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翠玲
(徐州和平妇产医院妇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中期、晚期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就是皮肤瘙痒及胆汁酸升高[1],这一疾病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患者失眠、恶心,严重者可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导致胎儿死亡[2]。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3],其主要的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瘙痒情况,降低患者的胆汁酸等相关指标,从而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4],因此为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减轻瘙痒,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就应该对高效、安全的治疗药物进行分析[5]。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患者98例,分析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患者98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为(26.41±3.34)岁;患者孕周在30~37周,平均孕周为(33.62±2.15)周;初产妇有32例,经产妇有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33岁,平均年龄为(26.21±3.53)岁;患者孕周在31~37周,平均孕周为(33.43±2.37)周;初产妇有34例,经产妇有15例。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标准[6],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瘙痒的患者、其他原因导致转氨酶升高肝脏疾病的患者、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和全身性疾病的患者[7]以及对本次试验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情况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其中熊去氧胆酸(厂家:四川迪菲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51021463)的治疗方法为口服,每次的剂量为300 mg,每日3次;腺苷蛋氨酸(厂家:Knoll Farmaceutici S.P.A.;批号:注册证号X20000471)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将1000 mg药物融入5%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500 mL中,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厂家: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7684)治疗,将10 mL药物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融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观察和评价指标分别为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以及治疗前后瘙痒评分、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和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
瘙痒评分采用Riikonen瘙痒评分标准[8]进行评价,内容如下:患者无瘙痒情况出现为0分;患者偶尔有瘙痒情况出现为1分;患者间断性出现瘙痒,且无波动为2分;患者间断性出现瘙痒且伴有症状波动为3分;患者出现持续性瘙痒为4分。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计数数据的表示和检验方法分别为[n(%)]和χ2,计量数据的表示、检验方法分别为()和独立样本t,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1 两组在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分析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分析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分析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分析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相对较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消失时间对比(d,)
表3 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消失时间对比(d,)
2.4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分析比较[n(%)]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及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9-13],这一疾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孕周和胎次,并以妊娠中期和晚期为主要的发病时间[14-17]。大多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情况较好,主要会出现瘙痒和黄疸,其症状会在妊娠结束后迅速消失[18-21],同时,这一疾病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缺氧或者发育迟缓,严重者会导致围生儿出现死亡,因此应该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和针对性的治疗[22-30]。
在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的应用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加快胆固醇肠道排泄,具有抗毒、解毒的功能,减轻了患者的肝内胆汁淤积情况,改善围生儿的预后,但是其整体效果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31-35]。多烯磷脂酰胆碱属于较为强力的一种肝细胞膜修复剂,对细胞色素P450 2E1的活性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肝细胞膜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强了肝脏的排毒功能。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基础上加用这一药物,可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各项指标,改变妊娠结局,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36-38]。
综上所述,在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患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及瘙痒评分,缩短瘙痒、黄疸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