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鲁华
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读、写的前提和基础。语言习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听。克拉申(Krashen 1981)曾说过:听力理解是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能力。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显示,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听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即45%,而说、读、写所占比例的总和是55%。语言交际能力水平与听力水平呈正相关,可见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听、说、读、写均提出了明确的技能目标要求。其中对九级的要求概括如下:(1)学生能够听懂一般性的演讲、辩论、新闻;(2)学生能够听懂对方的谈话要点,判断对方的观点和态度;(3)学生能够理解说话人一般性的幽默(教育部 2018)。
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英语成绩尚可,但对听力感到惧怕、焦虑,听力水平令人堪忧,他们的听力测试成绩始终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教师虽然也明白听力的重要性,但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课堂上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听力;有些教师虽然重视听力训练,但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做听力训练试题—师生对答案”,师生过分关注学生的答题结果,如果哪道题目错误率较高,教师就重复播放几遍听力材料,至于学生为什么错,师生都没有再花时间去深究,学生的听力过程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及时的反馈。长此以往,学生的听力水平则难以提升。
认为单词只要眼熟就行,是否会读,能否读得标准都不重要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听力训练结束、学生读文本后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啊!原来这么简单的句子,我居然没有听出来!”这种现象之所以常见,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基本的语音知识。英美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同化、连读、略读、不完全爆破等读音技巧是非常普遍的。如英美人在说“Give me an apple.”这句话时并不是逐词发音,而是把an apple连读成/ə næpl/。此外,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还要能够从说话者的语调中判断他的态度。英美人用不同的语调说同样一句话,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效果。例如:
A:Hello!Chareles!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ride on your way to the company?
B:Sorry?(↗)
C:Sorry!(↘)
B的意思是他可能没有听清楚A的意思,想让A重复说一遍,而C的意思是无法让A搭便车。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完整的语音知识,才能领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听力材料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就是词或词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提高听力水平就无从谈起。
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提高听力的必备条件。有些学生认为听力与语法没有关联,其实不然,语法功底不够扎实,听力过程中只能获取一些零散的信息,无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组合成完整的信息,并且在听的过程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很难达到好的听力效果。
由于学生平时的听力训练模式是“听材料—对答案”,听的过程缺失了必要的技巧指导,导致他们认为“听力没有技巧,多听就好”,往往想靠量变促成质变,诚然,听力能力的提高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在量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些关键技巧,那就事半功倍了。正如王笃勤(2002)所说,很多情况下由于听者未能掌握相关的听力技巧,如获取主旨大意、获取特定信息、推断等,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听的过程不同于阅读的过程,听者需在听的过程中瞬间作出判断,不像阅读那样有回读、复读的机会,如果缺乏听力技巧,听力训练势必事倍功半。
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听力内容往往是围绕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而展开的。
很多学生总是将自己听力水平停滞不前的问题归因于词汇量少、语法知识薄弱等,殊不知,听的过程是一个预测、检验和证实的不断往复的过程,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正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听提供猜测、推理的依据。但很遗憾的是,不少语言功底很好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最终失分。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它与听者的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心情愉悦,他就会积极地调动已有的图式和技巧参与听的过程,听力效果自然较好,反之,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焦虑、害怕,那么听的过程中其思维就必然不够敏捷,无法调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参与预测、推理和判断,听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听力技巧是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功底之上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再强调语音知识,认为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学过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是由于语音知识匮乏,才导致听力水平始终徘徊不前。没有掌握语音知识,学生不仅听力困难,记忆单词也事倍功半。如果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开设有关英语语音知识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同化、连读、略读、不完全爆破等读音知识,并设计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听力中语音障碍的专项练习,如辨音(lesson/lessen...),根据音标读、写单词(ship/sheep...),根据音标拼写句子,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训练英语绕口令,如How much wood would a woodchuck chuck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 he would chuck the wood as much as he could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此外,对学生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遇到的生词、长难句,可以在听之后将它们呈现在Word文档中进行集中讲解,这样,学生可以在每一次听力训练情景中感知英语,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为下一次的听力扫除词汇障碍。“说的能力是在足够输入的情况下出现的(Krashen 1981)”,因此,在听力训练后,教师可以选取某个语篇或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意,做到听说结合。如下面一段对话:
W:Derek,we’re going on a trip today.Get ready.Bring your swimsuit,too.
