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武
(普宁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普宁 5153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治疗UC 以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大,而单用水杨酸制剂存在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增加的不足。近年来,肠道菌群紊乱在UC 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布拉氏酵母菌为最常用益生菌,可改善肠腔内环境,增加黏膜通透性,对UC 治疗至关重要[2]。同时,基础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异常表达在UC 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指标[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UC患者40 例,旨在从疗效、症状改善、血清MMP-9与IGF-1 水平等方面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UC 患者40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20 例。对照组女8 例,男12 例,年龄22~54 岁,平均年龄(37.25±6.19) 岁,病情分度:轻度3 例,中度9 例,重度8 例;观察组女7 例,男13 例,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7.62±6.54)岁,病情分度:轻度4 例,中度9 例,重度7 例。2 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⑴均经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⑵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2.排除标准 ⑴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及其他免疫异常性疾病;⑵1月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⑶合并其他急、慢性炎症疾病;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三、方法 2 组均给予补液、支持及对症治疗。1.对照组 给予美沙拉嗪治疗,1.0g/次,口服,4 次/d。
2.观察组 给予布拉氏酵母菌(BIOCODEX,批准文号S20150051) 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用法同对照组,布拉氏酵母菌0.25g/次,口服,2 次/d。2 组均持续治疗2月。
3.检测方法 空腹采集静脉血3mL,离心(3000r/min,10min,离心半径为10cm),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试剂盒由浙江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四、观察指标 ⑴疗效。⑵2 组治疗前后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症状缓解≤2 分,轻度活动3~5 分,中度活动6~10 分,重度活动11~12分。结肠镜检查评分:正常0 分;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管影模糊1 分;接触性出血、弥漫性糜烂,血管纹理紊乱2 分;自发性出血,多发糜烂或溃疡,血管纹理消失3 分。⑶2 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IGF-1 水平。⑷不良反应。
五、疗效标准 症状(腹泻、解粘液脓血便、腹痛等) 消失,病变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好转,黏膜有轻度炎症表现(充血、水肿等)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六、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 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疗效 观察组显效12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100.00(20/2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70.00%(14/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902,P=0.027)。
二、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三、MMP-9、IGF-1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四、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恶心1 例,口干1例,肝功异常1 例,发生率15.00%(3/20);对照组发生恶心1 例,腹胀1 例,发生率10.00(2/2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
讨论 UC 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现阶段,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UC 尚无特异性根治措施,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类等传统治疗药物侧重于抗炎,且不良反应多。生物靶向制剂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安全性有待评估。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UC 研究热点。
美沙拉嗪属5-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轻中度UC 患者首选用药。美沙拉嗪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合成、结肠黏膜分泌、过氧化物酶生物活性等,阻断炎症递质释放所致的白细胞级联放大效应,进而抑制肠壁炎症。同时,美沙拉嗪不含磺胺成分,安全性高。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UC 治疗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指出,益生菌制剂可通过促进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增强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肠道维持正常功能。布拉氏酵母菌为最常用益生菌,其主要作用机制为:⑴抑制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缓解肠道应激反应,改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⑵合成嗜酸菌素、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并与肠道内致病菌竞争营养素,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⑶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形成生物性防护膜,发挥黏膜屏障修复保护作用。同时,布拉氏酵母菌为生理性真菌制剂,与细菌类益生菌相比,其对胃蛋白酶、胃酸耐受性更强,且安全性更高。张莉等[4]研究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UC 患者,可降低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提高总有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可促进症状缓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表1 2组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对比(±s,分)
表1 2组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对比(±s,分)
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组别结肠镜检查评分例数20 20治疗后 治疗前8.21±2.75 2.38±1.65a 2.34±0.52 0.84±0.32a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8.39±2.82 4.06±2.37a 1.63±0.57a t 0.204 2.602 5.405 P 0.839 0.013 2.31±0.50 0.186 0.853<0.001
表2 2组血清MMP-9、IGF-1水平对比(±s,ng/mL)
表2 2组血清MMP-9、IGF-1水平对比(±s,ng/mL)
注:表1、2 中,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MMP-9组别IGF-1例数20 20治疗后 治疗前34.68±4.29 19.13±3.86a 41.26±8.03 68.37±9.24a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5.06±4.43 26.54±5.17a 57.15±10.06a t 0.276 5.136 3.673 P 0.890<0.001 40.85±7.62 0.166 0.869<0.001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MP-9 为一种明胶酶,与基底膜胶原代谢密切相关,可通过激活P53 发挥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其高表达可诱发肠黏膜损伤。研究表明,UC 患者血清MMP-9 表达升高,可能通过增高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5]。研究证实,高炎症状态为UC 肠黏膜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6]。IGF-1 具有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及上皮细胞修复的作用,但高炎症状态可抑制其表达。研究表明,UC 患者血清IGF-1 水平显著降低,且活动期患者低于缓解期患者[7]。提示IGF-1 参与UC发生发展。上述结果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 患者,可调节血清MMP-9、IGF-1水平,可能为其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总有效率的重要机制。
综上可知,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 患者,可促进症状缓解,调节血清MMP-9、IGF-1 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