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探究和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的对话是平等的对话,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
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仅仅针对教材中的课文节选进行教学,而是应该从头到尾完全理解著作的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
在学习《边城》一文时,该文仅仅是针对翠翠、爷爷、天保、傩送和顺顺的故事进行了描述,着重描写了翠翠在端午节看龙舟时发生的事情,而只有教师对相关的文献进行过研究,明白当时的创作背景,才会知道《边城》其实是通过描写湘西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思考人性的本质,才能让学生理解文章表面的同时也能与作者达成思想上的交流,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笔者在讲解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会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么,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尊严的生命,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笔者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又给他介绍了其他几本关于“生命”的读物,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对话”应该是一种“分享”,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体验。曾经有位学生和笔者说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文言文,至于其他课文,不必教得太深。在课程改革之前,笔者也认为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对于小说和散文的教学,笔者一般是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述上下五千年发生的历史文化事件。
在教学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笔者摒弃了之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对话”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契科夫说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让学生理解“脸好像蒙着套子”、“晴朗的日子穿着棉大衣”和“违背法令、不合规律的都跟他不相干”的描述,笔者只是点拨,但比笔者全面讲授更有效。学生都愿意带着问题去自主寻找答案,并享受着收获带来的乐趣,不单单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逻辑能力、自信心、上进心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学生养成了“疑问—阅读—思考—总结”的高效思维模式,这对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无疑具有明显的助力作用。
语文教学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规律,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底蕴,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创建一个开放的阅读课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的是林冲在被刺配沧州后几经周折被分配到草料场工作,但是由于大雪不得不到山神庙中借住,却无意中知道了自己是被陷害的,且差点被害死,林冲恼羞成怒,所有对官场的美好愿望全部都化为了泡影,绝望的林冲提枪戳死三人,被逼上梁山。如果在教学中仅仅针对这一片段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便无法理解林冲对高俅的恨和官场的丑陋,针对“封闭式”阅读教学的弊端,课文阅读频率越来越低,阅读量越来越少;重教学,轻学习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短片,让学生对该事件之前的环境和林冲心理的变化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开始《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教学。开放式阅读教学,超越了封闭式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笔者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既尊重结论,又不能迷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引导学生。
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游褒禅山记》中的环境描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将学生仅仅局限于文章表意层面的了解,还应该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处境。王安石推行变法,希望通过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改善当时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该文既描写了环境,又描写了王安石知难而上的坚定意志,因此,教师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忧国忧民、敢于质疑的优秀品质。通过探究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和思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用稚嫩的心灵去体验有趣的文本,从而发现美、欣赏美,丰富学生情感的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像李白的《蜀道难》,该文充满了自然美、品质美和意境美。当学生接触并品味该作品时,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文学语言的品味、形象和审美的品味。《蜀道难》主要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蜀道艰险崎岖、峥嵘且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李白以此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该诗字数多,且语句晦涩,只有让学生字句斟酌才能品味出一字一句中表现出的作者豪放洒脱的情感,才能体会到中国山河之瑰丽。
又如笔者在教学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引用的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荔枝外表、口味的记忆,与文章中描述的“亮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等荔枝的外观和口味相结合,以此让学生将自身的理解与教材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文化意蕴。而当笔者教《囚绿记》这一文章时,抓住文中常青藤追逐生命的文字,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抒发感慨,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从常青藤的生命特征引申到华北地区人民面临侵略所承受的苦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手段,常常以一种不可改变的方式,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建立情感。充分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与课文进行生动的对话,迸发出对生活的热情和理解。在课堂上,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与探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向往自由等优秀品质,谱写了华丽的阅读教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