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吴海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幼儿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幼儿园体育生活化,就是体育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寓体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本文先分析幼儿园体育生活化的意义,引起大家对幼儿园体育生活化的重视;然后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梳理幼儿园体育生活化的一些实施途径,即利用幼儿在园生活的室内空间和材料开展体育活动、利用幼儿园周边公共场所开展适宜的运动、利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契机开展运动,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雷娜特·齐默尔在《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中指出:“儿童通过动作发展自己和世界,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去适应它周围的世界。”对于儿童来说,“运动一方面是体验世界和现实的工具,另一方面也直接传递了纯真的生活乐趣”。幼儿园体育生活化,就是将幼儿运动从项目性的体育活动扩展到生活中的运动,幼儿的运动途径便得到了拓展。对于幼儿来说,运动不需要特定的运动环境与运动项目,生活中的环境是其很好的运动场所,生活中的物品是其操控与运动的媒介,生活中的自理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其很好的运动内容。
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幼儿在与周围生活环境互动中建构多领域的经验。幼儿在运动中不仅能发展基本动作技能,而且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幼儿在运动中以自己特有的肢体动作与周围的环境、器械互动,互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地感知、探索周围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幼儿在运动中主动建构多领域的经验。
把运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运动就会像游戏一样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有规律地、持续地、自觉地参与运动,久而久之,运动就成了幼儿生活中自发的需求,幼儿也就形成了爱运动的习惯。
幼儿园体育生活化,就是要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即使幼儿园有规范的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但由于天气或气候等原因,有时教师只能利用现有的室内空间和材料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每天的运动量。教师应基于幼儿运动内容,充分研究各种环境的特点,开发出适宜幼儿的运动游戏。
幼儿园内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室内场地和设施有各种厅、室、阳台、走廊、楼梯等。这些幼儿熟悉的场地和设施都可成为幼儿运动的空间。针对不同场所和设施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适合该场地特性的运动游戏。
楼梯是幼儿园内常见的室内设施。楼梯一级一级的、有一定的坡度,教师可以利用楼梯的特征,引导幼儿上下楼梯,锻炼幼儿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教师可以在楼梯创设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情境,开展运动游戏:小班开展“送货物”游戏,鼓励小班幼儿将“货物”从楼上送到楼下;在楼梯玩波波球游戏,引导幼儿将波波球往上抛或往下滚,抛球或滚球后再下楼梯或上楼梯捡球。中班开展瑜伽球游戏,引导幼儿边推瑜伽球边上楼;玩投掷游戏,鼓励幼儿将投掷物往楼梯的上方投,看看自己能投到第几级。大班开展障碍走、钻的游戏,利用楼梯的栏杆固定绳子,鼓励幼儿跨绳、钻绳并上下楼梯。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楼梯玩走斜坡、爬行、滑滑梯的游戏,或者在楼梯上放置木板、垫子、梯子等器械,支持幼儿在倾斜的木板等器械上行走、爬行、滑行等。
幼儿园内的走廊、大厅、阳台等场所,虽然空间不大,但如果把场地的空间与运动项目的运动轨迹相整合,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运动游戏:在走廊、大厅,可以玩折返跑、绕障碍跑的游戏,可以玩单双脚连续向前跳、跳过障碍物、立定跳远的游戏,还可以用纸飞机或卷成一团的袜子玩单双手肩上、肩下投掷游戏……此外,园内的厅、室是跳健身操等的好场所。室内的场地虽不大,但只要教师精心利用,就可以开展适宜的运动。
幼儿在园内使用的生活材料有桌子、椅子、床铺、柜子等。这些生活材料也能成为身体姿势控制类、移动类、操控类等运动游戏的材料。
教师可以因陋就简,利用单一材料开展运动游戏。将几张桌子拼成长条形,可以支持幼儿在桌面玩手膝着地爬、并手并脚爬、匍匐爬、肘膝着地爬、仰身爬等。在保证桌子稳固、安全的前提下,桌子可以成为幼儿很多游戏的材料:利用单个桌子,可以让幼儿趴在桌上,双手拉着桌子两边,靠双手的拉力往前爬;可以在桌子下玩钻的游戏、驱赶物体的游戏;可以绕桌子玩跑、追逐、躲闪跑的游戏。把两张桌子平行放在一起,可以支持幼儿两手各撑一张桌子或两手撑一张桌子,靠手支撑着移动。
生活材料的不同组合可以支持幼儿玩不同的运动游戏。将椅子、凳子摆放在一起,可以支持幼儿在椅子、凳子上走或爬;椅子、凳子间隔摆放作为障碍,可以支持幼儿玩绕障碍跑、爬、跳等游戏。幼儿的玩具柜常常是通透的,如果将柜子里的物品移开,可以支持幼儿玩钻过或爬过柜子隔层的游戏。幼儿园内幼儿使用的椅子、桌子、床铺等,高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可以支持幼儿玩从高处跳下的游戏。
