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四个基本向度

2020-02-22 19:18:34赵洪瑶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李 睿,赵洪瑶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1]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近百年历程是一部丰厚的探索和奋斗图谱,选择、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显示这部探索和奋斗历程的重要标识。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问题展开了积极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这为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问题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规律、成果、历程、经验等方面研究。第一,规律研究。田心铭认为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是要坚持两个“基础”的统一:一个是以实践为基础,一个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2]。王伟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本规律和具体规律,并强调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3]。第二,成果研究。学者从多维度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标志性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积极研究,如冯刚从四重维度对其伟大内涵进行了研究[4]。梁树发把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了研究[5]。第三,历程研究。柳建辉把新中国成立70 年分成了四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实践特点有区别地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程[6]。亓利着重研究了改革开放40 年理论创新的历程[7]。第四,经验研究。史艺军、邢继伟认为党的理论创新经验有四:一是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之精华;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创新进路;三是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与政党执政教训;四是注重发挥实践在理论创新中的双重作用[8]。

通过文献回顾可见,学术界把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宏观问题的考察上,在上述学者的启发之下,本文力求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点、支点、抓点和熔点,以期对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品格,揭示中国共产党以更高的理论自觉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立足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的政党品格。

一、创新基点:不断调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9]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程可见,不断调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前提在于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9]无论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历史文化实际发生如何的动态变化,不随意改变、放弃、否定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首要前提。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理论选择,中国先进分子正是在对理论的反复选择和淬炼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具备跨越时空的批判价值、解释价值、规范价值。因此,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首要前提。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既不是洋理论在中国的生搬硬套,也不是八股式的照本宣科,而是始终以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为依据,以历史条件为转移的实践考量,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有最旺盛、最强大、最深厚的理论活力。这一点始终被中国共产党人所铭记和践行。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0]534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又根据时代方位中的新实践、新情况,以系统科学全面的思想理论体系,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指针,而且在21 世纪全球各国共同面对问题、面临考验之时,焕发出马克思主义最为旺盛的理论生命力。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颗种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的生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我国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全面开花结果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历史任务,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断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创新,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植根于当代中国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沃土,理论创新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生命力。

二、创新支点: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根本原则

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之魂,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以及党的科学态度和根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时空变迁和事业发展中实现理论创新的支点。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的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11]25推动理论创新,不能片面地拘泥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发展着的实际问题,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思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上最大的实事求是就是实现结合,即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发展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地理实际等充分结合,最终达到理论创新中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一种原则、态度,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在党的幼年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出现过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犯过以“教条主义”为主要形式的“左”倾错误,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严肃批判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倾向。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反复强调党要始终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坚决同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观作斗争。无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如何推进,始终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创造出符合客观实际、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用其指导的实践才能取得胜利。理论需要实事求是地运用,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赋予理论新的活力,即实现理论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这意味着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考验和风险。新的时代孕育新的实践,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今天,我们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看待和推动理论创新,其支点依然是实事求是,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创新,在打破惯性思维中发展创新,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2]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在于中国共产党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实际问题。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宏大实践中,理论创新自觉的底色只能够越擦越亮,才符合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的支点意义。

三、创新抓点: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回应理论与现实诉求

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面对现实、回应问题、剖析国情的过程。把握问题机理、回应现实诉求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所在。因此,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回应理论与现实诉求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的抓点。

(一)理论创新需要问题意识

问题从现实中产生,但只有产生问题意识才能有力地面对理论、面对现实。追踪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优势和优良传统,它反映到理论创新层面便集中体现为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回应理论与现实诉求。换言之,问题是理论、现实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写照,问题意识则是对理论、现实及理论与现实之间所映照的不同矛盾的主动关怀和深刻把握,这种问题意识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就是发现矛盾、回应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的优势特性。社会实践发展的需求产生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时代价值即在于回答和解决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表明,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现实问题产生了对理论的强烈需要,又是持续的理论创新推动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

(二)现实问题呼唤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全部理论创新都是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即在密切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理论阐释并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价值跃升。十月革命的成功引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如何让产生于西欧和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且如何在结合中产生和发展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历史深刻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作出的最大的理论创新便是毛泽东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摆脱欺凌压迫,走上独立自主道路,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理论创新提供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推向前进。”[13]248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把握住问题的主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敢于认识和化解矛盾,找准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着力推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比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具有科学且强大的解释特性,如何把握和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特性与价值特性,如何认识和把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变化,如何正确看待党的自我革命,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乃至矛盾,不能回避掩饰,不能消极应对,更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矛盾机理,透彻解释矛盾缘由,努力化解矛盾症结。同时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逻辑,因为它为我们明确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剖析了问题根源,指明了探索问题的前进方向,提出了彻底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创新熔点:注重探索实现理论创新的有效路径

有效的路径是实现目的的关键手段,也是连接理论创新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桥梁。努力探寻理论创新的有效路径对于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各个支撑点发挥熔点作用,能否最大程度释放各个支撑点的合力效应。

(一)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系统的、完整的、连贯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在思想主旨、服务对象、价值诉求、奋斗目标等多个层面保持了理论的高度系统性、科学性、连贯性和完整性。邓小平曾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14]258-259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多层次的统一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则揭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殊规律。因此,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总能实现理论创新和理论突破,基于方法的角度而言是因为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有效处理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关系。

(二)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5]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这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路径内核。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角逐中逐步向前推进并实现历史性飞跃的。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样的理论创新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由此保证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正确性和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发展,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不会背离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人民利益作为标准,要把最广大人民对于当前利益的现实诉求和对长远利益的未来期盼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历史条件充满复杂性和考验,不允许中国共产党东张西望、患得患失,而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和我国发展的现实需求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实现新的理论创新,进而完成好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做好长期坚守和永不停歇的心理准备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勇于并总能实现理论创新,得益于它基于长期的探索和奋斗历练,充分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集探索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艰巨事业,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16]526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始终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去进行更为深厚的探索,尤其是在如何实现二者的深度“结合”上继续探索和创造。为此,阶段性与系统性、现实性与长期性、经验性与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必须长期面对和正确处理的关系,以此不断认识新事物、总结新经验、解决新矛盾。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间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成就,在推动理论创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新的历史方位正在产生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的理论自觉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立足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始终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助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天中学刊(2022年2期)2022-11-08 08:47:43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实事求是”定乾坤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