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中的这些表述值得重点关注

2020-02-22 22:13汤晓梅
语文天地 2020年24期
关键词:老麻雀猎狗麻雀

汤晓梅

在一篇课文的阅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开展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需要从文本自身的表达中去寻找。找准了就能够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也是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所在。那么文本中什么样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呢?

一、在看似矛盾的表述中咀嚼

所谓“看似矛盾的表述”是指把文本中一些人物的言行前后进行对照会发现有矛盾的地方,但实际上这种矛盾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出现矛盾,反而是特定语境中的更有深意的表述。教师自己努力寻找和发现文本中存在的看似矛盾的地方,确定作者这样表述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朗读课文来抓住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并细加咀嚼,一方面从文字表面看表述的内容是什么,搞清楚字面意思;另一方面仔细咀嚼矛盾的内容,比较字面意思与深刻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矛盾解决的途径,从中体味文字的内涵所在。

如教学《麻雀》(四年级上册第16课),课文写一只从小麻雀被大风从巢里吹落到地上,被猎狗发现后有生命危险时,“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样两个句子中,对老麻雀的表述就存在看似矛盾的地方: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表现的是一种十分果断、勇敢的行动,自然也是一种母爱的体现;随后“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显然体现的是老麻雀一种害怕、畏惧的行为。对于这样带有看似矛盾的文本内容,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老麻雀在猎狗面前这种既勇敢又害怕的情形呢?其一是注意两个句子出现的先后,老麻雀先是“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看到小麻雀有危险时,老麻雀什么都顾不上想,就本能地直接冲了过来,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保护小麻雀,本来麻雀完成从这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行动飞行,需要扇动翅膀,难免有飘的感觉,此处用“石头似的”比喻更能呈现老麻雀这一动作的不同寻常;然后才是当面前出现了“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猎狗时,老麻雀又本能地觉得恐惧和害怕而“绝望的尖叫”这两种本能一先一后地表现中,最终体现的是老麻雀母爱胜过自己的生命。其二,老麻雀冲到猎狗面前之后“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固然是一种害怕的本能表现,但老麻雀并没有因为害怕而逃走,而是用这种带有搏杀意味的动作加上“尖叫”把猎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以起到保护小麻雀的作用。咀嚼出文本中看似矛盾的文字里面的这些内涵,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而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也慢慢学会了抓住文本中看似矛盾的表达来深入体会的方法。

二、在违反常态的表述中品味

所谓违反常态的表述是指文本中人物说出的语言与通常的情形不相符或者描写事物的语言中出现了难以理解情形,都属于违反常态的表述。寻找文本中存在违反常态的表述,需要以大家习惯的表达或者通常的理解逻辑为前提,并注意将违反常态的表述适当向后进行延伸,就比较容易发现。

如《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有这样的表述:“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个句子学生容易简单地把它看成是拟人,毕竟其中拟人的因素也很明显,水果的香气有人的动作“勾”;其实人的器官中能够感觉到香气的是鼻子,无论是好闻的气味还是香味都无法被脚感觉到,这样一来,“小朋友的脚,常被香味勾住”就成了一种违反常规的表述;实际上从修辞的角度理解,这种表述中还含有通感的意味,但违反常规的表述或者通感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起来都难免存在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品味:比如,中午回家你闻到了厨房里飘出妈妈烧菜的美味,这美味吸引着你直接朝厨房奔去,此时就不是你的笔者朝厨房跑去而是你的脚朝厨房跑,也就可以说“脚被什么勾住了呢?”或者你正在看喜欢的动画片而且故事又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你妈妈喊你去写作业,你舍得离开电视吗?舍不得离开,那么就可以说“脚被怎么了?”在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中,学生可以弄明白的是,不仅仅是香气可以勾住脚,凡是能够对人产生吸引力的事物都有勾住脚的魅力。仔细品味课文中这样违反常规的句子,不仅可以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香气勾脚”这种特别的表述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悟秋天的雨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滋味,并在学生联系生活的表述中落实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三、在反复强调的表述中聚焦

在文本中,为了表达一些特定的动作、表情、习惯,作者常常采用反复强调的方法来进行表述。这种反复强调有时候是连续出现的,往往形成了排比句式,有些则散见于多个段落中不同的位置上,阅读时需要读者注意从中提取才能体现出反复强调的意味。

如教学《慈母情深》(五年级上册第18课),课文中写“我”为了要钱买小说走进了母亲工作的厂房,看到的是:“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反复强调了“七八十”这个词语,这里不仅出现了“七八十”人,而且还叠加了“七八十”台缝纫机,而厂房“不足二百平方米”。教师在组织学生聚焦这一段文字时,先让学生从中找出反复强调的词语,然后进行对读,教师读出带“七八十……”,学生接读出“一行行排列着……”“震耳欲聋”,让学生感受反复带来的美妙感觉;接着教师采取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果去掉句子中的“七八十”这些数字,与原句比较着再读读,看看有没有此前师生接读产生的效果;最后思考并探究:这段话为什么能够让人感觉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为什么要反复出现“七八十”这个数字?因为有前面两次的研读做基础,学生在此开展的思考与探究,相对而言要顺利一些,能够得出理解这一反复强调的效果所在,即反复强调的“七八十”突出了厂房狭小,母亲工作条件太差给“我”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冲突感,使“我”懂得了母亲挣钱极其不容易,进而影响后续拿了钱却没有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时,文本需要特别关注的表述不止上述三种情形,还有其他情形也值得教师关注,以此求得课文在教什么上的丰富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把这些关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感悟,从中找到学生学习课文时开展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发展点。

猜你喜欢
老麻雀猎狗麻雀
猎人与猎狗
聊斋笑传——小猎狗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麻雀》教学设计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猎狗有个鸡朋友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