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策略

2020-02-22 04:53周裕兰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文化藏族

周裕兰

(四川民族学院,川藏滇青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1)

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古老成员之一,藏族服饰独树一帜,它是藏族文化的载体,是藏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从藏族服饰的类型,图案,颜色和工艺等,可以了解藏族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婚姻状况以及礼仪、民俗节庆、宗教信仰和社会活动等。可以说,藏族服饰是藏族人生活和发展的缩影,是研究藏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藏区旅游业的兴起和繁荣,旅游业的开发使外来文化和当地的藏族文化相互接触和碰撞,对藏族文化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对藏族服饰的影响和冲击。在国际化、信息化、时尚化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劳动形式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藏族青年受到了良好的现代化教育,眼光逐步与国际和时尚接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藏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开发服饰文化资源也面临着重重压力。怎样处理好藏族服饰与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关系,怎样让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怎样开发和保护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只有清晰地分析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所处现状,深入剖析其传统文化变迁过程和深入挖掘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才能够提出一些创新和开发、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使底蕴丰厚的藏族服饰文化大放异彩。

藏族服饰是藏族群众世世代代生活的缩影,也是藏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它作为一种无声的文化,作为藏族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它既有遮挡和防寒保暖保护身体的生活功能,也有促进社会和谐、塑造思想、陶冶情操和构建人格的美育功能。藏族服饰呈现给人们的视觉模式,成为本民族的表征,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本民族自我认同的标志。就藏族服饰本身而言,它的布料、图案、款式、饰品和色彩都是有形的,是物质的;而生产形成服饰的过程如纺织、裁剪、刺绣等都是无形的,是非物质的,属于非物质文化。因为服饰所呈现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特征、历史崇拜和记忆、色彩和图案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和故事,都是无形的民族文化[1],是服饰的灵魂和生命,这些灵魂和生命渗透到民族服饰中就形成了丰富的服饰文化底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对象。

藏族服饰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开发、创新和发展的重点内容,但目前传统藏族服饰由于其视觉审美和观赏性,品质,创新和时尚等本身原因,以及旅游业的大量开发和对外开放,使得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限制。如果不因时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合理地开发和创新、保护和传承,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民族服饰,还有蕴含在服饰中的历史印记、文化艺术和民族传统。如果缺少了藏族服饰文化资源这一部分,中华民族文化就有缺失。这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自觉”,没有这种自觉,就不会有积极的态度来保护民族文化,也不会出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良好局面。

一、藏族服饰文化资源

(一)藏族服饰文化历史演变

唐代初期,吐蕃与中原的经济和文化交往逐渐频繁和密切,中原的服饰艺术和纺织工艺传入吐蕃,同藏族传统服饰和传统工艺相结合。文成公主入藏后,由于中原汉文化与吐蕃文化长时间的交融,人们的审美标准开始改变,她所带去的丝绸等服饰面料及饰件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了吐蕃王朝,使藏人在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吐蕃服饰注入了许多新的服饰元素,使吐蕃服饰呈现出新的面貌[2]。

元代中原的丝绸锦缎通过朝廷赏赐传入藏区,增加了藏族服饰材质的种类;不仅服饰的质料有所改变,其交叠在胸前的衣领也向圆盘形的衣领转变。这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沿用。明朝时期的纺织比唐、元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织物品种数量大大增加。如足力麻、铁力麻这两类服饰材料传入藏区,且快速得到普及,这是此前历代所不及的。除以上所说的服饰材料,服饰的造型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明朝的影响。赏赐与朝贡,不仅表达了吐蕃与中原在政治上的隶属关系,而且也是促进经济上货物交换的一种形式,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特别是中原先进经济和文化对服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朝时期,随着与汉、羌、彝民族的交往,藏族吸收了外来民族的先进技术经验,丰富了民间工艺,使藏族服饰更为华丽多彩。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教育事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更多的藏族青年接受丰富的现代知识,接触更多更时尚的新鲜事物,致使其对本族服饰的重视和弘扬意识降低,穿着打扮向现代服饰靠拢。

(二)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特点

藏族服饰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藏族人生产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藏族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创新,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1.藏族服饰的地域性

