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锐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现象,即优等生觉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难以满足自己的学习要求,中等生觉得教师所教授的一些内容存在内化吸收困难的问题,“学困生”觉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完全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内化吸收。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困生”产生厌学和自暴自弃的心理,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是对“学困生”最大的不公。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目光投向了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差异的情况下,人为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潘生祥2019)及良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法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因材施教原则。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隐性分层,教师根据自己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及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钱璐2018)。这种人为的分层只有教师知晓,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如伤害到“学困生”的自尊,会不利于后期教学的进行,以及“学困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教师在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应以中等生为主,而在课后的辅导及练习中应更多地注意对“学困生”基础知识的辅导,对于优等生,应给予足够的拓展训练,进一步增强优等生的知识储备。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阅读课为例,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及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 三组,A 组为优等生,即平时课堂表现良好,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较高,测试正确率在90%以上的学生;B 组为中等生,即平时课堂上学习认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测试正确率在60%—90%之间,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C 组为“学困生”,即平时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测试正确率在60%以下的学生。
本单元的阅读部分主要是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体态语的差异,文章通过举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态语在交流中的作用和差异,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体态语在社交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到体态语和语言在交际中一样重要,在以后的交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不同的国度和背景差异所导致的体态语意义不同所造成的误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针对不同组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案:A 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强,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在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该将侧重点放在拓展训练部分,把Pre-reading,Reading 和Comprehending 三部分的三篇文章整合起来放在一堂课讲解,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如How can you tell if someone is sad even if they do not speak? 和Give an example of how you can communicate a feeling to someone who does not speak your language. 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锻炼优等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B 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教师在备课时准备问题应主要侧重理解文章大意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What i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和Is 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male or female? How do you know? C 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确保C 组学生能够回答上来;在为他们充实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让他们也能在课堂中获得足够的学习成就感。
教师通过一系列课前准备的精美图片和引导性语言如“Our text is about a speci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Now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And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first. And then some of you will be asked to report your work.Are you clear?”等,结合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入文章的主题“Body language”。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和图片的刺激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详细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不同分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在提问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时,按照为不同小组准备好的问题提问,即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对于为A 组学生准备的问题,尽量避免对B、C 两组的学生进行提问,以免因回答不上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而对于为C 组学生准备的简单问题,则让C 组学生回答,在他们给出正确答案后及时予以肯定及表扬,在无形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对于A 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准了,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超纲的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涯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B 组学生,因为其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学习态度也较认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以及对课标要求掌握知识的掌握。
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应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难度主要以B 组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作为参照,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基本掌握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如Get ready to retell the text in your own words。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课后练习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练习机会。对于A 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如“Introduction of a book about body language of horses.”作为拓展性训练,让A 组学生能在课后练习中满足强于B、C 两组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易做的题目,如“Read aloud all the reading texts in this unit.”,让C 组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掌握本单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后练习是同时布置下去的,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养成,教师可以把“Introduction of a book about body language of horses”作为选做题目,从而避免由于课后练习的难度过大而让C 组学生丧失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或打击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变化,及时对他们的分组作出合适的调整,如C 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夯实了自己的英语基础,教师就应该实时对其分组进行调整,将其归在B 组,以免耽误其接下来的学习;A 组学生由于一些主观或者客观方面的因素导致英语阅读理解水平有一定的下降,教师就应该对其分组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总之,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实时情况作出合适的调整。
其次,对于“学困生”来说,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但不可以降低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难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目的,保证所有学生均能掌握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再次,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对课本了如指掌,而且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以保证教学水平能够满足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一视同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而不是将目光投注在优秀学生的身上,忽视“学困生”,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合适的教育资源。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分层,而不能仅仅通过测试成绩的高低判断他们的学习水平变化。学习成绩的变化主要能反映出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的学习变化,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试题中的知识点均较难,其测试成绩不一定理想,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其平时教学过程的表现上,如果其对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改善,也是一种进步,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夸赞,让其保持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法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分层教学法不仅适合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而且适合大多数的教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