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蜀凤 汪静
摘 要:在简述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和我国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意义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大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就大学生研学旅行的规范发展得出进一步的思考,即把研学旅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研学旅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研学旅行必须要具有公益性,必须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成都大学生;研学旅行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122-03
一、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研学旅行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修学旅行被视作日本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有关于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政策较少。在韩国,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其中较有特色的形式是毕业旅行。美国大学生群体的研学市场化较高,大学生多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或者成群结队的自我规划。美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曾提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细分,可基于旅游者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根据大学生的旅游偏好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大学生分为旅游的狂热者和适度者,二者在旅游时的行为特征也不同。
随着2016年12月19日我国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目前正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发展如火如荼。而大学生研学旅行,则显得无人问津。
二、我国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便有游学之风,后来古人一直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读书人要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对于大学生而言,刚刚脱离高考压力和题海战术的应试学习环境,进入到大学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没有了父母的督促,学习压力小。据笔者观察,学生普遍对专业和社会感到比较迷茫,也没有明确目标,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特长,自身的价值感较低。一些大学生在学业竞争、人际交往以及自我评价方面产生了心理危机。大学生研学旅行不仅是参观体验,更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旅游活动,在研学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现状及前景,感受异地文化等,实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
三、成都大学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調查分析
中国大学生市场互联网旅游第一品牌的学程旅游网总经理钟清华认为,大学生是我国新兴的庞大旅游群体,是万亿旅游市场的生力军。课题小组成员于2018年12月份在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9份,问卷回收率为93%。
1.基本信息的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71人,占比47.65%,女性78人,占比52.35%,男女比例适中。在专业类型方面,文科、理科、工科分别70人、47人、32人,其占比分别是46.98%、31.54%、21.48%。对研学旅行是否知晓,仅8人非常了解研学旅行,占比为5.37%;60人一般了解,占比为40.27%;81人不了解,占比为54.36%。数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研学旅行不了解,说明需要进行宣传,目前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大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和组织方式的调查分析。关于大学生研学旅行是否有必要成为一门课程,数据显示,有81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占比为55.03%;14人并不认为大学生研学旅行有必要成为一门课程,占比为8.72%;54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比为36.24%,说明大学生研学旅行可以作为一门大学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98人认为研学旅行应该由学校组织,占比为65.77%;35人认为应由旅行社组织,占比为23.49%;16人认为应由政府组织,占比为10.74%,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研学旅行由学校组织这一模式。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由学校主导、由政府支持和旅行社承办的运作模式,才是发展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最佳途径。
3.大学生研学旅行需求的调查分析。大学生认为参加研学旅行一定要游有所获,48名大学生选择研学旅行的目的是开阔眼界,占比为32.21%;37名大学生想要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现状及前景,占比为24.83%;33名大学生的动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异地文化,占比为22.15%;16名大学生想要了解对口企业的人才需求,占比为10.74%;9名大学生想要学习专业知识,占比6.04%,说明在研学旅行产品的设计时要考虑大学生的需求偏好以及心理特征。对于研学旅行主题的选择,61人选择的是绿色生态游,占比为40.94%;39人选择名迹古迹游,占比为26.17%;24人选择专业企业考察游,占比为16.11%;15人选择黑色科技游,占比为10.07%;10人选择红色旅游,占比为6.71%,表明“绿色生态游”“名迹古迹游”“专业企业考察游”等主题的研学旅行人数占比较大。对于研学旅行形式,103人选择体验型研学旅行,占比为69.13%;25人选择由专家教师讲解的课程型,占比为16.78%;21人选择观摩型(由自己观察),占比为14.09%,说明大学生偏好体验型的研学旅行。所以,在研学旅行的线路设计时要注重知识性活动与体验型活动相结合,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的风貌。
38名大学生希望研学旅行能够控制在3天之内,占比为25.50%;72名大学生则更倾向于为期4—7天的研学旅行,占比为48.32%;25名大学生认为8—15天的研学旅行更加恰当,占比为16.78%;而认为研学旅行应在15天以上的大学生仅有14人,占比为9.4%。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4—7天和3天之内的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预算方面,被调查对象中有64人选择1 500元以下的研学旅游产品,占比为42.95%;62人选择1 501~3 000元,占比为41.61%;选择3 001~5 000元有17人,占比为11.41%,说明大学生的偏好性价比高的研学旅行。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研学旅行不了解,说明对研学旅行需要进行宣传。大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可以作为一门大学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采取学校主导,政府支持和旅行社承办的运作模式。参加研学旅行的主要目的有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现状及前景;感受异地文化;对生态游、名迹古迹游、专业企业考察游、黑色科技游和红色旅游感兴趣。大学生偏好体验型的研学旅行。大学生对于研学旅行偏好知识性丰富、活动精彩有趣、经济实惠性价比高的研学旅行,出游动机强。
