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五种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2020-02-22 19:07
语文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余光中乡愁文本

阅读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探究高效实用灵活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推进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败、素养的提升、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等。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之所以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主要是针对以往的“标准答案”、“答案唯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阅读,这种阅读忽视读者自身的背景、经验、能力、特质等对阅读的限制,忽视和泯灭人的个性。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最常出现的误区是:政治化、功利化、模式化、浮躁化,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好的文本大都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文学品位的作品,其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而是民族心理的折射。阅读这样的文本,如果学生缺少一个精细而完整的个体阅读过程,缺乏情感的体验,单纯技巧上的说教肯定是苍白无力的,学生必须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在读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时,由于文本的哲理意味非常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一个章节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会进行评点,然后课上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汇报,这样就会产生各种思想的融汇,更利于学生理解这些人生哲思。

二、“主问题”阅读教学模式

“主问题”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能从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或者对教学内容整体理解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达到“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能够有效简化、优化教学思路,避免随便的连问和简单的碎问。这些主问题可以是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重点难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思考文本的主要问题、重点问题或核心问题,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

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读、思、感、悟,关注文本本身,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问题。如《想北平》抓住一个“想”字,想北平什么?为什么想?怎样想的?将文本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建构。再如《小哥俩》中,抓住一个“小”字,让学生梳理文章情节,哪些体现了这个字,从而探究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态度。当然要想领悟文本的精髓,前提是必须对文本整体感知,从“读通”到“读厚”再到“读薄”最后“读准”,居高临下,全局在胸。

三、“延展性”阅读教学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近比较流行的就是整本书阅读,但对于高中的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推荐一些与课本文本相似的短篇文章给学生阅读,以专题的形式呈现。

教师在选择延展性课外阅读材料时必须与课内文本紧密相连。如在上必修二《赤壁赋》时我给学生补充了《后赤壁赋》,并推荐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来读:“苏东坡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苏东坡突围》中的‘突围’?请谈谈这篇散文对你理解《赤壁赋》一文有什么帮助?从本文中,可以初步看出余秋雨文化散文有哪些特点?”学生也可自行畅写阅读体会,摘抄精美文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继续往下延展,对苏轼诗词的积累、研究、背诵;对余秋雨散文的再阅读;推荐《文化苦旅》等。对于节选的文本,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去读原著,并开展阅读专题分享会。

四、“情景式”阅读教学模式

学生在阅读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往往在文本之外游离,无法走入作者的内心,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多运用“情景式阅读”,把自己想象成那一个,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让思想穿越到文本中,让心灵回归到那时那刻,也许就能很自然地走入文本。

如《听听那冷雨》,假如你是余光中,你为什么要听雨,为什么听出个冷的感受来,什么时候听的雨,在哪里听的雨,雨有什么特点,在听雨时心理感受如何,为什么听的是那冷雨,而不是这冷雨呢。通过阅读可知,雨是作者乡愁的承载物,文中“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等语句,可看出这是痴情诗人心欲回归的苦思、苦恋、苦苦等待。时空的巨大距离,让余光中对故乡,对曾经的岁月思念不断,乡愁因时空的阻隔而生,是海岸那边,魂牵梦萦的一缕柔肠,余光中听的是雨,又不仅仅是雨,这雨的意象还包含了什么意蕴呢?从文章的论雨、嗅雨、观雨的文句中,体悟到雨还包蕴着中国传统文化。听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思慕,余光中的乡愁是一种游子的文化乡愁。

五、“迁移式”阅读教学模式

迁移理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迁移理论既包括顺向迁移和正迁移,还包括逆向迁移和负迁移。后两种迁移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很少用到的。“顺向迁移”就是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用到其他的方面,是前对后的影响,而“逆向迁移”是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在的新问题,所以还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属于后对前的影响,放到阅读上来讲,一般就是学生一开始学习不到位,导致后来遇到问题还需要再去进行之前知识的翻阅。在阅读教学中,顺向迁移能够节省阅读时间、触类旁通、快速把握文章主题,比如相似文章主题的把握上,比如痛斥战争的、歌颂人性的、思念故园的、揭示社会黑暗的、传统文化文明流失的,等等,完全可以通过之前的阅读进行比较赏析迁移。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阅读教学的根本应该是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摘评、多思考、多感悟、多积累、多写作。文本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文本阅读的价值在于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即结合自己的实际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无止境,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多积累、多思考,在实践中多改善、多完善。让学生在阅读时多点思考和追问,多点经验和方法,多点积累和体验,多点生活和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切实有效地采取适合文本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能选准、选好阅读教学切入点,就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为学生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

猜你喜欢
余光中乡愁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九月的乡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