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志
【内容提要】全球抗疫从现实意蕴上再次确证和检验了作为源自中国智慧且内涵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全球普遍意义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理性,也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它呼唤世界各国要打赢这场事关全人类安全的重大战疫,应真正意识到:加强经济合作是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必由之路;隔离“政治病毒”是全世界人民团结抗疫的不二之选;深化交流互鉴是人类走出公共卫生危机的现实途径;维护普遍安全是打赢全球抗疫的重要助力;推动清洁美丽是力避全球性瘟疫的内在要求。
当前全球抗疫再次向全世界宣告,无论谁多么不情愿承认,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已然成为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特别是,全球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等领域正遭受“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双重冲击,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一具有闪电般性质的思想,在全球抗疫大背景下,更加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关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8页。的前瞻性,彻底粉碎西方世界以往那种谋求独善其身、利己主义的陈旧思维。这一被称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向人类发出全世界要转危为安,就不得不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的现实呼唤。正如习近平在给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的回信中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2)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4-16/9158581.shtml.
经济全球化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产物和客观结果。因而从应然上来看,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各个民族和国家即“我们”,而非单一的“我”或“他者”,更不是碎片化的“几方”;其风险和成果也理应由各国共担与共享。但从实然来看,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诉诸资本逻辑而被开启,各国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参与其中,然而因国际力量格局悬殊,共同创造的成果往往被少数发达国家所摄取,风险却由多数国家承担,致使私人利益总是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全球发展赤字居高不下直到时下仍然突出。特别是每逢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衰退挑战之时,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矛盾也越发凸显,同时西方“逆全球化”行为也会随之泛滥,发展赤字逐渐扩大,最终掣肘世界经济复苏。可以说,这似乎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21世纪以来,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经济全球化主体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希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3)《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人民日报》,2013年3月20日,第1版。破解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矛盾的呼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高。可以说,推进全球经济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最为明显的就是“‘反全球化’运动逐渐由区域性、零散性的抗议运动转变为全球性的社会抗议运动”,“并有可能转化为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积极因素。”(4)刘志礼、魏晓文:《经济全球化主体结构变革与全球治理创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4期。这标志着西方国家以私人利益支配公共利益的不公正行为走到了历史尽头,终将难以为继。进一步地,为适应国际力量格局新变化,探寻利益最大公约数以消除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就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囿于此时尚值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之际,西方国家为降低其私人利益损失,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再次抬头,令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一时间,“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相持,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着实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对此,习近平立足全人类高度,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考察经济全球化演进历程之后,给出了中国方案:“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5)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第3版。
