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科技幼儿园 陈育芬
雨甜从家里带来两只鸽子,放在自然角里养着。幼儿很喜欢鸽子,都说要带好吃的给鸽子吃。鸽子喜欢吃什么?只听见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鸽子喜欢吃玉米、大米、豆子、花生。”“还有小米、绿豆。”“对,鸽子应该最喜欢吃玉米了。”……
后来,幼儿真的带来了很多食物,天天给鸽子准备丰盛的“自助餐”。过了几天,他们发现鸽子什么东西都不吃了,没有之前那么活泼了,就开始担心起来。
乔伊:鸽子怎么不爱动了,是不是吃太饱了?
雨甜:可是一整天都没看到它们吃啦!是不是生病了?
子墨:是不是我们太多人围着它们,它们害怕?
子安:我知道了,肯定是我们把它们关在太小的笼子里不能飞,它们不开心,所以不吃东西了。我们给鸽子建一间大房子吧!
依晨:对,一定是房子太小了,它们两只挤在一起,翅膀都打不开了,我们再给它们建一间房子吧。
华骏:建房子很难吧?怎么建啊?
幼儿为鸽子不吃东西而担忧,他们寻求教师的帮助,并希望教师允许他们给鸽子建一间大房子。教师给予了及时的回应:“当然可以啦,那你们想想,建房子需要准备什么?要怎么建?”
鸽子突然不吃东西了,引起了幼儿的担心。他们据自身经验,开始分析鸽子不吃东西的原因。他们通过分析、讨论,排除了两种可能(吃太饱了、太多人围着鸽子)。有的幼儿猜想是笼子太小,鸽子因不能飞而不开心,所以不吃东西了。给鸽子建大房子的这个想法,引发了多数幼儿的兴趣。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及时回应了幼儿,支持他们给鸽子建房子,并作为参与者加入幼儿的讨论中,更好地推动幼儿思考。
教师提出:“你们想给鸽子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你们要先把房子的设计图画出来,再向大家介绍你设计的房子是怎样的。”教师的提示指导着幼儿的操作。幼儿开始画设计图。沁妍画好设计图(图1)之后,向大家介绍:“我想给鸽子建一个很大的楼中楼,院子种着一些花,一楼有厨房,有可以吃饭的地方;二楼左边和右边是睡觉的地方,中间有一个大厅,还有玩具房,鸽子可以在玩具房里玩玩具。旁边有一个滑梯,可以直接从二楼滑到一楼。”昱宸也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图(图2):“我设计的房子有一个很大的客厅,鸽子可以邀请很多好朋友来家里玩,旁边有个小三角形的房子是鸽子吃饭的地方,还有一个厕所。”……教师指出:“小朋友为鸽子设计了各种房子,有楼中楼、有三角形房子、圆形房子、正方形房子等等。那这些房子可以建起来吗?适不适合鸽子住?你们可以动手试试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在观察或探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记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决定给鸽子建房子后,教师引导幼儿把他们想建的房子先用绘画的形式记下来,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凭借,同时绘画与交流也给他们带来了愉悦情感。
图1
图2
幼儿画好了设计图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幼儿收集、选择建房子的材料,鼓励幼儿在班级或幼儿园里找找合适的材料。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所以教师指导幼儿通过协商分为两组,分别建造木头砖块房、地垫房。
第一组幼儿选择的主要材料是木头、砖块。他们把木头、砖块一块块往上放,采用的是垒高的方法。搭到一半的时候,有个幼儿手碰到房子,砖块掉了下来。教师便问:“你们觉得木头、砖块合适吗?”瑞奇说:“这个太危险了,要是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砸到鸽子。”哲帆说:“还有这个房子没有窗户,里面太黑了,鸽子会害怕。”教师没有过多地干预,而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你们想想办法,怎样让木头、砖块不会轻易掉下来?”这组幼儿开始讨论要用什么方法、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等。
第二组幼儿选择的主要材料是地垫。他们觉得地垫很大块,只要几片就可以建一间大房子了,可以节省材料。在搭墙面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困难。黄硕说:“老师老师,这个地垫一直要倒下来,怎么办?地垫太软了。”瑜玥说:“我帮你扶住,你先把每个口拼上。”可是瑜玥手一放,地垫又倒了。他们想到用泡沫垫来顶住它,可还是摇摇晃晃、不稳固,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看到这组幼儿已经有不耐烦的情绪了,为了引导他们继续操作下去,教师加入了他们的搭建。教师建议把泡沫垫垒高一点试试,于是师幼一起把泡沫垫垒高到快和地垫一样的高度,地垫才稳固。然而,颢腾面对地垫房,发现了问题:“这间房子像一个箱子,鸽子在里面会被憋死的。”
幼儿已经有一定的建构经验,所以选择好材料后,他们能很快地搭建起房子。但是,两组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砖块太重、容易倒,会砸到鸽子,太危险;地垫太软,不容易立起来,而且地垫房是封闭式的,空气不流通。
幼儿对建房子材料的选择是开放式的。虽然教师知道有的材料不合适,已经预见到不同材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由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他们需要通过真实实践来积累经验,所以,要先让幼儿根据他们的想法大胆选择材料,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到更好的材料、探索出更好的搭建办法。幼儿通过分析各种材料搭建的房子的优缺点后,才能发现有些材料并不合适搭建。那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或更好的搭建方法呢?为了让幼儿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提议让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去公园观察“鸽子的家”。