四、大学生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有限。根据调研数据可知,大学生普遍对研学旅行表现着极大的兴趣,研学旅行需求也比较高。但研学旅游产品价格较一般旅游产品高,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群体,在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大多来自家长,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多数成年的他们都不愿意向家长开口要钱。这也是大学生研学旅行止步于想法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学生研学旅行发展状况远远不及中小学生。数据显示,选择资金不够的有65人,占比为43.62%。
2.市场空白。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中小学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行业已经初步形成分工明确,产业协同密切的上、中、下产业链体系。但大学生研学旅行体制还不够健全,政府相应的指导性建议以及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市场化还没有被开发。
3.缺乏大学生研学旅行交流平台。大学生普遍关注知识量丰富、专业领域或者个人感兴趣领域的研学旅行产品,但因专业、年级等有所差异而受限制。大学生不像中小学生,可以进行统一的文化研学,他们需要的更多是符合自己专业、符合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研学旅行。然而,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比较好的大学生研学交流平台。
4.存在安全隐患。大学生已经是独立的个体,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的想法,非常注重自己的人身自由,行为较中小学生的随意性较强,这些均是高校、企业止步于大学生研学旅行又一重要的原因。
五、对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思考
结合成都大学生研学旅行需求调查分析和制约大学生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笔者有以下四点的思考。
1.可以把研学旅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对于高校应用型专业的办学定位,可以设置研学旅行的综合性课程。比如四川旅游学院的会展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三个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項目现在已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于应用性强的专业,学生更应走出校园,到相关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去考察调研,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思考企业运行存在的问题等。
2.研学旅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主体特点,大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思考问题能力,独立自主性较强。首先,学院明确学生的研学旅行目标。其次,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专业教师给建议和引导、学院给予支持和帮助、企业和行业协会大力扶持等环节形成3—5个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方案,如生态游、名胜古迹游、专业企业考察游、黑色科技游和红色旅游等,包含有适合大学生丰富的体验性活动。再次,由学生向旅行社就采购旅行服务询价并定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报名,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方案,教师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最后,进行研学总结并根据研学旅行的目标多维度评价其效果。
3.研学旅行必须要具有公益性。由于经费是制约大学生参加是否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产品。要利用社会资源等多种力量办学,以学校为平台,获得行业协会、企业、政府以及科研机构等大力支持,企业在接待学生考察、交流和体验中履行社会责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思考企业面临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强,在大学生涯中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笔者在今年6月份带回川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30余名学生赴上海杭州研学旅行,主题是专业企业考察游,在与其他线路带队教师交流中,深刻感受到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学校,越是怀着开放的心态,管理层愿意投入人、财、物等资源免费和大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介绍企业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对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发展的瓶颈等问题,诚恳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和想法。这些企业等机构一方面不仅履行社会责任,对自身企业和产品进行了宣传,而且吸引了我们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加入,这样的多赢局面是研学旅行的后续效果之一。此外,选择优秀的地方旅游服务企业在保障服务品质的前提下给予大学生研学旅行团更低的折扣、住宿青年旅馆、旅游景区给予学生团队优惠价、保险公司推出专门险种等方式,都是降低研学旅行成本的具体措施。为了鼓励地方相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为大学生研学旅行进行保驾护航等,比如税收优惠等。
4.必须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在研学旅行前,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应急预案,购买相关保险,必须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等。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研学旅行交流平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优化研学旅行方案,交流研学旅行的相关经验,有利于实现研学旅行目标。
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适度引导、高校的人才培养规划、社会企业和协会等机构的支持。在大学阶段开展研学旅行,不仅使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科学与人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发育更加成熟,看世界的眼光与视野更加开阔,激发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这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艳利.研学旅行: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系系主任朱立新教授[J].中国德育,2014,(9):21-24.
[2] 王阔,黄莉敏,等.基于咸宁地学景观的大学生研学旅行认同与实验实践[J].地理教学,2019,(6):54-57.
[3] 张岱楠,罗瑞琦,马志鹏.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