藏区高原高山峡谷相间,崎岖不平的地形使其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生活在不同地域的藏族人的服饰在取材和款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出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相适应的多元性特征。生活在平原河谷一带的藏族,交通便利,经济条件好,生活富裕,其服饰质地好,做工精细,外表华丽;而处在交通相对闭塞,深山峡谷或气候严寒一带的藏族,经济落后,服饰结构宽大厚实,多以棉麻和动物皮毛为主。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气候,形成了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独特性。

2.藏族服饰的观赏性

藏族服饰主要以藏袍为主,将黄、红、蓝、绿、白、紫等特定的颜色搭配,并与服饰的实用性结合起来,传递出藏族纯洁、热情、正义和谦虚的高贵品质,流露出藏族追求幸福吉祥、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如藏族的“巴珠”头饰,将珊瑚和玛瑙、翡翠、珍珠及猫眼宝石装点在头饰上,赋予其灵魂和生命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藏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又如藏族脚上穿的松巴鞋有多种,其中较为高级的有“松巴梯呢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才拿出来穿。松巴鞋的鞋底是牛皮做的,用粗毛线密密缝钉,厚达寸余。鞋帮色彩斑斓,分别用红、黄、绿、蓝等八种颜色的丝线绣花边和花瓣,鞋面绣银花朵,十分艳丽好看。

总体上讲,藏族服饰手工精湛,具有细腻精美、轻盈飘逸、色彩搭配协调和寓意深刻的特点,其刺绣精细,通常采用花饰镶边,服饰上绣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图案,包括动植物、鸟禽、自然、星辰、象形文字和宗教符号等,富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观赏特性。

3.藏族服饰的传统性与民族性

藏族服饰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为适应地理气候、生存环境、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经藏族代代相传延续发展至今,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民族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已是渗入人民生活的智慧的缩影,并深深烙上民族的印记,具有甄别其他民族的功能,也具有本民族自我认同的功能,是民族精神的表征和群体意识的表象,是千百年来各民族在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民族精神。

(三)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内涵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之后,藏族在文化经济方面与中原其他民族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使得他们的服饰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渗透着藏族的理想与追求,融入了藏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这也正是藏族服饰异彩纷呈,千姿百态并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原因。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追溯藏族神灵崇拜的历史印记

高原环境施于居民的心理压力是沉重的。远古藏族臆想虚构出神灵形象,出现了神灵崇拜,表现在服饰和佩饰上相当明显。如服饰色彩的搭配中崇白,白色在藏区是很贴近自然的,白色的雪山,白色云朵,白色的牛奶;尚黑,是一种既有象征意义的图腾崇拜色,地处牦牛文化带的藏族,以牦牛的纯色为图腾元素,相信其具有巫术的功能;尚红,在藏族眼里,红色代表着血的颜色,是生命力量的象征。再如广泛运用的绿松石,传说是大海的儿子,它被认为是神的化身,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这些服饰色彩的搭配中,可以追溯出藏族先民神灵崇拜的历史印记。

2.反映藏族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

藏族服饰从各个方面清晰地显示出藏族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比如袒露右手臂是独特的藏族习惯,因为白天藏区的温度差异特别大,所以在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裸露右手臂或双臂,衣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必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或穿,非常方便。在夜间休息,解开腰带可以脱下双袖又可铺一半盖一半,成为一个温暖的睡袋,既实用又方便。又如参加民俗节日时,人们都要经过精心打扮,穿上专门的服饰来庆祝节日。另外,人们在参加婚礼、宗教礼俗等社会活动时也要穿上专门的服饰。通过这些不同场合和功能的服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不同时期藏族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领悟到藏族极具感情色彩的服饰文化。

3.体现藏族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在藏族服饰上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刺绣精美的十字纹图案,如衣裙上,围腰下摆两角都会有十字纹的图案。在佛教中,十字纹有富足、美满等含义,所以十字纹连织形成的连续图案能带来连绵不绝的幸福美满。把十字纹绣在藏族女性的服饰上,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藏族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价值

