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创新研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视域下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借鉴

2020-02-20 14:18申喜连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评估政府企业

申喜连,仲 敏

(1,2.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81)

一、引言

政府绩效评估是对政府行政行为加以规范的主要工具,也是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检验政府职能运行程度,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能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迫切需要建设廉洁高效、结构优化、以人为本、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也迫切需要政府不断变革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和策略。对政府绩效予以评估可更好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持续运行,且其作为推动政府职能创新与转变、指导政府各行政管理活动的中坚力量①姜秀敏,韩笑.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双e 螺旋循环”模式的构建[J].行政论坛,2018(2):73-79。,需要相应地对其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创新政府绩效评估理念、方法和路径,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研究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不仅有助于政府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还有助于政府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政府绩效评估最早起源于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西方各国相继对它进行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绩效评估模式。我国于20 世纪80年代开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探索,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30 多年的发展,逐步总结出一些符合本国国情和地方特色的评估类型和模式,如上海市组织的通信业及旅游业行风评议、河北省举行的行政执法部门及司法部门评议、青岛市推行的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杭州市实施的综合考评体制、厦门市开展的民主评议行业作风以及湘潭市、邯郸市等地组织开展的万人评议政府等。以上评估类型和模式中:青岛市、杭州市主张综合考评,上海市、河北省、厦门市主张以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而万人评议政府则是主张将社会公众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中去,使其发挥积极参与和有效推进职能。这些评估类型和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改进政府绩效管理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国内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和企业绩效评估单独讨论的较多,而站在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角度上进行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使用单一方法或站在某一角度来分析,如从工商管理技术角度分析在公共部门的应用(陈振明,2006),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阐述公共部门与企业的区别和互动(段华洽,2006),探讨360 度考核与政府绩效管理的关系(朱孟才,2008),对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在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项宗东,2010)等,总的来看,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综合视角。鉴于企业绩效评估起步早于政府绩效评估,已经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大量应用于实践,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从理念、工具、技术、原则等视角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创新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法与途径,以期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改革、优化和创新有所助益。

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评估理念上经济至上与价值取向相悖。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部门一直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这些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倡导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努力摘掉过去“唯GDP”的紧箍咒,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部门依然追求经济优先、增长至上,为了经济建设不惜牺牲环境等其它社会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认识扭曲。政府要使绩效评估工作切实可行科学有效,必然需要合理的价值理念作为支撑。而目前实践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政府本位”,而非“民众本位”,过多偏重于经济增长,导致其成为享受上级财政拨款和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成为取悦上级和与同级竞争的核心工具。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忽视了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与“民众本位”价值取向相去甚远。

第二,评估主体的选择和构建不尽人意。不同的评估主体在评估理念、评估视角、评估态度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故评估主体的选择影响着整个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但是目前评估主体还比较单一,仍局限在政府本身,大多是上级或者同级相关部门,为“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式绩效评估,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它们出于利益或其它因素考虑,也难以主动改正。并且一些政府绩效评估部门并非独立的实体,而与被评估部门处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容易使被评估部门疲于应对上级检查和上报各种报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政府部门以外的社会化评估不足,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公众参与政府评估的机会较少,有些独立机构和公众虽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到了政府的绩效考核中,如电话短信民意测评、网上投票测评等方式,但是由于参与的机构和公众范围有限、测评问卷设计内容受限等种种因素,评估结论的客观性和公信度往往不高,致使社会化评估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第三,评估方式和方法欠缺科学性。目前仍有一些政府部门采取以定性为主的考评方式,考核者凭主观印象打分,绩效评估缺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也缺乏统一规范的工作方案和措施,评估结果受到人的主观性影响较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采用定量为主的考核方法,但是由于部分政府人员为了追求所谓的数字政绩,违背经济运行规律去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导致当地政府收支不平衡。而在政府绩效评估方式上,大多为运动式、突击式和评比式,没有形成制度化和法治化,导致评估的可持续性和可延续性不够。这些评估方式和方法影响了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四,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和权重设置尚需改进。目前,在对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还是过多偏重经济指标,而对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等指标涉及较少、分配的权重比例也较小。一些政府部门以经济发展的快慢作为衡量其绩效的重要标准,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GDP”而无视生态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另外,不同地区、不同行政层级部门的职权、工作难易情况各异,在设计指标和配置权重时应该体现出差异性,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和权重配置时并不科学,“一刀切”现象仍然存在,致使绩效结果与当地实际脱节,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效率。

三、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府和企业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性质和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绩效评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企业绩效评估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被引入到公共部门后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对政府绩效评估如何借鉴企业绩效评估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理论和实践证明,企业绩效评估的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可以为我国解决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供可资借鉴之处,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借鉴和创新,可以加快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促进整个评估过程的优化。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

