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司改“领头雁” 全力服务本市发展大局

2020-02-20 04:36严剑漪张巧雨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领头雁本市审判

严剑漪 张巧雨

2019年,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本市法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审判质效走在全国法院前列,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初见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2019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呈现了本市法院扎实的审判质效:201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6.63万件,审结86.55万件,同比分别上升8.5%和9%;92.8%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经二审后的息诉率为98.9%;入选最高法院公报案例7件,位居全国第一。

助力营商环境排名跃升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跃升至31位,比2018年提升15位,连续第二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其中,“执行合同”指标排名全球第五,“办理破产”指标大幅提升10位次。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在满分18分中得16.5分,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根据国务院通知,本市法院四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

在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本市法院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重点抓好与法院工作有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产权保护等工作。

在“执行合同”方面,本市法院通过提升送达效率、推动缩短司法鉴定周期、加强“数字法庭”建设等举措,降低当事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时间、成本。

在“辦理破产”方面,本市法院设立上海破产法庭,推动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大力推进“执行转破产”工作,一批“僵尸企业”通过破产途径依法有序退出市场。

在产权保护方面,本市法院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妥善审理涉及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各类纠纷,加强对各种所有制企业经济权益平等保护;与市工商联、市企联分别会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共同搭建法律服务平台的备忘录,还发布了“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在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同时,本市法院还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安全。自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一年多来,公正审理了一批具有规则示范和市场导向意义的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比如全国首创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和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机制,建立完善“示范判决+专业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多元解纷机制,开辟了涉众型金融纠纷的高效化解新路径。

服务保障“三项新的重大任务”

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2019年,本市法院在落实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中积极作为。

围绕“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这一新任务,聚焦自贸新片区“境内关外”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定位,市高院制定了《上海法院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接国际通行商事规则,加快建立与新片区政策相适应的司法管辖、专家咨询、域外法查明等审判体制机制,充分尊重当事人法律适用和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助力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

围绕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高院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其中充分发挥上海金融法院对涉科创板案件集中管辖、专业审判的优势,开通涉科创板案件“快立、精审、速执”绿色通道的意见,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提供司法保障。

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市高院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司法需求,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行动计划》,与苏浙皖高院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在审判执行联动、跨域诉讼服务、环境资源司法协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律适用统一等方面开展合作。

为做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本市法院持续加强进博会法庭建设,设立了“服务保障进博会专窗”。数据显示,本市法院依法审结涉进博会、涉会展业民商事纠纷216件,其中涉进博会案件调撤率达72.7%。

当好改革“领头雁”

作为全国唯一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本市法院充分发挥改革“领头雁”作用,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初步形成6大司法运行基础制度体系、18项综合配套长效机制,包括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以审判体系现代化为目标的司法资源配置体系、以提升审执质效为抓手的诉讼制度运行体系、以队伍素养为基础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以司法为民和国家战略为大局的司法服务保障体系、以信息化科技为助力的智慧法院支撑体系。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要求全国法院推广本市改革经验。

《工作报告》中呈现了不少本市法院的改革亮点。

在构建多层次审判监督管理体系的改革中,本市法院改变了案件分配模式,推进由指定分案向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分案模式转变,除特定类型案件外,案件受理后由电脑系统自动分配给办案法官,减少人为因素。

本市法院还推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在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率先推进高、中院内设机构改革;同时完善人员配置,在全国率先启动法官逐级遴选工作,实行初任法官到基层法院任职制度,引导审判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向人案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

此外,本市法院通过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和刑事速裁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深化跨区划司法管辖制度改革等举措,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本市法院还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2019年,本市法院顺利完成“迁网上云”工作,解决了长期困扰法院的内外网不通、带宽不够、存储不足、数据壁垒等瓶颈问题;并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重点,打造覆盖审判执行工作各个环节的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本市法院“法宝智查” “拍辅通”等智能辅助系统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保障民生权益 诉讼服务新升级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本市法院在创新完善司法便民措施、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付出了坚实努力。

2019年,本市法院依法审理教育医疗、劳动就业、养老育幼、消费维权等案件1.9万件,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机制,依法支持检察机关、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16件。

一些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比如成功调解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携带食品案,迪士尼乐园主动修改携带食品细则、优化安检流程。全国首例儿童权益代表人参与诉讼案和地铁“咸猪手”强制猥亵案入选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后,全市法院坚持执行攻坚不松劲,全年共执结案件15.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61.4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9.4%和11.7%。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本市法院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结案平均用时等反映执行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指标位居全国法院第一,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无需整改的五个地区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本市法院在健全诉讼服务体系方面有不少新亮点。比如推进“上海移动微法院”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案件查询、法律咨询、在线缴费等智能化诉讼服务,初步形成“掌上诉讼”新格局;本市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入驻上海政务“一网通办”,直接面向1000多万注册用户,平台使用率、好评度和影响力排名前列;此外,还积极推进跨域诉讼服务,在全市三级法院设立跨域立案服务专窗,与全国中基层法院跨域立案实现贯通。

2020年,全市法院将抓重点、补短板、重协调,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一流的司法服务保障,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领头雁本市审判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头雁展翅抖风流
【数据一览】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胡书记的“领头雁”效应
光阴的审判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