(一)审美价值

服饰文化资源的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也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内容。从古人类服饰形成开始发展到现代服饰,服饰逐渐由遮羞和防寒保暖的主要功能上升到它的审美价值。人们自古就有审美价值观,同时也有欣赏美、创造美和追求美的心理动机。因此,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意识观念的转变,服饰的质地选材、纺织工艺、图案色彩、风格款式以及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都要求满足人们的审美价值观。

(二)科研价值

服饰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服饰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该民族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服饰去研究该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了解该民族在该时期的生活水平与习惯,工艺技术和审美价值等。通过研究一件服饰的图案,可以追溯出该民族的原始崇拜,比如藏族原始崇拜山神、牛头、白石和犬羊等。通过研究服饰的质地和工艺技术,可以了解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质地好,做工精湛,说明他们生活充裕;如果质地粗糙,做工普通,则说明他们生活贫苦。通过研究服饰的种类和款式,可以了解这些服饰的适用场合和用途等。

(三)历史文化价值

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藏族服饰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透过它可以读出藏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它关联着藏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劳动,节日礼俗等方面,是藏族文化的承载体,也是灿烂光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四)商品开发价值

有关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表明:来到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吸引他们的不是娱乐或观光游览,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3]。藏族服饰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然对外来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藏族服饰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商品,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带动藏区的旅游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保障机制与措施

文献资料显示:有学者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给旅游者的一种商品;也有学者认为,文化旅游不是商品,也不是一次经历或者一种无形的服务,而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方法,它必须与各种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开发[4]。旅游者旅游的动机是为了获得一种文化体验,可以是艺术表演、遗产遗迹和民族传统等,而他们的这种文化体验往往建立在承载有文化信息的文化旅游资源上,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可以让他们获得文化方面的感知和满足。藏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开发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旅游,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和发展藏族服饰文化,可以恢复和继承渐渐淡化或褪色的藏族服饰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调动藏族居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藏族服饰的开发过程中,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本民族的服饰文化,有助于充分挖掘藏族服饰的旅游价值和商品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一)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1.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现状

旅游业的大规模开发对藏族传统文化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加之区域融合、影视传播等因素使藏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影响和冲击,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让他们的意识和观念受到严重的影响,藏族服饰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也渐渐褪色,使得藏族服饰文化现代化发展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方式上都面临挑战和生存危机。

2.藏族文化意识薄弱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发展,年轻一代的藏族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甚至接触不少的与国际接轨的新鲜事物,他们跟随潮流和时代变化,崇尚前卫与时尚,以至于他们对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内涵没有深入的探讨和弘扬,同时也缺乏了传承和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和观念。

3.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传统的藏族服饰从纺织到染色,从裁剪到制作和刺绣都是纯粹的手工艺,做工精妙但耗时较长,而在时间碎片化和技术现代化的今天,他们没有精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工程,而用机械化生产的服饰在精细程度上往往不理想。另外,藏族外出务工青年在国际国内时尚流行服饰和审美情趣观念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导致藏族服饰的穿着范围逐渐缩小。

4.工作形式和生存环境的改变

藏族以前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被打破,男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趋于平等。所以,传统中主要靠女人纺纱织布的手艺被淡化甚至遗忘,这也是藏族服饰手工艺术出现传承断层的原因。在以前交通闭塞,缺乏科学技术,村落之间接触也相对较少,平凡和简单的生活让女人们能够静下心来花更多的时间在其服饰上进行创造和创新,服饰文化和手艺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但随着交通便利,科技融合,信息交互,服饰文化和艺术从注重创作的量少求精的手工时代转变为复制传统技艺的大批量工艺生产时代[5]。

5.藏族服饰受时代影响

神秘的藏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旅游,他们希望身临其境体验藏区独具魅力的藏族文化。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同藏族文化进行交流、接触和碰撞。藏族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无疑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藏族的审美价值观念也随着时代发生转变,由先前的传统美和自然美向现代的潮流和时尚转变,使得藏族服饰越来越受影响。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藏族很少穿着藏族服饰,通常只有在重大节日庆典和民俗礼仪上才穿着,并且藏族服饰的穿戴范围和地域逐渐缩小,甚至有些藏族服饰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已失传。

