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暂缓后的思考与对策

2020-02-22 20:06孙安妮
市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豆油豆粕进口量

孙安妮/文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增加,大豆需求量随之增加。然而,由于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以及大豆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中国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因此,中国高度依赖进口大豆,并且近九成的进口大豆原产地为美国和巴西。其中,自美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大豆进口总量的三成。中国大豆进口渠道二元化为中国的大豆安全和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2018年3月22日,美国宣布计划对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也采取反制措施,计划对30亿美元的美国输中商品加征关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始。2019年12月12日,中国宣布正在开展部分自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的排除工作。至此,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暂时缓和。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的生产与贸易状况,梳理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大豆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大豆生产贸易概况

(一)1978年以来,中国大豆产量的总趋势为先增后减。1978—2004年,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大豆产量呈增长趋势。2004年,中国大豆产量达到1949年以来最高水平,为1740万吨。2004—2014年,由于水稻、玉米种植面积替代了部分大豆种植面积,中国大豆产量呈下降趋势。2015年,为鼓励农民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农业部下发了相关政策支持大豆生产。2016年和2017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大豆产量出现回升,分别为1359万吨和1528万吨。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提高了对黑龙江大豆主产区的大豆补贴标准。2019年,中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2019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相比2018年增加了1382万亩,增幅高达11%。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量为1068万亩,约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量的八成。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大幅提升,高达1642万吨,相比2018年增加了193.5万吨,增幅为12.9%。

(二)近年来,中国大豆始终保持“进多出少”的贸易格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了世界六成以上的贸易大豆。与之相比,中国大豆出口量微乎其微。2019年,中国大豆出口量为11万吨,为中国大豆进口量的1.25%。

近年来,美国是中国第二大的大豆进口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大豆进口总量的1/3。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大豆进口量多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比2018年略有下降,为8801万吨。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量为1780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6.2%。其中,自美国大豆进口量为781吨,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0%。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逐步落地,2020年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有较大增长。

二、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的影响

(一)进口大豆价格短期内上涨,长期趋于平稳。短期内,关税的上调会使进口大豆成本增加,导致进口大豆价格上涨。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有限的大豆供给无法满足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供不应求的结果是进口大豆价格上涨。

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于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会逐渐消除,进口大豆价格趋于平稳。原因如下:一是全球大豆供给充足。2018年全球大豆产量的增加量为2400万吨,而全球大豆消费量的增加量为70万吨,全球大豆消费量的增加量远远低于全球大豆产量的增加量。二是中国大豆需求减弱。2018年猪价剧烈下跌,导致生猪喂养饲料豆粕的需求下降,进而使中国大豆需求有所缓和。三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将达到新的平衡。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将导致中国大豆进口价格上涨以及美国大豆出口价格下降。这将吸引其他国家增加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同时进口美国大豆以补充本国大豆需求,从而获得差额利润。综上,从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进口大豆价格将趋于平稳。

(二)大豆总进口量减少,大豆进口向其他国家倾斜。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相比2017年减少8%,这是中国2012年以来大豆进口量首次出现减少。其中,自巴西大豆进口量为6608万吨,占大豆总进口量的75%,同比增加30%,份额较2017年提升22个百分点;自美国大豆进口量为1664万吨,占大豆总进口量的19%,同比减少49%,份额较2017年下滑15个百分点。同期,自加拿大、阿根廷和乌拉圭大豆进口量分别为179万吨、146万吨和120万吨,分别减少12.5%、77.8%和53.4%。自俄罗斯大豆进口量为81.7万吨,同比增加60.8%。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减少近半数,对中国大豆总进口量减少的贡献率高达216%。

(三)大豆产业供需平衡,大豆相关产品价格维稳。大豆相关产品包括豆油和豆粕。从豆油看,豆油替代品较多,如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等,豆油价格上涨空间较为有限。此外,近年来中国植物油市场供给充足,豆油价格上涨压力较小。从豆粕看,豆粕价格会有所上涨,但是涨幅有限。2018年猪价剧烈下跌,中国生猪养殖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为减少损失,通过降低生猪喂养饲料中豆粕比例,以降低生猪养殖成本,这导致豆粕市场需求偏弱,供需基本平衡。

三、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暂缓后的思考

(一)中国大豆需求量大,导致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国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多用于食用;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且价格低廉,多被制成豆油、豆粕等相关产品。豆油是常用的烹调用油之一,豆粕主要用作肉禽的喂养饲料。随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优化,对油脂和肉禽的消费需求增加,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大豆需求量进一步攀升。而中国大豆供给量远低于需求量,这导致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加。

