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8)。高阶思维指向发散性和推断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推理、归纳和评价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表现。高中生正处于思考能力和思维品质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探究,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乐于质疑,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较浓厚的批判意识;他们善于想象和创造,敢于表达自我。因此,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应遵循客观规律,建立在其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水平基础之上,符合其思维发展的方向与要求(罗永华 2018)。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贯彻、落实到本学科教学过程中,而词汇复习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 Computers的词汇复习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高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
由于高中英语教学进度紧张,词汇复习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操练—校对”模式,形式单调,局限于孤立释义或记忆,缺乏迁移创新,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同时使得课堂缺乏生机,无法产生良好的思维活动效果。
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和写作服务,而非“就词论词”。然而,高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中中英互译和填写句子是最常见的操作程式,且语料内容关联度较低,容易割裂词汇和语境之间的关联,增加学生复习词汇的负担和压力。孤立的词汇记忆无法使学生通过联想、猜测、推理、比较、分析甚至创造新的词汇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高阶思维的训练。
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学生长期缺乏情景运用和语用内化,单调地重复低阶的词汇记忆活动,词汇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之,学生词汇量不足,无法有效进行听、说、读、写、看等活动,更谈不上高阶思维的发展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八级词汇要求是学会使用约3 300个单词与400—500个常用短语及固定搭配。结合高考英语相关实际,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词汇学习的出发点应具体落在阅读和写作上。鉴于此,本堂词汇复习课以话题词汇为中心,以语篇语境为依托,以读写为手段,让词汇在各种思维活动中得以循环和巩固(见附录1)。本堂课词汇的循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包含多次的子循环(葛炳芳 2012)。结合布卢姆(Bloom)的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运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创造(create)认知水平的六个层级(安德森 2009),本堂词汇复习课的高阶思维发展目标具体设定如下:
1.对单元主题词汇进行记忆、辨识与运用,分析篇章逻辑,还原文章,培养分析与推理思维;
2.对同一话题语篇内容进行预测、理解与分析,利用语料对目标词汇进行拓展,培养归纳与概括思维;
3.利用目标词汇完成主题语境中的模仿与创造,并采用角色代入,从不同思维角度运用目标词汇,评价他人观点,培养创造性思维。
上述所有任务都是围绕本堂课目标词汇的循环设计,活动任务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难度成螺旋式上升(葛炳芳 2012),而词汇的运用都服务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本堂课教学的话题是电脑科技,采用的语料是由教师改编的课文(Reading One)概述和美国诗人温德尔·贝里(Wendell Berry)的文章 Why I Won’t Buy A Computer(有删改,见附录2)。这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有一定相似度的,内容前后有关联的,新旧信息融合性较好的,具有可读性、时代性、趣味性、文化性和思维性的文本材料,兼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让学生循环体验对目标词汇的连接和运用,同时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高阶思维任务。
1.课前内容
课前词汇任务:让学生完成单元词汇checklist中的中译英、词性转换和短语翻译等任务,完成本单元词汇的初次循环。
课前阅读任务:在没有选项的情况下,让学生完成一篇改编自课文内容的完形填空,俗称“盲填”或“阅读填空”。
课前词汇任务是对本单元词汇的初步复习,初步识记;课前阅读任务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因为词汇及其搭配在文本中会有重现,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同时要求他们厘清篇章的脉络结构,对篇章逻辑进行深入思考。
2.课中内容
Step 1:引领学生辨别每小题的选项,提升其词汇记忆与理解思维。
【活动1】记忆与理解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先核对了课前词汇任务的答案,并让学生齐声朗读,再呈现课前阅读任务的选项,供他们选择。然后,组织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尽快辨别每小题的选项,并根据上下文的逻辑线索选出最佳答案。因为课前阅读任务的文本材料源自课文,与单元词汇有很高的匹配度,所以当学生完成“盲填”后,就完成了对词汇的复习,同时锻炼了分析篇章逻辑衔接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再匹配选项,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近期练习中容易混淆的本课目标词汇,达到对目标词汇辨认和识记的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记忆与理解思维能力,为随后的高阶思维活动作好铺垫。此处选取了典型的6道题目:
Hi,I am a computer.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I began as a 1(driving,calculating,washing,mopping)machine in France in 1642.Although I was young,I could 2(explore,connect,simplify,copy)difficult sums.I developed very 3(fast,dramatically,slowly,abruptly)and it took nearly two hundred years before I was built as an analytical machine by Charles Babbage.
After I was programmed by an operator who used cards with holes,I could “think”4(calmly,logically,personally,seriously) and produce an answer quicker than any person.At that time it was considered a technological 5(revolution,network,application,operation)and the start of my“artificial intelligence”,which means man-made intelligence while “real intelligence”is the intelligence that 6(rockets,robots,humans,computers) are born with...