6. 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发不够创新

目前,很多藏族服饰仍保留着几十年前的传统风格,款式单一,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日常穿戴不方便。现在开发生产的藏族服饰在工艺上不如从前服饰的精细程度高,以前每一件服饰都是纯手工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量虽少但求精。现在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商品的纪念价值也不断增加,一些商品开发者为了牟利和省时,偷工减料,流水线式的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差、缺档次。大多旅游者旅游主要是获取文化感知、体验和满足,让他们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尤其重要,开发体验型服饰使他们获得这种文化满足,而不仅仅只停留在传统服饰的试穿和拍照留影等没有创新的低层次上。

7.藏族服饰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脱节

在发展和传承藏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把藏族服饰文化同其他旅游资源孤立起来开发是不可取的,而很多的开发者并没有予以重视,出现了藏族服饰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脱节的现象。在风景区、饭店、商店、宾馆和小摊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很少或根本不着藏族服饰,虽然导游会着藏族服饰,但他们往往与其他民族服饰混搭,真正纯粹的藏族服饰文化没有得到准确表达和宣传。

(二)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原则

1.综合性原则

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合理地同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若将服饰资源孤立起来开发,必定会让藏族服饰独特文化魅力的展现受到很大的限制,那么开发出来的服饰也仅仅只是服饰而已,就失去了开展文化旅游对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的要求。因此,结合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是民族服饰开发者必须遵守的原则。比如将藏族服饰图案的精湛工艺融入藏区特产的包装设计上;在旅游景区设置品质好质量高的纪念品销售点;在景区开展藏族服饰文化特色表演,允许爱好者参与演出,可以起到宣传和弘扬藏族服饰文化的作用。

2.民族性原则

藏族服饰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张名片,给中华文化与文明增添了色彩。藏族服饰是藏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体现其传统性和民族性。换言之就是要抓住藏族服饰的“根”,从根本上找到藏族服饰的生命和灵魂,深刻地认识和剖析其文化内涵,将它的民族特色和魅力真实地呈现出来,并传承与发扬。

3.创新性原则

服饰是一种生活文化,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因此,服饰的开发不断创新是必然的。藏族服饰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自主创新,也可以借鉴其他民族服饰的开发特点,把藏族服饰与其他服饰的差异性形象化和强化,将其本质特征清晰、真实地表现出来。如藏族女性头饰,在开发和设计时就可以进行创新,通过具体的图案或易于游客认知的寓意表现出来。但要注意的是,创新的支点是民族服饰文化本身的支点,民族服饰的创新不能脱离民族性,要扎根于民族特征。

4.多样性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已被提高到国际关注的高度。藏族服饰在开发过程中,也要体现多样性原则,尊重其差异性,“求异存异”,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使藏族服饰文化的活力与光彩优雅地绽放出来。

(三)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1.服饰专家与艺术家为主导,本地居民参与

藏族服饰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可能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将其文化底蕴或内涵凝结或固定于特定的一个历史时空点,而是随着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不断演变、发展、进步而变异和重塑。然而,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有没有很好地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点,有没有突显出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差异性,如何科学合理开发以保证扎根服饰文化传统并跟随时代潮流。这些问题都需要服饰专家、艺术家或相应的机构进行研究后才能提出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因为,服饰专家与艺术家们对民族服饰文化都有深入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准确地找到民族服饰传统文化的根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民族服饰的特色,挖掘游客们的审美意象和观念,并结合现代的审美特征对民族服饰进行创新和开发。本土民众的知识结构薄弱,眼界不够开阔,这些会让他们在服饰的开发上会有局限性。如果他们参与到服饰的开发过程中,就可以协助专家们追溯藏族服饰图案的历史和寓意等,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

2.借鉴现代生产工艺,开发中高端服饰产品并创建藏族服饰品牌

传统的藏族服饰制作工艺是纯手工的,工艺复杂。虽做工精湛但耗时很长,且量少成本很高,一般小规模生产,再加上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比较落后,所以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现在量大而精的生产要求。如果借鉴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生产出数量大质量高的服饰旅游产品。但是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服饰商品一般都是低端商品,除了在款式上能跟上时代潮流外,服饰的手工含量和艺术文化价值偏低,就使得这些民族服饰的流动性不高。因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价值观的提高,逐渐形成一种对档次高价格高的产品质量认可的共识,加之人们对旅游越来越注重文化体验感的满足,所以开发出高价值的中高端服饰产品,更能迎合现在旅游市场的发展和需求。