(一)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相对于企业而言,政府的产出有其特殊性,其产出大多是无形的公共服务,如公共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这些难以用科学、量化标准和指标形式表现出来,这使得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指标难以确定,导致其难以确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而企业的绩效评估模式较为直观,例如,企业在投入、生产、管理和产出等都容易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制定出清晰的投资和收益的量化标准,也较易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政府部门应借鉴它的“量化思维”方式,把可以量化的指标尽最大程度地量化,并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先进做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2.有利于丰富政府绩效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绩效评估,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估方法。比如,360 绩效考核从上级、下级、同事、被考核者本人、服务对象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员工的工作,这样可以全面、正确地考核其对组织做出的业绩。目标管理法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标杆管理法是通过不断寻找和研究业内最优秀公司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与本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创新并最终超越那些优秀的企业。

3.有利于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顾客导向是企业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之一。企业把顾客奉为上帝,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会根据顾客不同需求不断调整经营战略。自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企业的顾客导向理念被引用到政府部门并得到广泛应用。顾客导向理念将接受政府服务的公众视为政府的顾客,主张从其需求出发,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政府积极主动地回应公众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政府和社会公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满足了公众需求,同时也提升了政府自身的形象。

(二)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可行性

1.新公共管理中“企业化政府”理论的提出,为政府绩效评估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带来了可能。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兴起,人们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这种管理方法以强调顾客导向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采用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竞争机制,旨在克服政府低效,提高政府的效能。新公共管理“企业化政府”理论主张以私营部门的理念和组织方式改造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引进竞争机制、顾客至上理念、结果导向的评估机制,这就为将企业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引入政府部门带了可能性,也使得政府绩效评估的维度从单一的经济性转变为经济性、效率性、结果性、公平性、责任性并重。

2.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绩效评估经验,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他山之石”。企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激烈的竞争性以及强烈的危机感,追求效益是其最大宗旨。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最先寻求研究提高组织绩效的科学方法,组织绩效评估因此最先起源于企业。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是系统地对组织绩效进行科学研究的开端,它以提高效率为中心,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以效率作为最重要的评估指标。20 世纪50年代兴起的质量管理运动对以效率优先的评估指标提出了挑战,质量管理运动时期人们对质量日益关注,此时的考核由效率指标转向效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并重。20 世纪80年代中期,顾客满意度成为“质量的唯一衡量尺度”,顾客满意成为组织重要的考核指标。

3.企业与政府在绩效评估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政府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有着相同的理论依据,即委托——代理理论。绩效评估的引入,作为一种监督控制手段,对于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都不可或缺。政府与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它们都有自己的组织目标,并都把它作为开展绩效评估活动的依据和动力。绩效评估是服务于组织目标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例如,企业一般将获取高额利润作为组织目标,而政府一般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本组织的目标。两者的评估理念都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组织环境越来越复杂,其评估理念也呈扩大趋势,都将其作为调整绩效评估理念的依据。另外,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是从企业绩效评估借鉴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的绩效评估技术与方法具有强相关性①卓越.政府绩效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四、政府绩效评估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借鉴及其创新

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和原则是企业绩效评估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部门提高绩效评估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和手段。要实现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改革、优化和创新,不能仅仅是照搬套用,而要领会其实质精髓,坚持将企业绩效评估中的理念、方法、技术和原则与政府自身职能相结合,积极引入企业绩效评估中顾客导向理念、投入产出评价方法、量化评估技术和结果导向原则,提升公众满意度,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政府绩效评估更趋科学合理,充分调动各级行政组织和公务员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政府管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引入顾客导向理念,促使政府更好关注公众诉求,提升公众满意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莱维特于1960年首次提出了“顾客导向”理念,他认为,顾客导向就是某组织“考虑如何通过产品以及与创造、传送产品和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以便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导向”最早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估活动中,把顾客作为企业活动的中心,把其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这样使企业及时回应和满足其目标客户群体,赢得他们的青睐和信任,从而获得高额利润。“顾客导向”理念在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被引用到政府管理之中,它的出现改变了政府高高在上的做法,主张建立受“顾客驱动”的政府,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及时满足其需求。这场运动对政府的职能以及它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升了公众满意度。基于现有国内学者对公共责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的不同界定,公共责任包含了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其一是效率价值,体现为程序性和经济性指标;其二是公共价值,表现在质量、代表性和顾客满意度等指标。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应当从考量如何承担公共责任赋予其的职责使命出发,重视和提高施政效率,积极推进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力求获得作为公共服务消费者的社会公众的认同和信任。