现实地看,当前世界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高。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独立驶向繁荣之地。或者更确切地说,关起门来搞建设的自我封闭行为与历史大潮相悖。这种做法注定只会使其在失去世界的同时断送自我。对此,习近平曾作过两段精辟的形象论述,一是提出了“大船论”:“在当今世界经济风起云涌、风险挑战凸显的形势下,我们同在一条船上。”(6)习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第2版。也就是说,船翻之时,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于难,凸显出各国一起谋划发展合作的重要性;二是以海喻世界经济,以江河喻各国经济提出“大海论”:“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7)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第2版。,“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8)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5页。总之,无论是前者同舟共济的伙伴关系,还是后者源与流的关系,习近平都再次向世界传递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价值信号。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主动顺应经济规律和历史潮流,倡导多边贸易体制,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优化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36页。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可谓将原本增长动能不足的世界经济推到了悬崖边,其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剧,引发全球股市剧烈震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几乎肯定’会发生衰退,并‘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规模’。”(10)和音:《弘扬伙伴精神 共护人类家园》,《人民日报》,2020年3月26日,第3版。2020年3月12日全球八国股市熔断,这对各国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甚至变本加厉。最为典型的当属美国,虽然当前中美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已达成,但美国为了弥补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损失,又对中国乃至墨西哥和欧盟实行了“饮鸩止渴”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然而历史和现实证明,这充其量不过是美国黔驴技穷般的权宜之计,长此以往是站不住脚的。从当前美国对进口医疗物资的增税已削弱其“战疫能力”这一点就能窥探得知。中美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任何一国的经济风险暴露,都会既危害自身,又会使全球经济遭受“蝴蝶效应”重创。应当看到,在中国深陷战疫艰难之时,美股并未出现熔断,但当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时,华尔街却见证了23年来美股八天内三次熔断、十天内四次熔断的历史惨状。加之此时深陷疫情侵扰的各国无一不希望从中国第一时间购买到口罩和呼吸机。这不仅让美国而且让世界真正看清了各国对中国的需求。然而当前虽然中国复产复工全面推进,但一些国际订单大多还是疫情之前所签订,而且已经出现了“国内产能恢复了,国外订单却没有了”,“国外需求萎缩冲击外贸中企”(11)赵觉珵:《国外需求萎缩冲击外贸中企》,《环球时报》,2020年4月7日,第11版。的现象。后疫情时代,中国对世界的需求会因各国经济发展受困而面临新挑战。鉴于此,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并就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和加强各方协调合作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这场历史上首次以视频方式召开的G20峰会,致力于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和安全,既为国际社会增加了信心,又为世界经济复苏提振了士气,意味着要推动世界经济尽早走出衰退境遇,以实现共同繁荣,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是必由之路。
马克思曾指出,单纯就形式来看,“‘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在政治上‘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8-439页。同时,基辛格也强调,即便今天“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全球化,而世界政治结构还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13)[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胡利平、林华、曹爱菊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483页。可以说,现代民族国家由于其形式在世界政治结构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实然,使得各国在向全球治理贡献解决之策时,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制于因民族国家社会制度差异而产生民族狭隘行为干扰的必然,规则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地落地在政治领域必须要处理好不同政治制度的差异问题之应然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首次为解决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曾声音各异就不难理解。新时代国际力量格局已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届时要进一步将全球治理推向深处,“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92页。就不可避免。而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意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5)马立志:《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期。,其倡导国际社会要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9页。,切实回应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诉求和价值诉求,实现了事实和价值的统一。
由此,构建一种“相互确认的主权国际体系”(17)苏长和:《大国治理》,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第4页。,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便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价值追求和实践原则。而要实现上述相互确认的目标,则有赖于促进政治互信,继而达成政治互识。进一步讲,信任赤字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敌甚至宿敌。一定程度上,政治互信程度就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地效度。但从西方国家的政治道德来审视,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篇章任重而道远。因为一些国家在政治领域所固有的种族主义傲慢和意识形态偏见与生俱来,且难以一时消除。特别是在应对危机方面,他们对自己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是表现出异常的自信姿态,而对非西方国家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一些成功事实与经验根本不予理会。就本次公共卫生危机而言,同样如此。新冠疫情在西方国家暴发之初,他们并不倾心本国疫情,对普通民众性命不仅置若罔闻(如提出“群体免疫”、“四不政策”等),而且隔岸观“疫”,将中国为他们争取的抗疫时间,用在了散布一系列有组织、有阴谋的抹黑和污名化中国的“政治病毒”上。