此外,许多企业选择中国作为豆油加工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大豆压榨技术也较为成熟,是理想的豆油加工地。中国大部分压榨企业由外资控股,外资企业为了降低豆油加工成本,大量购买进口大豆加工成豆油,使中国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

(二)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短期内大豆以进口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近十年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是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有限。近年来,在耕地红线的限制下,为保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供应充足,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二是中国大豆单产较低。中国没有推广转基因大豆种植,也尚未自主研发转基因大豆品种。非转基因大豆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种植成本高和单产低。此外,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较低,大豆作为豆油的生产原料,出油率低导致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收益较低,竞争优势较弱。非转基因大豆也更易受病虫害威胁,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削弱了竞争优势。近年来,美国、巴西等国家都通过应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单产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成倍增加。三是中国大豆种植收益较低。大豆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相比于玉米、小麦亩产量较低,农民的种植收益不高,因此多数农民选择种植玉米、小麦等高收益农产品,这导致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

(三)大豆进口渠道二元化,为中国大豆安全埋下隐患。中国大豆进口渠道较为单一,绝大部分的进口大豆来源于美国和巴西,双边经贸关系的变化很容易对中国大豆供给格局产生影响。这次的中美大豆贸易摩擦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现在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由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而暂时缓和,但是贸易摩擦仍可能再次出现。我们必须认识到,二元化的大豆进口渠道,降低了中国大豆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为中国大豆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表现出大豆进口渠道二元化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和巴西两国的影响仍在持续,美国和巴西两国大豆供应量直线下滑。巴西桑托斯港接连出现确诊病例,部分船只停止装载,港口严重阻塞,这对包括大豆贸易在内的农产品贸易造成极大不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收紧了移民政策,导致了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失,大豆生产遭遇困境。

四、中美大豆贸易摩擦暂缓后的对策

(一)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提高大豆自给率对保障我国大豆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由于中国大豆种植成本较高,相对玉米、水稻等作物收益较低,导致大豆生产者积极性不高。通过增大补贴力度,可以增加大豆生产者的种植收入,从而调动大豆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二是加大培育良种的科研投入。中国可以通过育种奖励政策,提高专家育种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培育高单产、高出油率、高蛋白质的大豆品种,增强中国大豆的竞争优势。三是建设大豆种植保护区。大豆种植保护区可以改善大豆种植条件,提高防灾抗旱能力,降低大豆种植风险,实现大豆产量稳定增长。四是提高大豆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通过大豆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升中国大豆的竞争力。

(二)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促进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通过与多个大豆生产国进行经贸合作,可以使中国大豆进口渠道分散化,促进多元化的大豆进口格局的形成,降低依赖单一国家大豆进口的风险,保障中国的大豆安全。

一方面,中国应当积极和阿根廷、加拿大等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建立大豆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应当降低合作国家的大豆进口关税,以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大豆进口格局。另一方面,中国应当进一步开拓新兴大豆进口市场。许多国家疆土辽阔,土壤条件优渥,为大豆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为未来大豆的高倍增产提供了可能。中国可以通过国际投资的方式,增强与这些国家的大豆贸易合作,促进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

(三)增加豆油、豆粕替代品的进口,减少大豆需求量。中国大豆消费量中有约九成来自于大豆压榨消费。大豆压榨的主要产品为豆油和豆粕。中国可以通过增加豆油和豆粕替代品的进口以满足对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大豆的压榨需求。从豆油看,中国可以增加花生油、蓖麻油、菜籽油、棕榈油等植物油的进口以弥补豆油的供给缺口。从豆粕看,世界粕类市场供给充足,粕类贸易规模庞大。中国可以增加亚麻粕、棉籽粕、花生粕、油菜粕等豆粕替代品的进口来满足对粕类的消费需求。此外,中国应当调整肉禽喂养饲料的配方,降低配方中蛋白质的比例,以减少对豆粕的需求。2018年中国生猪喂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16%,如果通过调整配方将蛋白质含量下降2个百分点,预计可减少1030万吨豆粕消费,相当于减少1370万吨大豆消费。中国还应当积极研发新型肉禽喂养饲料的添加剂,促进肉禽喂养饲料中氨基酸的使用效率,降低豆粕的消费量,减少大豆进口量。

猜你喜欢
豆油豆粕进口量
2021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阿根廷三年来首次对华出口豆油
2017年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同比增长10.72%
2017年我国复合橡胶进口量同比降低24.83%
豆油冰糖蛋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