大局观念,树立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树立和衷共济的集体观念,弘扬创新开放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商德文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