众所周知,为有效应对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之初,就果断作出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决定——对一个千万级大城市武汉实施封城。但这却为当时尚未深受疫病侵扰的一些西方国家实施病毒“政治化”、“标签化”和对华“污名化”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一些政客和媒体甚至高声宣称,中国封城是反人权表现。《纽约时报》更是在前后不到20分钟的间隔,对中国和意大利封城作出了双标推文,暴露出美国一贯无底线双标的丑陋真容。美国特朗普更是直接在讲话稿上将“新冠病毒”改为“中国病毒”,接着又“甩锅”世界卫生组织(WHO),制造“WHO偏袒中国论”。《华尔街日报》公然叫嚣“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中国不透明论”、“中国转移责任论”等论调,可谓“伺机而起”。就连世界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也曾将病毒与武汉、中国关联以实施污名化行为,但这种做法“只会助长排外与种族主义、阻碍国际抗疫合作”,同时还“可能对各国科研事业发展造成影响。”(18)郑琪:《“必须竭尽所能避免和减少污名化”》,《人民日报》, 2020年4月10日,第16版。更为荒谬可笑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竟想将疫情归责于中国,先后向我国提出巨额赔款的荒唐要求,暴露出其强盗逻辑和殖民扩张的本性。在英国和荷兰还有因网传“5G致新冠”,导致多座信号塔被烧毁……凡此种种,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共产党形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国际负面影响。但上述莫须有的论调,最终伴随中国先后向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机构及时分享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的最新诊疗和防控方案,以及中国以不惜牺牲几乎两个月的经济停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的实际行动,已不攻自破。特别是2020年4月8日武汉重启为全球抗疫注入了希望之光。
然而,此时疫情仍然在西方国家大流行,狠狠地给了种族主义傲慢和意识形态偏见当头一棒。或者说,这种政治傲慢和偏见对病毒在西方国家迅速蔓延,可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最明显的是,“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的各种优势全都被疫情吞没了。”(19)《美国拖累了抗疫,也黯淡了世界前景》,《环球时报》,2020年4月10日,第14版。今天欧盟已然无一幸免于难,居高不下的确诊率和死亡率令底层民众苦不堪言,自顾不暇中途拦截成员国抗疫物资的不团结行为以及在是否发行“新冠债券”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意大利等国出现‘反德国潮’”(20)青木:《意大利等国出现“反德国潮”》,《环球时报》,2020年4月8日,第4版。现象,更是令人瞠目咋舌。同时,美国实行“美式‘口罩政治’令盟友寒心。”(21)《德媒文章:美式“口罩政治”令盟友寒心》,2020年4月9日,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20/0409/2407103.shtml.而且,美国国内因采购医疗物资也发生了混乱,多个州的州长抱怨采购的医疗物资被联邦政府“截走”,民主党州长协会负责沟通事务的贾里德·利奥波德称其是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玩弄政治游戏。”(22)《美州长抱怨白宫“拦截”医疗物资 美媒:在生死大事上“玩政治游戏”》,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200410/2407189.shtml,2020年4月10日。即便在当下美国深陷全球疫情“震中”以及“全球抗疫最吃紧的时候”,其仍在“开辟全球对抗新冠病毒之外的‘第二政治战场’。”(23)《美国拖累了抗疫,也黯淡了世界前景》,《环球时报》,2020年4月10日,第14版。可以说,上述“西方之乱”与当前武汉解封标志着中国抗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印证了西方主导的旧有全球治理体系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关头,同时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一方面,“政治病毒”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污蔑、抹黑、“甩锅”、推责以转移国内视线、掩盖自身失利的做法,“显示出其政治道德水准之低。”(24)王在邦:《他们为何频频“甩锅”》,《瞭望》2020年第15期。无助化解危机,只会使之恶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倍增式的裹尸袋以及欧盟内部的混乱就是典型例证。另一方面,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与其鏖战将是一场持久战,西方国家应该自觉隔离傲慢与偏见的“政治病毒”,反思自己国家的治理缺陷,在专注本国抗疫的同时,加强国际政治合作,与世界人民一起合力共克时艰。
文化传统与政治传统历来相互作用、须臾不可分离。正因如此,如前文所述,单纯就形式来看,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在文化上与政治上同样都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也就是世界文化结构也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文化,在由民族国家的地域性交往走向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交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互斥现象。所以,习近平多次强调:“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2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6页。质言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国家政治领域的傲慢和偏见,从根本上源自于滋养其生长之傲慢和偏见的文化基因,“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是其特征。我国则与之根本不同,历代受“‘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文化基因”(26)胡鞍钢:《中国为何能打破“国强必霸”逻辑——习近平“共赢主义”思想目标与内涵》,《人民论坛》2015年第15期。滋养,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主张平等协商,“天下一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精神家园和价值理想,兼容并蓄是其特征。作为知识交流载体的“古丝绸之路”和今天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最好例证。可以说,中西文化的这种异质性,是全球文化异质的一个缩影。它使得彼此文化一经接触,就容易产生不适性或敏感性或互斥性。由此可见,每一种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或异构性,都有可能构成横亘在世界各国文化交往进程中的天然隔障,而最终“解构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纽带。”(27)项久雨、侯玉环:《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的三重意蕴》,《江淮论坛》2019年第5期。
