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良
河南濮阳市中医医院骨五科 濮阳 457000
锁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断端移位明显,非手术复位及维持复位困难性大,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收集2016-12—2018-06间本院收治的74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不同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患者术前均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陈旧性及双侧骨折。(2)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患者。(3)创伤前有疼痛史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史。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 23例,女13例;年龄 22~44岁,平均34.80岁。受伤原因:摔伤19例,车祸伤 9例 ,高处坠落伤5例,斗殴伤3例。左侧25例,右侧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 平均3.60 d。观察组(38例):男27例,女11例 ;年龄21~45岁,平均35.26岁。受伤原因:摔伤21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6例,斗殴伤2例。左侧28例,右侧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2~6 d,平均3.32 d。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取45°半坐卧位。(1)对照组应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垫高肩部,经锁骨远端至肩峰做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逐步分离锁骨附着肌组织,显露锁骨远端骨折。清除血凝块或破碎的关节盘,试行复位后,探明肩锁关节后肩峰下间隙。应用合适类型的锁骨钩钢板紧贴肩峰下缘插入肩锁关节后方,借钢板下压杠杆作用将锁骨远端骨折复位后,应用皮质骨螺钉逐孔固定。将术中断裂的三角肌、斜方肌依次修复。(2)观察组应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患侧锁骨上方作一4~5 cm 横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骨折断端,由锁骨上方将钢板置入,根据骨折线方向及远端骨折块大小选择钢板远端固定钉孔。在导向器引导下置入3或4枚2.7 mm锁定螺钉,近端固定采用 3.5 mm皮质骨螺钉或锁定螺钉。2组患者固定后,透视及被动活动肩关节,确定固定效果及钢板螺钉位置理想后,冲洗创面,确认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无菌辅料覆盖包扎[2]。定期行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复位、内固定及骨痂生长情况。应用三角巾悬吊4周左右,之后逐步进行主动上举、外展锻炼,适时取出内固定物[3]。
1.3观察指标(1)骨折愈合时间。(2)术后并发症。(3)肩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恢复情况越好。
2.1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2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04±2.07)周和(11.20±2.1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2.2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
注:组间比较,*P<0.05
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是通过利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固定的钢板部分与穿过肩峰下的钩形成的杠杆作用,使骨折两端形成持续稳定的压力,达到锁骨远端与肩峰关节面紧密结合、骨折断端复位,并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肩锁等修复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而促进早期愈合。加之肩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锁骨钩钢板可减少该关节活动时对此的干扰,允许微动存在,利于术后较好保留肩锁关节适当的生理活动[3],避免固定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废用等不良后果。但其结构在拮抗骨折断端的同时对肩锁关节的活动度有所限制。尖钩端插入肩峰不仅使肩峰下间隙更为狭窄,活动时关节与周围软组织的摩擦加大,加之留置锁骨钩钢板钩端与肩峰下应力集中时间长,易导致钩端与肩峰下滑动、旋转,从而增加骨折在早期活动中发生肩峰下骨溶解的风险,因此术后疼痛及肩关节炎、肩峰撞击综合征等发生率明显提高。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外侧端的多重锁定孔结果可同时满足在锁骨外侧端实施4~6个锁定螺钉的固定效果,对较小骨块有更好的把持,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稳定固定效果更为肯定,骨折端的应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对肩锁关节不会造成不良干扰,避免了医源性肩峰撞击或肩袖损伤等风险,改善肩关节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早期开展功能,利于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4]。
我们的观察显示,在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应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锁骨钩钢板更为满意,与齐双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