M:But,Mom!I was supposed to hang out with Greg today!We are going to play football!Why do we have to go?
W:Well.It’s a special day today.It is your grandpa’s birthday.He would have been 68.Even though he’s not here now,we still celebrate it every year.This year,your father and I want to take you to Grandpa’s favorite place on a beach.We’ll go swimming and cook over the fire.
M:OK,Mom.I know how much it means to you.
W:I see you’re a little sad.You can invite Greg to come with us.Bring the football and we can all play together.
M:Really?That’s great!Thank you,Mom!
W:Your grandpa always like having friends around.I’m sure he would love the idea,too.
在学生听完这段对话后,教师可以以母亲的身份如“Last Sunday was my father’s birthday and I asked...”开头,也可以儿子的身份如“Last Sunday was my grandfather’s birthday,my mother asked me...”开头,引导学生复述对话的大致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两两上台还原母子对话,进行表演。在学生复述不出来的地方,教师可提供支架,给予帮助;也可以视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或完整复述,或接龙复述。听说结合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足够输入的基础上尝试输出。这种将听延伸到说,以说促听,以听带说,听说结合的办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以读促听,这里的读既可以是大声朗读,又可以是广泛的课外阅读。大声朗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读音、辨音能力与语感。教师可以在听力训练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文本,将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熟记于心,积累日常交际常用语言。另外,听力材料内容涵盖的话题相当广泛,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大量地阅读,对各个领域的背景知识和词汇都有所了解,就能提高听力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听力文本中的“5W1H”问题,即 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的问题进行文本设空,让学生填空,这样可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听懂了材料,并同时促进他们养成在听中做笔记的好习惯。总之,听是一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将听与说、读、写有目的、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能显示出语言的交际特点,学生也更会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内化于心。
研究表明,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听力技巧并有意识地将其用于听的过程时,学生的听力水平会提升得更快。因此,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听力技巧,培养学生听前预测的习惯,即利用听力训练开始前的一点宝贵时间快速浏览听力问题和选项,比较各个选项,激活头脑中已有相关话题的图式。学生听长对话或语篇,普遍会对后面的内容听得更好,对前面的内容记忆更加模糊,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指导他们在获取听力材料大意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明白、回过头来也能够理解的笔记,对听力文本中的人物、地点、时间、数字等要特别敏感,以备有些问题需要借助记录来回忆文本内容。教会学生不能纠结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而漏听了后面的内容。另外,听力过程中还要留意主题句、关键词和信号词,这些都有助于听懂听全听力文本。
如下面一段对话与问题:
M:How about a cup of coffee?
W:No,thanks.I don’t normally drink coffee.
M:You don’t like the taste.
W:Oh,Ilike the taste of coffee,but mybodycan’t deal with it very well.It makes my heart beat really fast.
M:I see.
W:That’snice.Ilike the smell ofblack coffee very much,too.
Q:Why doesn’t the woman normally drink coffee?
A.Because of its taste.
B.Because of its effect.
C.Because of its smell.
答案为B选项。信号词but是本题的关键。如果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忽略了抓信号词这一技巧,就有可能选择A或C选项了。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掌握听力技巧的重要性。
听力教学中的文化背景介绍非常重要,文化背景知识的涉及面很广,涵盖目的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历史、地理、教育、科技等。
听力理解水平也依赖于听者掌握丰富的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下面一段对话与问题:
M:Hi!Amilia!You look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W:I have a headache.
M:You might as well go to see the doctor in a minute.
W:I have to ring Dr.Black first.
Q:Why does the woman have to call Dr.Black first?
A:She has to make an appointment first.
看病得先预约医生,这是英美人的文化习惯。如果每次听力训练结束,教师都能利用文本话题进行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并鼓励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文化背景知识,那么,学生一定会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缺失而造成的听力障碍与困难。
学生听力水平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有认知上的、也有情感上的。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趣味性的视听材料,培养他们听的兴趣和欲望,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听的过程中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听的过程中的焦虑水平。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确实费时费力,但只要教师不急功近利,合理、科学地统筹高中三年的听力训练计划,将听力教学目标和实现听力教学目标的办法分解到各学年、各学期、各单元的教学中,按计划落实,系统、科学地进行听力技巧教学,那么,听力教学就能有起色,学生的听力水平也一定能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