但这种天然隔障又并非绝对不可逾越。究其根本,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世界性表现的是民族性的一般性,或者说世界性就是各种民族性的一般性,体现了文化的互通性,即不同文化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志合属性。正如习近平指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8)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2页。同时民族性又验证世界性的现实性。民族国家文化是这样,全球文化也如此。特别是各国文化进入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时代,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如何共在共存于全球文化,客观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破解天然隔障的现实途径。这标志着以傲慢和偏见为核心、以文化鸿沟为指向的文化冲突论和文化优越论,已走到了衰败期。而内蕴着文化交流互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指向多元并行不悖的文化融合共生,无疑为人类思考破解全球文化天然隔障何以可能而铺设了进阶。这既有利于解决全球文化因冲突而出现的失序问题,又有利于修正全球文化交往的价值判断和政治实践,以将其拉回到正常轨道。今天全球文化的交往频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既说明多样性是全球文化的基本特征被更加凸显出来,也说明交流互鉴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全球抗疫再次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文化交流互鉴的难能可贵。由于全球抗疫是伴随我国疫情得到阶段性胜利而出现的,这使得我国在有效应对疫情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而戴口罩是最为基本且有效的举措之一。但囿于文化传统或文化惯性,对此经验西方国家普遍较为抵触。因为在西方文化的价值认知中,戴口罩是有疾病的表现。所以一些非西方乃至西方民众为了自我防护而佩戴口罩行走在西方国家马路上时,屡遭西方民众歧视和侮辱。但最终要说服不相信这种有效做法的人,还要靠我们的成绩。特别是武汉解封,使得西方国家及其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自觉不自觉的戴起了口罩,大批口罩订单涌向中国市场。一些欧盟成员国为了避免从我国购买的物资再被其他国家中途截持,甚至派战机亲自来中国运输。这种场面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也是闻所未闻。可以说,这场疫情像一面镜子,将欧盟乃至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人性本来面目,现实地呈现在了世界人民面前。而欧盟共同体更是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全球抗疫史上“庄严”书写了他们“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不团结一笔。对此,2020年4月7日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首席科学家莫罗·费拉里(Mauro Ferrari)教授表示,“对体系失去了信心”,宣布辞职。(29)EU Science Chief Resigns With Blast At Coronavirus Response, Financial Times, April 8,2020, https://www.ft.com/content/f94725c8-e038-4841-a5f6-2e046ae78e95.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一边接受中国援助,一边在中国援助医疗队刚撤离其国家就抹黑、“污名化”中国,表现出“东坡先生与狼”式的文化行径,令人大跌眼镜。法国两名医生更是公然“声称要将非洲作为新冠肺炎疫苗的‘试验场’”(30)吕强:《世卫痛斥“把非洲当疫苗试验场”》,《环球时报》, 2020年4月8日,第4版。,情景再现了一场身体进入了21世纪,思维却仍停留在殖民时代的闹剧。可以说,没有比事实更确凿的证据证实资本主义国家在人间一直所标榜宣扬的“普世价值”的虚假性了。
需要明确的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抗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傲慢与偏见所导致的“危”,而且看到了文化交流互鉴所带来的“机”。由于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卓有成效,我国在向世界展开中医药援助和贡献中医药抗疫经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扩大其世界场域,以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提供了重大契机。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中医药的一些作用在逐步通过现代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后,继而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推广,无疑为应对当前乃至今后人类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也为解决人类公共卫生危机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应当说,中国从未向谁输出“中国模式”,也从未让任何国家“抄中国作业”,我们只是将武汉解封的真实抗疫成绩呈现在全球抗疫舞台,引起各国注目与学习互鉴。全球抗疫中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对中国抗疫经验的借鉴,特别是诸多国家将中国防疫手册翻译成自己国家语言向其公众发布,这些实际行动真实地表明和论证了文化交流互鉴理应成为全球文化进步的动力,而非引发冲突的来源。它为人类走出公共卫生危机乃至其他共同危机,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
