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悦
我退休前一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退休后开始尝试舞台朗诵。
播音员、主持人和朗诵者,都是用语言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它们都属于语言艺术范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管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朗诵者,首先必须要嗓音清爽、语言清晰、语流顺畅、表达准确、感情真挚、直击心灵。这是共性。
一直以来,有些人把播音和朗诵相提并论,但是我觉得,播音、主持和朗诵虽然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然而三者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咫尺之间,云泥之别。下面,分几点谈播音和朗诵的区别。
第一,表达目的。播音的目的,是向公众传递信息、普及知识、宣传观念。而朗诵,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朗诵者以情感的力量感染、提升、净化受众的心灵,给受众一种审美享受。
第二,主体角度。播音员是公共媒体的代言人。他通常是代表政府或是某团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因此,他是非个人化的。同时由于他的目的是传递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他是事件的局外人、旁观者、叙述者和评论者。而朗诵者通常是剧中人。他是事件中的叙述者、评论者、抒情者,更是文稿内容中多个角色的扮演者。
第三,情感把控。播音员在播音室是要排斥个人感情色彩的。他播音时的情感是公共性的,基本上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播报一件事。这是传统意义上对播音员的要求。现在的新闻和过去比,更强调有温度、有感情的新闻和声音,不再是单纯的播读,而是更有亲和力,不再是播新闻,而是说新闻。像白岩松那样的评论类新闻人、朱广权那样的段子手新闻播音员,现在越来越多。但不管如何变化,他们的身份不变,是新闻工作者,不是朗诵者。
而朗诵则不同,它需要朗诵者在朗诵的时候有大量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融入。他的情感有时是旁观者,但更多的时候是剧中人的情感。当朗诵者对作品的全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样式、作品的真正含义、作品在艺术上的特色和成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之后,就应该对情感的体验进行很好的把控。这往往是朗诵者最有激情的时候。这里面既有美的享受,也有情的波动。同时呢,也是让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补充。要利用自己的一切生活知识和积累,对作品里的诗情画意进行深入细致的体察和挖掘,努力体验作品中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找到朗诵者真情实感的落脚点。这里朗诵者不光是把字面上单个的字念出来,而是要把诗文变成发自肺腑的声音,从而驾驭诗中的每句话、每个字,让自己表达的内容深入观众心中,引起他们的共鸣。有时朗诵者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不顾及那一刻情绪特别激动时自己的嗓子是不是破了,声音是不是哽咽了,全身心只想着要把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全部表达出来。但是播音员就不行,不管情绪多么激动,在话筒前,在镜头前,他一定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不能过,也不能欠。而朗诵者却可以很夸张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四,稿件来源。播音员的稿件来源,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政府权威机构的官方信息,而且每天都是新的。播音员播过的稿件,都是一次性的,第二次节目不再重复。并且播音员绝对没有选择稿件的权利,让播什么就必须播什么。可以说,播音员没有什么有声作品可以作为自己的代表性新闻作品,只能说他是某个栏目的品牌形象。
但朗诵者使用的稿件,是经过朗诵者精心选择的适合自己的作品。一般来说,朗诵者朗诵的作品,都要求意境优美,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尤其是诗词一类的朗诵作品,用词的严谨准确,据典的巧妙贴近,想象的丰富神奇,哲理的深奥通透,都是其他姊妹艺术无法比拟的,文学性非常强。经常被朗诵的作品,很多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朗诵者根据自身的条件选好作品,可以精心打磨成自己的朗诵代表作,作为保留节目反复演出,而且会越演越好。这是朗诵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一部好作品会有多个朗诵者去演绎,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播音没有的现象。
第五,语流面貌。播音的语流是串珠式的。它的字音强调颗粒性,语流相对匀速平稳,连贯统一。而朗诵的语流则不同,变化不定,波动起伏,时而急切时而舒缓,时而有力时而软绵。朗诵的语流不要求统一,可以根据作品的规定情境,随时变化。甚至同一部作品,由同一个朗诵者来诵读,他每次的处理都可以是不一样的。
第六,停顿处理。在语言的停顿中,相对来说,播音员更多的是语法和生理上的停顿,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可寻。而朗诵更多的是情感需要的停顿,它的停顿是不规则的。朗诵时,字与字之间的停顿时间,比播音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也更富于变化。有时候还十分在意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第七,换气。播音员的换气规律,一般是以标点符号为提示,一句话换一口气。而朗诵的换气口不固定,基本上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而是根据稿件内容和情感需求来处理。但前提是观众能听懂,并且能深深认同,受到感染,在思想上接受,在感官上欣赏。
第八,姿态语言。一般来讲,播音员在演播室播音时,要求形体姿态的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表情平静自然。而朗诵则要求朗诵者融入与作品内容相应的形体表情,要求眼神的传情达意,要求朗诵者和观众(如果离得近的话)要有眼神的碰撞。要求语言和形态协调配合,以达到朗诵直击心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