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文
新课改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互动课堂。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提问,以问题为载体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对很多初中语文课堂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课堂上十分热闹,但是教师提的问题过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语文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改革治标未治本,不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引导。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以“主问题”导学展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阐述自己的几点思考。
教学目标具有引导作用,是教学的归宿和出发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的教学活动均围绕目标而展开。从某个层面来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问题”设计,以保证问题的价值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在备课阶段,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主问题”,在课堂上以“主问题”为线索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从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例如,《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经典之作,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充分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这一问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如此设计:“有的人说《桃花源记》是作者在悲观、消极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品,表达了作者避世之心。但是也有的人说《桃花源记》是作者在乐观、积极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你认同哪一种观点?”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入的、全面的认识,教学目标也因此得以实现。
文章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克服难点,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变得顺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等设计主问题,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扫除,为阅读教学取得实效性打好坚实基础。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难以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道德观以及政治主张,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作者的这一道德观和政治主张,语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主问题:“我国古代便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在这篇课文中,范仲淹说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当前的现实社会,说一说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这个主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段话,感受到作者伟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胸襟,从而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
在一篇文章中,标题非常重要,是文章灵魂的再现,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去构思标题。标题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直接表现,也是一篇文章精华的浓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去设计“主问题”,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围绕“背影”这一标题进行主问题的设计:“这篇文章写的是老父亲送儿子去北京大学,在火车站儿子离开时候的场景,整篇文章围绕‘父爱’展开,但是作者却用‘背影’二字作为标题,这是为什么?文章中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将它们圈出来,说一说表达了什么中心?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以这样的主问题为线索贯穿全文,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阅读课文,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充分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文章的标题去设计主问题,通过这种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导学生高效阅读,以此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每篇文章有难点,也有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掌握了重点内容,基本上也就把握了文章主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重点去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把握文章的重点,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重点是分析人物的形象。学生掌握了人物的形象,对这篇文章的主旨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就能做到熟练把握。所以,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这篇文章讲述的一个‘皇帝裸奔’的闹剧,你认为谁是这场闹剧的主要责任人?”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生认为是皇帝自己,因为皇帝的虚荣、愚蠢,而且在判断大臣是否称职这件事上不能使用合理的方式,导致大臣被迫撒谎,所以皇帝的“裸奔”源于自己虚荣和愚蠢。也有的学生认为是自私、虚伪的大臣,因为这些大臣的助骗,才让骗子的奸计得逞,也因此造成了这场闹剧。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演技高超、胆大狡诈的骗子,他们是行骗者,所以是主要责任人。
通过对这个主问题的分析,学生将文章的内容有效梳理清楚,基本上也就把握了文章主旨。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往往起到点睛作用,这些词语、句子或是统领全文内容,或是揭示文章主旨,又或者抒发作者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能够有效理解关键句子,那么对于课文内容基本上也就做到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主问题的设计,以便学生做到有效阅读。一般来说,课文的关键句子大多是文章的第一句,或是在课文最后一句,也有少数是在文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斟酌、筛选,围绕关键句子去设计主问题。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即“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设计“主问题”:“‘大约’和‘的确’是两个矛盾的词语,为什么作者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然后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个“主问题”,使学生有效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且掌握文章的内容,充分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从而做到深入阅读。
王君教师曾经说过:“不好的课,必然是眉眼模糊、赘肉横生的课,而好课必然是眉清目秀骨骼清奇的课。”所以,高效教学视角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以“减负”“瘦身”为原则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整合教学模块,凝练教学线条,精简教学目标,以“主问题”为线索贯穿全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且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如何基于“主问题”导学而创设高效课堂展开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的“主问题”教学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