当前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21世纪是风险社会。”(31)张艳涛:《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维护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目标。安全对于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作用,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对此习近平曾有过精准论述:“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3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56页。可以说,今天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之所以能够高歌猛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之所以能够深入发展,离不开安全的重要支撑。安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维护世界普遍安全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但现实地看,由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一直存在,要达到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目标,还尚需各国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普遍安全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共同安全即尊重和照顾到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小国、弱国、贫国的合理安全关切,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其二,综合安全即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安全观,统筹兼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其三,合作安全即深化对话沟通,减少互相猜忌,反对激化矛盾;其四,可持续安全即发展和安全并重。
无论回顾历史,还是立足当代,干涉别国内政、以强凌弱等西方国家历来主张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从未停止;地区热点及其引发的战争、不同形式的恐怖主义等依然时而发生,这些成为和平赤字难以消除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从应然来说,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疫情,一些国家理应立刻搁置分歧、停止斗争,及时携手一致抗疫,以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但从实然来看,全球抗疫期间,上述一些阻碍仍未曾有过哪怕是短暂地停息,相反更加严重。我们看到,尽管联合国秘书长一再呼吁全球范围内应立刻停止战争,全人类要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然而事实上,历来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疫情之前就气氛紧张,此时战争也根本没有停歇过。恰恰相反,美伊冲突愈演愈烈,甚至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变本加厉实施制裁,致使当地百姓深陷战火和疫情双重灾难。
同时,“‘普遍安全’就包括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33)刘同舫:《积极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民日报》,2020年4月14日,第9版。所以从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本次新冠疫情本身来说,它成为当前实现普遍安全必须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但历史地看,瘟疫和战争几乎是孪生兄弟。全球蔓延的疫情“天灾”进一步加剧了战争“人祸”的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普遍安全的威胁因素。波兰和意大利因口罩风波发动战争曾有一触即发之势。2020年4月3日,美军绕空侦察机挑衅俄罗斯,并在俄罗斯多次提出严正警告无果而后被俄罗斯导弹击落。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印度的药物“羟氯喹对治疗新冠病毒是否有效还没有科学证据”的情形下,“却已经将之称为抗疫中‘改变游戏’的药物”,并公然“警告新德里,如果不让美国采购,就会招致报复。”(34)任重:《美国强势“求药”,印度人不爽》,《环球时报》,2020年4月10日,第2版。即便当前美国已成为全球疫情“震中”,但却一如既往并未将全部精力放在应当如何应对疫情之上,而是在全球抗疫吃紧,各国面临严重内忧之时,将着力点放在了插手地区事务和提高其威慑力之上。在四艘太平洋舰队相继出现疫情后,2020年4月9日《今日美国报》报道,美军仍计划派遣“尼米兹”号航母出海执行任务。在全境进入“重大灾难状态”后,4月13日俄国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称,“美军驱逐舰又进黑海。”(35)黄晋一:《美军驱逐舰又进黑海 俄黑海舰队密切跟踪》,2020年4月14日。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200414/2407438.shtml.这种以漠视船员性命和安全,来谋求对其他国家的威慑,显然无论对打赢本国抗疫,还是打赢全球抗疫,都没有任何助益。相反,只会为全球艰难抗疫徒增普遍安全威胁,而备受国际社会谴责。而且,在世卫组织最需要得到支持,也是普遍安全最需要维护的时候,2020年4月14日特朗普却以世卫组织处理疫情不力,导致世界疫情大暴发为借口,宣布暂停向其缴纳会费,为全球抗疫前景增添阻力。
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让全球粮食供应趋紧”(36)温燕、青木、王冬等:《滞销与用工荒影响多国农业》,《环球时报》,2020年4月10日,第11版。,一些国家可能将处于或陷入粮食危机;“疫情影响全球八成劳动力”(37)青木:《疫情影响全球八成劳动力》,《环球时报》,2020年4月10日,第5版。,其中包括大量失业者;疫情的发生,还为人类的生物安全问题敲醒了警钟。这些由疫情衍生出来的问题,因不同国家对疫情防控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时效也会千差万别,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成为威胁社会秩序的隐患。可以说,现在除中国以外全球抗疫都到了吃紧阶段。在此非常时刻,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安全,其威胁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加之全球抗疫的胜利,最终取决于应对最不利的国家,而此时战争“人祸”与疫情“天灾”及其诱发的其他危机,简言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多重压力,无疑为全球早日结束抗疫增加了新变数,也在现实性上更加凸显了维护普遍安全是打赢全球抗疫的重要助力。可以说,习近平所指出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38)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第2版。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清洁美丽原本就是全球自然生态整个大系统的底色。但由于人的诞生以及由其所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经济社会的倍增式发展,是以清洁美丽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一底色的指数级褪却换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与其说这是文明的进步,倒不如说是一种倒退。