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颖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是学习一整套新的语言习惯。因此,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容易代入母语中的语言习惯及语言特点,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这种语言迁移现象有正向的迁移,也有负向的迁移。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区别较大的语言,因此,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母语语言迁移的影响。在英语翻译特别是汉译英的过程中,负迁移对译文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英语翻译教学中,针对英汉语言迁移的影响主要从词汇、句子、篇章和语言差异导致的思维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连淑能(1994)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得出英语是“形合语言”,常用复杂句,使用非人称的、抽象的表达;而汉语是“意合语言”,多用简单句,使用人称的、具体的措辞(范琼琼2015)。因此,这两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因语言迁移造成错误。
下面讨论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句法负迁移现象,以及在教学中的解决方法。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又被称为语际影响。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有十几种之多。美国语言学家欧丁(Oldin 1989)提出的定义较常用:“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和可能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后来,查维斯·帕夫连科(Jarvis Pavlenko 2008)提出了更简洁的语言迁移的定义,即“一个人关于一种语言的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的知识或使用产生的影响”。
学界对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跟随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趋势变化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这一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在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兴起,语言迁移研究也因此构建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之上,其中最著名的是拉杜(Lado 1957)提出的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凡是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而言就比较容易,而与他们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很难”。
第二阶段是20 世纪60 年代末至90 年代。这一阶段,语言学主流的理论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普遍语法。不同于对比分析假说,普遍语法主要从标记理论、中介语两方面分析语言迁移理论。标记理论将语言分为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有标记和无标记一般指的是“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王立非1991)。
第三阶段是20 世纪90 年代至今。语法迁移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语言习得被认为是“人类认知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然心理经验”(唐立波2015),而不是行为主义所认为的学习一整套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皮纳曼(Pienemann 1998)提出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Processability Theory)”。
由于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差异很大,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语法负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句子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常常使用复合句,因此句子之中通常需要用连词如and,but,so 等进行连接;而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子中通常用事物间的逻辑顺序连接,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连词。这就导致学习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容易遗漏必要的连词,而出现把几个句子只通过标点简单串为一个句子的现象。
例:我的父亲是警察,他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译:My father is a policeman,he works busily every day.
正译:My father is a policeman,and he works busily every day.
英语语法中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基本时态。随着时态的不同,动词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汉语中没有动词形态明显的变化,常常通过“了”“还”“已经”这些副词体现,因此翻译时会出现时态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例:他花了三小时就完成了作业。
译:It takes him 3 hour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正译:It took him 3 hour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在英语中谓语会根据主语的不同出现变体,也就是所谓的主谓一致,而汉语中并没有这种情况,也没有谓语形态上的变化,因此翻译时会出现主谓不一致的现象。
例:桌上有一个橘子和三个苹果。
译:There are one orange and three apples on the table.
正译:There is one orange and three apples on the table.
在英语中,在表达意见时,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词需要前移至主句中,而汉语表达没有这种前置习惯,因此翻译时会导致句法负迁移错误。
例:我认为没有人有错。
译:I think that no one makes the mistake.
正译:I don’t think anyone makes the mistake.
在英语中,代词指代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词类有诸如物主代词、人称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九种。在英语语法中,代词必须严格指代先行词,否则会造成指代不明的错误。
例:他从爸爸手中接过礼物,开心地笑了。
译:He gets his present from his father,with a smile on his face.
正译:With a smile on his face,the boy gets his present from his father.
汉语和英语在被动语态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英语通常使用非人称结构,被动语态可以避免指出句子的执行者,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主动语态,因此翻译时也会造成句法负迁移现象。
例:虽然问题很难,但他还是解决了。
译:Although the problem was hard to solve,he still solved it.
正译:Although it was hard to solve the problem,he still solved it.
在英语句法中,主从关系句是重要的表达特征之一,而汉语则习惯使用简单句。因此,我国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也会避免使用复杂句而多用简单句。
我国学生在汉译英中出现的句法负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汉译英中的句法负迁移现象如果多次或反复出现,很容易影响译文的质量及译文阅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体验。英语教学者和英语学习者都应在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克服或减轻这种句法负迁移的影响。对英语句法负迁移的研究对英语教学(不仅限于翻译教学)有许多启示。
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对句法负迁移现象进行规避:
在过去的教学和研究中,教学者已经将常见的汉译英中出现的句法负迁移现象和种类进行了分类整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常见的句法负迁移现象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讲解,如在讲句子翻译时,除了常规的翻译方法的教学之外,还可以增设专门的课程,以举例和练习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意识。同时,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相互关联的整体,除了在翻译课上可以加强练习外,在语法课、写作课上也可以从语法、写作的角度加强讲解和训练,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避免在翻译,特别是汉译英过程中出现句法负迁移问题。
非英语母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即让其通过对英语原著的阅读,学习英语母语者行文的习惯和特点,在一些易出现母语负迁移的地方揣摩母语者的遣词造句、行文特点及语言习惯。同样地,以读促写的方法也可以用在翻译教学和学习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阅读的英语文章或小说中学习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并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多加注意,从而达到以读促译的效果,进而提高译者水平和译文质量。
随着新媒体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场所也不局限在课堂上。课堂的学习和训练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如翻译自动评分系统进行课后学习和自我提升。要想提升翻译水平,避免句法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仅靠有限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还应加大翻译训练。翻译自动评价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译者提交的译文进行批改及打分的系统。学生可以将译文提交到该类系统中进行批改和打分,并根据评语和标注进行自我修改,以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
母语负迁移是非英语母语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言学习现象。英语教学者应吸取前人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者进行教学。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教学训练、以读促译及运用翻译自动评价系统等方面对英语翻译教学和学习进行训练,才能克服母语句法负迁移在汉译英过程中的影响,从而达到提升汉译英水平,提高译者翻译水平和译文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