周一,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就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自己周末的发现。书坛说:“老师,我跟妈妈去白鹭洲公园看过鸽子的家,是用铁网做的。铁网上有洞,鸽子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也可以看鸽子和喂鸽子。”海涵说:“我跟妈妈去看的鸽子的房子也是用铁网做的。”瑜玥提出:“我们美工区有铁网,可以给鸽子建铁网房子了。”几个幼儿说完就到美工区拿了两张铁网摆弄起来。
书坛说:“可是铁网也一直要倒,怎么办?”华骏说:“我知道了,可以用透明胶把它粘在地板上。”教师及时指导:“刚刚华骏的方法很好,但为什么铁网还是立不起来呢?是因为铁网比较重,透明胶只粘住下面,还是会倒。”有的幼儿想到用泡沫块夹,虽然一时可以立得住,但一会儿也会倒,需要很多泡沫块才能够夹住铁网。教师发现后,提问:“昕萌用了几块泡沫垫才让铁网立起来?”幼儿开始数了起来:“1、2、3……用了12块泡沫垫。”有的幼儿觉得这样太费材料了,想用木块来夹住铁网,因为木块比较重。教师问:“乔伊用了几块木块夹住铁网,铁网就不会倒了?”幼儿说:“4块。”另外,格致想到用两块长木板从两边顶住铁网的方法。分享交流环节,教师总结了幼儿的操作:“小朋友想到用粘、夹、顶的方法来让铁网立起来。粘的方法失败了,因为铁网比较重。用泡沫块夹的方法虽然成功了,但是需要用很多的泡沫块才能夹住铁网,很浪费材料;同样用夹的方法,木块只需要4块就可以了。顶的方法利用了三角形稳固原理,铁网也成功立起来了。”
周末的观察,丰富了幼儿对鸽子的房子的认识,其中包括材料的选择、房子的结构等。这次操作的重点是怎样让铁网立起来。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通过对比的方法选择最好的辅助材料。教师把三角形稳固原理告诉幼儿,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和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铁网不倒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用铁网建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呢?怎么建?只见幼儿拿着铁网比来比去,他们开始建了一个长方形房子。教师问:“如果把木块拿掉,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房子不会倒、更牢固?”沁妍说:“可以用毛根把它们系在一起。”说完,她就找来毛根,把两个铁网系紧。其他幼儿在沁妍的启发下也争先恐后地说可以用绳子绑、可以用夹子夹、可以用胶布粘……他们一下子想到了很多辅助材料和固定方法,并操作成功。这样,幼儿不需要木块来夹住铁网,并且这样的房子既美观又稳固。
教师提出了问题:“我来试试看这个房子是不是真的稳固了。我用手摇了摇房子,还是摇摇晃晃,房子还会往前移动,怎么办?”瑞琦说:“我们需要把靠墙壁的一面跟墙壁粘在一起。”昕萌说:“用透明胶粘在地板上,这样房子就很牢固,不会摇摇晃晃了。”
这时,子安发现了新问题:“我们都围起来了,鸽子怎么放进去啊?”时语说:“我们需要给房子做一个门。”子安说:“铁网太硬了,剪不开。”哲帆说:“那我们先把一边打开,鸽子放进去后再用夹子夹住。”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鸽子的新家终于建好了。鸽子住进了大大的新房子。幼儿还在美工区做了很多手工作品,装饰在鸽子的新家周围。
幼儿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房子的固定、稳定等方面问题。教师引导他们通过不同材料的对比、选择、使用,找到了很多可以让房子稳固的方法。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兴趣使幼儿敢于探究,并使幼儿的活动得以推进。幼儿对自然角的两只鸽子很感兴趣,天天喂它们、陪它们玩,突然有一天鸽子不吃东西了,幼儿开始猜想鸽子不吃东西的原因,最后大家的兴趣集中在了一个幼儿的想法上:因为鸽子笼太小了,鸽子不能飞,所以不开心了,不吃东西了,要给鸽子建大房子。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给鸽子建房子。
在幼儿给鸽子建房子的过程中,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下,想办法解决“真”问题。这个过程促进了幼儿的思考、合作,提高了幼儿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在讨论或活动时,教师应作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听听幼儿怎么说,看看幼儿怎么做,不急于介入。当幼儿的操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可提出问题,支持他们继续探究,并及时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和方法。
活动开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幼儿还发现了很多可继续探讨的问题:怎么清洗鸽子的家?在新房子里怎么喂鸽子吃东西?鸽子的新家太简单了,没有设计图那么漂亮,怎么让鸽子住得更舒服?有了大房子,鸽子会吃东西了吗?……幼儿对鸽子的探究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