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研究

2020-02-22 19:18:34张思坚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社区

张思坚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济南250014)

一、引言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子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应将百姓看作立国安邦之根本,不断拓宽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治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制度渠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方案,构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1]。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基层治理研究,集中体现在党建引领、组织领导、代表参与等方面,本研究提出健全和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和渠道,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群众参与是体现民主、化解矛盾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实效化的力量之源。因此,基层治理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不断摸索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强

人民群众来自基层,生活在社区,是基层治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有的基层组织对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观望等待,忽视基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对群众呼声置之不理,导致基层矛盾激化。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缺乏畅通的渠道和路径,其主体作用弱化,延误了处理基层一线社会安全隐患的最佳时机。

(二)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存在薄弱环节

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基层,有些地方并未把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纳入议事日程,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持消极态度。基层社会治理措施不够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不够通畅,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重视不够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不仅危及社会安定也影响社会治理效果。

(三)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缺乏制度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社区事务让基层群众做主。但由于基层治理缺乏具体的群众参与制度设计,基层政府没有制定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影响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有的基层治理制度供给不足,难以保障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利于规范和保障公民的参与行为。因此,要不断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各项制度,确保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

三、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时代价值

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能快速有效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群众参与对于缓解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基层不断积累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基层治理效能低下等问题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新的基层热点、难点和堵点等问题,群众参与解决效率更高。因此,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补齐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短板

克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式化问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参与能使基层治理工作流程更加科学规范,补充基层治理制度的供给不足,杜绝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流于形式趋于表面化。当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意愿日益增强,保护和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是关键,要大力提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放手发动群众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例如,退役士兵失业问题及困难群众再就业等问题,群众参与能找到基层治理的最佳方案。

弥补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不足。群众参与壮大了基层治理组织,弥补了基层治理中问题不明、浮于浅层的不足。基层治理需要广大群众深层次参与,群众参与力量越多,基层的战斗力就越强;调查发现,基层建立综合治理志愿者队伍,群众参与能有效缓解社区在管理服务中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等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参与管理制度,打通组织群众、服务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补短板、除隐患,聚焦社区群众的“需求点”和“社会痛点”,提升了社区治理实效化水平。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治理意识,从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及知识分子等群体党员中,选拔一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对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导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解决了基层治理中人员少、能力弱等问题;通过经常性沟通协调,鼓励群众自愿参与基层治理。人民群众处于基层最前沿,是基层治理的亲历者、参与者,基层治理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要突出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调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基层治理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健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渠道。

(二)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新时代我国基层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重要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快速反应、应急处置和指挥系统信息化的综合反映,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尤其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要加强创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群众参与有利于基层治理开好局。基层治理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动基层治理重心向社区下沉,有利于实现基层治理开好局起好步。首先群众参与治理有助降低社会成本。群众参与增强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和社会信任,形成社会治理合力,满足各主体的利益和服务需求。同时,群众参与也是促进政府与群众充分互动的手段,更是群众有序、合理表达意见的有效途径。其次群众参与能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参与会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促进国家强大。再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能提高公共政策时效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倒逼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有利于人们对政府部门经常性监督,提高政策执行效果,为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

群众参与有利于推进基层社会民主进程。在社区建立听证会制度,由社区群众参与民主决定美化生活环境,能提高群众生活设施的利用率,基层政府能及时听到社区群众的心声,尽力做好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工作。社区听证会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沟通协商的平台,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保障,满足社区不同群体需求,较好地推动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促进了基层治理。社区听证会和居民业委会,让基层群众看得见、参与进来,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权利,不断扩大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范围,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推进基层社会民主进程。

群众参与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基层治理主体是社区百姓,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听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基层治理运转高效。完善基层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让基层群众参与制定社会公共政策和立法监督过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如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基层治理创新举措,体现了基层治理中群众的智慧,促进基层治理良性发展,既解决了民生难题,又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2]。

(三)有利于促进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

群众参与推动基层服务更加周到细致。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也是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要把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小情,政府都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和服务资源向基层下移,使基层组织“有人有权有物”,建立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目标和台帐。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社区群众需求调研,保障社区群众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群众提供便捷精准化服务[3]。

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社会,群众参与的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促进基层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让基层治理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社区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四、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

新时代要创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制度,开辟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多种渠道。要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观念,强化群众基层实践锻炼,促进基层治理决策科学化。

(一)强化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

培养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思想观念。对我国民主法治的认知能力,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基础。法律规定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注重培养群众承担参与社会治理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基层治理要坚持系统全面综合治理,做到知行合一,让有实践能力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各级政府要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公民正确的责任观念,在全社会营造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环境。要讲清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信心和责任,在全社会创造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浓厚氛围。

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主动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要可操作和推广应用,做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日程安排,以体现政府对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找准政府关注与老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推动基层治理创新,避免政府决策盲目性,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行动,基层政府要给予积极回应,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增强政府和群众的相互信任。

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作用。面对群众日益增强的参与基层治理的合理要求,要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基层治理要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保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符合社区治理特点的规章,确保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一是建立有效的基层治理工作沟通流程,及时将群众诉求、惠民政策等上传下达,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度。二是落实社区事务公开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创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

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基层实际,注重规范提升和制度建设,找准基层社会治理切入点;建立党建网、微信群等,实施微问政、微行政、微监督,逐渐形成“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干部离开“案头”、走向“田头”“户头”,增进党群感情,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创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性,实现基层治理科学化。

加强多元主体协商治理制度。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协商共治的桥梁和纽带,赋予基层组织职能和参与事务的机会;通过基层综合改革“赋权”,强化有效调度驻地各行政执法部门,让街区“强”起来。针对街道定位不够清晰、任务繁杂、责大权小、协调难度大等问题,要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增强基层组织统筹协调能力,确保基层治理顺利进行。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面对基层治理“堵点”不断出现、群众需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等情况,要创新基层治理力度,破除一切机制障碍,为基层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社区服务。基层治理要细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群众参与网格化、单元化综合治理,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居民的和谐,在于矛盾不出社区,这是基层治理的最高境界。采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建立并践行“小事当天解决、大事三天内解决”的良性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活力。

(三)发挥协商民主优势,促进基层治理

基层自治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好途径。首先,要完善基层自治渠道。完善自治组织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提高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公平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组织。发挥群众代表协调和服务职能,当好连接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协商民主保障基层治理健康发展。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基层治理协商是前提,治理现代化是最终目的。坚持协商与治理相结合,积极搭建基层协商平台,畅通与民协商渠道,丰富为民协商内容,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保障基层治理健康发展。基层治理是为了服务群众,要了解群众的心事、难事、烦心事,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及时处理基层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最终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群众事商量办能提高基层治理实效。要建立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自觉行动。通过基层组织法律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治理;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建立民主协商议事会、乡贤理事会协商议事制度,形成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共治格局。三是增强群众参与实效。基层事多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基层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效。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