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
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萍矿总医院新生儿科 (江西萍乡 337000)
婴儿在生病后多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一般使用水剂药液或将药物用水稀释后经口给药。但调查研究显示,患儿过于年幼,不懂服药的重要性,多数不能自觉服药,加之部分药物有特殊味道,导致患儿易出现拒服或服后呕吐等不适,影响其依从性[1]。另外,传统的经口给药方式(汤匙、奶瓶、注射器等)容易溅撒在口腔外,无法将药物全剂量服下,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研究一种有效、准确、依从性好的口服给药方式对提升患儿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保障用药安全,保证婴儿准确、及时、有效服药,减少误吸、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自行研究了一种一次性输液管喂药方式,在对婴儿口服喂药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 d至6个月,平均(3.11±1.03)个月;共喂药155次。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 d至5个月,平均(3.07±1.02)个月;共喂药135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传统口服喂药方式给药。
观察组采取一次性输液管给药:剪下一次性输液器的墨菲氏滴管部分,前端保留4 cm,后端保留1 cm;采用输液器大针头上的塑料套管套在后端留出的1 cm管上,注意必须扭紧,以免漏气;使用时将药片碾成粉剂倒入适量温开水并搅匀,再用滴管吸取药液;药物可以直达舌根近咽部,与味蕾接触少,几乎感觉不到苦味,也不会造成呕吐;同时软管未刺激到咽喉,不会引起呛咳和窒息。
比较两组一次喂药成功率、不良事件(呕吐、呛咳、窒息)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问卷评定[3],内容涉及病房环境、护理人性化、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舒适度5个方面,每个方面20分,总评分为0~100分;>80分表示十分满意,50~80分表示满意,<5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一次喂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喂药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次(%)]
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婴儿喂药(尤其是新生儿)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2013年我国原卫计委即对婴儿用药原则进行了规定,指出婴儿给药需遵循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因此,婴儿疾病优先采取口服给药的方式,但婴儿配合度较差,加之喂药工具不便导致喂药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这些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表明,婴儿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气味和其对服药工具的不适应[4]。相关专家也指出,如果不能掌握适当的喂药方法,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呛入气管加重患儿病情[5]。因此,研究和优化婴儿经口喂药方式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口服给药方法包括汤匙、奶瓶、注射器、滴管等,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研究显示,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容易出现药物溅撒口腔外、婴儿将药液含在嘴中不吞咽并吐出、呕吐或呛咳等不良事件,严重时甚至引起窒息,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患儿依从性差,家属烦躁焦虑,且无法准确、有效地使患儿将全部药物吞咽也会影响治疗效果[6]。
我院根据多年护理经验研究了一种一次性输液管经口给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取材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2)操作简单便捷,喂药方法易掌握,可直接将药液送达患儿舌根近咽部,极大地减少了药液与味蕾的接触,患儿几乎感觉不到苦味,也不会导致呕吐,能够将全部药物喂入食管;(3)对咽喉无刺激,不易呛入气管,不会出现呕吐、呛咳或窒息,提高了喂药成功率,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4)患儿依从性好,哭闹少,家属烦躁或焦虑情况少,护理满意度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喂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一次性输液管在婴儿口服给药中的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婴儿口服给药中应用一次性输液管能够提高一次喂药成功率,减少喂药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