除了开发高价值的中高端服饰产品之外,创建少数民族服饰品牌至关重要。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能进行有效的整体保护;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服饰文化和品牌建设等角度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创建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品牌,可以实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价值利用和价值再造。

3.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技术落后,使得藏族服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和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发展体系,这是藏族服饰文化资源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藏族服饰资源只能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吸引元素,旅游者并不是单纯只为了感受或体验服饰文化,要联合其他旅游资源开发,使民族服饰的文化魅力与各旅游资源相互联结,共同发挥作用吸引游客,带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藏族服饰文化资源开发思路与对策

1.开发观赏型与体验型服饰

举办少数民族服饰博览会是开发观赏型服饰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定期开展藏族服饰博览会或藏族服饰艺术节,通过材料制作的模特对不同大小、款式和年龄差异的服饰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人体模特舞台走秀的形式把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呈现给游客,给他们以视觉盛宴,在他们的心里烙上藏族服饰的印记。体验型服饰文化产品可以让游客们切身感受到藏族服饰穿在身上的美感与享受,不但可以让游客们穿着拍照留影纪念,满足内心的审美欲望,还可以通过游客自身将藏族服饰文化魅力传递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起到宣传和弘扬藏族服饰文化的作用。

2.开发装扮型与纪念型服饰

装扮型服饰主要是为了突出旅游区的特色和吸引力而开发的,旅游区的工作人员,饭店酒店和商铺的服务人员等特定人群在工作中穿着藏族服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服饰穿着氛围,产生视觉冲击,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同时要调动本土民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视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多地穿着藏族服饰,这才是最本土和纯真的藏族服饰文化的归处。

纪念型服饰除了本身的纪念价值外,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游客们在旅游区的服饰文化体验只是一时的,他们往往会收藏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那么这些纪念型服饰的开发必须要在工艺和设计上下功夫,以服饰的民族和传统特征为中心加以创新,融入潮流和时尚的新元素,迎合和满足游客们对服饰文化艺术品收藏的高要求。

3.开发教育服务型与科研服务型服饰

藏族服饰文化要想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全民的认知水平是关键。若要提高人们对藏族服饰文化的认知能力,就必须加强文化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中,每年进入服装设计、纺织工程和其他艺术类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数量不容忽视。这些学生在服装的款式、色彩、工艺、材料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他们是未来服饰市场的新兴力量。根据这些学生的消费特点,设计出适合这些学生穿着甚至适合他们设计临摹和学习交流的教育服务型服饰,同时还可以同这类学校建立合作,将旅游区作为学生们的实习基地,让大学生们参与到服饰资源的开发队伍中来。对于喜爱民族服饰工艺的社会人士应给予大力支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免费培训、提供补贴等,鼓励他们学习并参与普及和推广手工艺技术,使民族服饰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唤醒他们对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藏族服饰文化底蕴深厚,要想充分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就需要服饰专家们深刻地挖掘和剖析,而这就需要许多科研服务型的服饰,这些服饰往往是历史久远的传统服饰。因此,要重视这类服饰的开发和保护,才能为科研工作服务并创造价值。

4.建设民族服饰博物馆,建立原生态少数民族保护区

博物馆收藏是重要文物保护和传承最有成效的方法,是中外传统文物保护中最为普遍的方式。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纺织工艺和材质在博物馆中可以实现长期甚至永久性的保存。建立原生态少数民族保护区,可以避免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种种危害,可以保护藏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本真,有利于民族风情和服饰艺术的发展。

5.健全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的法规体系,成立学术研究机构

藏族服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健全服饰文化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使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比如设立“服饰文化资源保护区”;扶持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在服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依法监督合理开发。另外在我国民族院校或其他高校成立传统服饰学术研究机构,对民族服饰展开调查、搜集和研究等工作,形成系统、全面的服饰文化研究体系和保护体系,这样才能科学地开发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文化藏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