Step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观点和预测文章内容,锻炼他们的词汇分析与推理思维。
【活动2】根据课前阅读任务文本的内在特点与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如 breakthrough,revolutionary,tightly linked 等。随后引出同一主题下的拓展性阅读文章Why I Won’t Buy A Computer,要求学生观察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激发主动思维。当学生“头脑风暴”预测结束后,教师再呈现作者的人物背景信息,如年龄、职业、业余爱好等,让他们筛选与作者背景相符合的预测,删掉无关的或不合理的预测。
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概括。学生分析和观察标题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和表达逻辑。研读背景材料也有助于学生挖掘主旨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本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提炼文章观点、利用标题预测作者观点、分析文本、甄别和筛选信息等锻炼其分析能力和推理思维。
Step 3:组织学生反复研读与理解示范语料,发展其词汇应用与实践思维。
【活动 3】在 Why I Won’t Buy A Computer一文中,作者观点已在标题中呈现出来,所以阅读任务的设置紧紧围绕作者观点的呈现方式进行。基于文章与所学课文属于同一话题、同一主题,内容前后有关联,新、旧信息融合性较好,目标词汇多次重现等特点,阅读理解的任务集中针对词汇学习的各种形式,包括代词指代、推测生词、难句释义等,均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组织答案,由此可以检测他们对文本内容和段落关联的理解情况。如:
(1)What do the pronouns(in paragraph 2)refer to?
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xpla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 your own words.
How could I concentrate on writing against the rape of nature if I were,in the act of writing,involved in the rape?(in paragraph 4)
(3)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in paragraph 5 mean?
monet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scard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各个段落大意的梳理,学生能提炼出作者选择不买电脑的原因,如environmental concern,weaken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low cost-effectiveness等,分别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角度分析的。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语篇主旨思想的表达方式,分析、推断、归纳和概括文本信息,推断出作者对电脑之类的技术产品的要求,并从选项中筛选出与之对应的句子,以完成原文的最后一段。学生在反复研读示范语料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目标词汇的循环学习与巩固,厘清了文段的内在关联,筛选出有关信息,发展了归纳、组织与推理的高阶思维。
(4)Choose from the sentences A—G to complete the last paragraph.(不定项选择)
A.It should be cheaper than the one it replaces;
B.The cost of its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hould not become a financial burden;
C.It should be repairable by a person of ordinary intelligence;
D.It should be at least as small in size as the one it replaces;
E.It should simplify the work and make it clearly and demonstrably better than the one it replaces;
F.It should be more energy—saving than the one it replaces,and preferably,it has little harmful effect on nature;
G.It should not replace or disrupt anything good that already exists,and this includes family and community relationship.
本语篇是单元主题下的延展性阅读文本,词汇语块和结构搭配与课文有较大的相似性。学生在完成深层次阅读任务时,研读示范语料,反复接触目标词汇,既能促进对目标词汇的自然习得,又可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归纳信息与组织观点,从而发展理解和推断的高阶思维,为下一步的模仿输出和创新迁移作好铺垫。
Step 4:鼓励学生应用目标词汇评价作者观点,生成语言思维产品,促进其词汇评价与创新思维。
【活动4】课前和课堂任务已经为学生内化创造行为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读后写作活动是培养和展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良机。本次读后写作环节既有控制性写作,又有开放性写作。前者是根据中文提示,翻译并完成网友对文章的评论,既是针对本课词汇的运用和实践,又是一种语言输入,以打开学生的评论思路;后者鼓励学生重组和整合语言综合知识,表达个人观点,形成新的语言思维产品,在读、思、写相结合的任务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此环节具体实施如下:
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进一步挖掘和创设情境:假设Why I Won’t Buy A Computer一文引起众多网友的评论,要求学生根据中文提示,运用本课目标词汇,用英语把评论补充完整。评论内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角度出发:
Like it!________(众所周知)electric appliance and cars_________(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We can’t afford to neglect global warming any more.
But________(在电脑的帮助下),I can_________(高效地处理)the up-to-minute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________(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Gosh!A computer is to_________(打字和编辑).Is n’t it more_________(又快又省)than a secretary?Even better for the spouse relationship________(某程度上)!You know what I mean,man?Solar energy-powered computer is coming!____________(作为社会进步的自然结果,人类应学会在自然和科技中取得新的平衡)!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并发表对作者价值观的评价(leave your own comment),如:怎样化解电脑科技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电脑是否属于性价比高的产品?电脑是否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电脑是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电脑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还是更疏远?读后写作任务激发了学生主动交流的情绪和创造热情,促进其对目标词汇的习得,驱使他们对阅读文本外在与内在逻辑和主题意义的反思,内化语言创造行为,实现语言能力的创新迁移,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
3.课后内容
在完成所有主题语境的词汇、阅读和写作任务之后,学生必然会对电脑这个新科技产品产生新的认知和想法。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在6人小组内互相借鉴同伴的开放性写作成果,从而提升分析问题、核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从多元化的视角观察和认知世界,发展认知与体验情感,对事物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对单元主题词汇(40个阅读词汇、10个词性转换、15个短语)进行记忆与理解、推理与分析、应用与实践、评价与创新等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实现了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进阶,切实培养了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词汇学习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真正达到习得效果,词汇只有与语境意义相融合,形成语言思维,才能提高语言学习的觉知率(黄远振 2017)。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前不仅要花时间和精力整合词汇,选取和改编有思维质量、融合性高的阅读材料,还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践行了从以学科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科育人为本的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检测能力等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