我们看到,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到《寂静的春天》出版再到今天工业文明所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21世纪人类的发展危机,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将自己塑造成为自己的“掘墓者”,并在自我毁灭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正如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39)[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焱译,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128页。这意味着,人类要在地球上成为永恒的安居客即永远安然自得的生存和发展,摆脱工业文明的致命弊端显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进一步地,如果人类要继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永远生存和发展下去,需要一种能够兼顾“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价值”(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之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基于此,习近平对全球共同面对的人与自然关系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并将其嵌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复归清洁美丽之自然生态系统底色,即呼吁全球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4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维度,就是让人们不仅清楚地认识到,全人类是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而且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也是命运共同体,“两个命运共同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也就是人、自然、社会既共生在自然生态系统之中,又共处在社会关系系统之中,两大系统交织叠加共生于共同分有的世界,深受“蝴蝶效应”的影响。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立足这一客观事实,在实践中推动清洁美丽,就要不断促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当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诸多经典著作中,也都有过深刻论述,如在哈得兹菲尔德,因生活条件又脏又坏,以致那里的人们疾病丛生,威胁着全城的健康。(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22页。当前一些国家因环境污染而出现具有地区特色的疾病也都说明了这一点。最典型的就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这些都证明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现实的人及其构成的人类社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而“21世纪短短20年的时间里,由于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所致,MERS、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等全球性大瘟疫接踵而至。”(43)刘海霞:《培塑新时代生态人:新冠疫情引发的理论与实践思考》,《兰州学刊》2020年第3期。可以说,这正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上述“两个命运共同体”相互作用的真实写照。同以往某些瘟疫类似,本次新冠疫情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不无关系,起初蝙蝠和穿山甲就曾作为研究病毒宿主的重要对象,而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称有证据表明本次疫情的病毒就是源自动物,并确定蝙蝠最有可能是本次病毒在自然界中的贮主。习近平指出,“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4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食用野生动物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现象,并非只是单纯隶属于某一个国家的饮食陋习。“也就是说,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吃野味的陋习,这个标签不能只贴在中国身上。”(45)金灿荣:《抗疫大考揭示国际政治现实》,《环球时报》,2020年4月7日,第14版。将这一陋习刻意标签化,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为此,要真正消除这一隐患,就必须要革除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陋习。但在鸡犬相闻的地球村中,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要彻底革除这一陋习,显然非一国之力,更非一日之功可以完成。同时,它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立足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高度,以增进人类福祉、彰显生态正义为逻辑主线,携手合作,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及时制定和出台与之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对其实行常态化机制的治理。因为法律在任何国家都是刚性手段。这样一来,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才能真正从法律走向自律、从文件走向实践、从口头走向行动。而这显然也是今后力避此类全球性瘟疫再次发生的内在要求。
总之,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要战胜“疫魔”,各国应筑牢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强经济合作,隔离“政治病毒”,深化交流互鉴,维护普遍安全,推动清洁美丽,以构筑抗疫“铜墙铁壁”,切实捍卫本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只要每个国家、每个地球人都能真正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上,守望相助、携手共同抗疫,全球抗疫的胜利就一定能够尽早实现。这对于当前乃至后疫情时代全球秩序的恢复或重建,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