幼儿在幼儿园内使用的生活和游戏材料很多,这些材料不仅幼儿熟悉,而且取放便捷。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特点,开展适宜的运动游戏。幼儿喝完牛奶的牛奶盒、幼儿在室内穿的拖鞋以及游戏用的罐子、瓶子、纸盘等,都可成为运动器材。这些材料摆放在地上,幼儿可以玩绕过障碍、跨过障碍、跳过障碍的走、跑、跳游戏。布绒玩具可以吊在门框上,支持幼儿玩纵跳游戏。只要被合理利用,幼儿使用的很多生活和游戏材料都是隐形的运动器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体育生活化,就是要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适宜的运动,丰富幼儿园体育的内容。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公共场所,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展适宜的亲子运动,如定向运动、“亲子马拉松”等。
定向运动又称越野识途运动,是一种锻炼人们在野外生存能力的运动。定向运动可以提高人们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快速、准确判定方位和识别、使用地图的能力。同时,定向运动还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耐力、智力、毅力、勇气和胆略。教师可吸纳定向运动中利用地图辨别方位的特点,开展基于幼儿经验又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定向运动。笔者所任职的幼儿园每年定期在小区内开展定向运动,大班幼儿在小班、中班阶段已经在园内开展过定向运动,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图、利用地图辨别方向的经验,但是小区的环境相比幼儿园内的环境更加复杂,他们对小区的环境相对比较陌生。在开展定向运动前,教师指导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联系家长和小区管理人员协助。虽然幼儿有所准备,但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识别地图并根据地图辨别方向、路线、建筑物,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马拉松是一项考验耐力的长跑运动。笔者所任职的幼儿园针对幼儿的体质状况,每年组织幼儿和家长到公园开展“亲子马拉松”活动。“亲子马拉松”活动的路程,小班大约1.5公里、中班大约2公里、大班大约2.5公里。每个幼儿背上小水壶,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跑、短暂的休息相结合,个性化地完成全程。这个活动不仅挑战幼儿的耐力,还挑战幼儿的意志力、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也体验和认识到幼儿运动的重要价值。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运动的契机。教师可以在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中,融入适宜的运动目标,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有进餐、盥洗、排泄后的自理、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建立在幼儿身体动作发展和一定运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如幼儿接水喝,首先要手拿杯子、控制身体站稳,然后手眼协调地接水,接适量水后把杯子送到自己的嘴巴再喝。这一过程有拿、按、接、送、喝等动作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接水喝,在幼儿接水喝的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动作,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支持。
幼儿生活自理的过程既是培养幼儿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锻炼幼儿运动能力的过程。如幼儿穿裤子,需要幼儿身体具备一定的协调性、灵敏度,才能将脚穿入裤子,站稳,并上下肢协调用力,将裤子提上穿好。简单的穿裤子就有坐(或站)、拿、抬腿、穿、站、提拉等动作参与。这些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和调节,需要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幼儿服务性劳动一般有整理收拾游戏材料、承担值日生的工作。游戏材料是幼儿自己“工作”的材料,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应该由幼儿自己来完成整理收拾工作。活动前幼儿将运动器械搬运到场地,自己布置环境并参与活动,活动后将器械整理归位。其中搬、抬、提、拿、推等搬运材料的服务性劳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责任心。
幼儿参与服务性劳动,也许是从玩的动机出发,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劳动。教师要留给幼儿参与服务性劳动的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探索、发现使用工具的方法以及搬运物体的方法,指导幼儿掌握服务性劳动的技能。如幼儿要搬运轮胎到场地开展运动,有的幼儿拉着轮胎走,有的幼儿推着轮胎走,有的幼儿合作抬轮胎走,有的幼儿滚着轮胎走……幼儿用不同方式搬运器械,在完成服务性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运动能力。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应该以生活为重心。幼儿园体育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把幼儿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幼儿体育活动中,作为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元素,让幼儿在生活中运动、在运动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