1.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政府的“顾客导向”理念要求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为他们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应该由公众来检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公共责任更加关心和重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通过公众参与可以使政府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回应性,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参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政府应引导公众参与到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当中,提升其在设计组织、执行实施、程序及渠道管理、公众参与培训等方面的能力,并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的自利性、分散性以及专业性不足等因素,对他们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走出形式桎梏。

2.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监督作用。大众传媒以追求客观、准确为前提,对公众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它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民众的态度,因此可以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扮演独特的角色,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大众传媒把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向社会公开,由媒体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可以增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政府绩效评估的透明度,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当然前提是要确保大众传媒的独立性,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媒体客观独立的做法,将其打造成政府绩效评估中相对独立的第四权力①于海燕.公共治理视角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4(6):30—35。。

3.利用市场机制委托专业性评估机构进行业绩考评。专业评估机构具有技术专长、掌握绩效评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相对独立性地开展工作,其评估结果相对科学,较易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础数据不易获取和统计数据“失真”;囿于体制,其经费及运作方式受到制约,评估工作的中立性、程序的公正性和结果的可信赖性都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②包国宪,张志栋.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1):49-51。。政府在引入专业性评估机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在保障基础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廓清其权责和界限,使其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地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实现。特殊情况下,还可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政府绩效予以专业评估,将评估内容与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预算的参考。但在绩效评估实施中要处理好“第三方评估”中“外行评价内行”问题,避免使评估结果明显偏离实际③尚虎平.激励与问责并重的政府考核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行政管理,2018(8):85-92。。

(二)引入投入产出评价方法,驱使政府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企业重要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经营者通过压缩成本、改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其绩效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要向企业借鉴注重投入产出的理念,并引进企业先进的评估技术,加强对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社会管理活动进行监测和改进,从而提高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1.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一般来说,财政的投入水平与政府绩效评估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财政投入多的地方,往往政府绩效评估水平较之要高。但是,增加财政投入并非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的绝对因素。比如有的地方虽然政府财政投入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资金中稳占主导地位,但囿于该地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薄弱的发展基础,以及财政投入机制中诸如专项转移支付为主、财权事权不匹配等问题,财政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因此,要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政府必须保持并适度加大财政投入规模,做到应保则保、足额保障、及时保障,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一般公共预算保障为主,转移支付侧重于均等化保障为辅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还要对预算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使用的高效性予以重点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项目、重点政策的执行上更要加大关注力度。

2.加快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收入连年递增,而财政支出相应地大幅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以及公共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要求政府“拿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实现“合众人之意”的目标。政府应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皆囊括到绩效管理当中,深入展开与一般公共预算等相关的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如主权财富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社会与政府资本合作、政府债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对收支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政策和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科学安排预算和建立合理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依据,提高公共财政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政府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3.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绩效信息化建设。收集和运用绩效信息是进行绩效评估的首要前提,也是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深化绩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政府收集处理公众大规模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带来的大量相关信息,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真实性。在绩效信息的收集与使用上,政府应加大相关投入,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打造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并夯实绩效评估的综合信息数据支撑平台,实现绩效信息的发布、储存、汇总、分析一体化,在夯实产出数据、成本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产出带来的效益、影响、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引入量化评估技术,优化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考量,使政府绩效评估更趋科学合理

政府部门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它们的许多指标不能或不容易量化,比如政府的公共政策、公众满意度、公共服务等很难用数字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但并不意味着其绩效评估不可量化。政府可以遵循科学高质理念,借鉴企业以定量为主的评估标准,尽量选择和运用能够量化的方法,将每一层级、每一部门的责任目标用量化的指标反映出来,并参照企业传统和现代绩效评估方式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政府的各项评估指标尽可能做到规范和可衡量,提高其绩效评估水平。

1.充分考虑绩效评估指标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差异性。评估指标设计既要考虑到框架结构、开发思路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到各评估指标间的逻辑合理性,尤其是对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相互关系、适用范围要加以认真斟酌。指标体系与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应高度契合。重点考核实绩。改变过去以“经济指标唯上”的思想,摒弃单纯以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做法,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民众满意度、可持续影响等作为考量的重要因素纳入进去,建立多个评估维度,增强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我国的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民族和非民族地区存在着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对它们进行评估时要因地制宜,指标体系要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不能“一刀切”。同时,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在职能、级别、权限上都存在差异,它们的绩效评估与其职能定位直接相关,评估指标应体现不同的侧重点,进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职①王冬欣.生态文明目标导向下的政府绩效评估[J].宏观经济管理,2013(7):63—64。。

2.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以往政府大多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估,缺乏数据支撑,评估难免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评价结果缺乏信度。可以探索将定性指标转化为量化的方法,既可以采用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分解的方式,也可以尝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以“赋值打分”的方式作出定量评估,尽量使评估指标准确、客观②徐绍刚.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想[J].政治学研究,2004(3):76—83。。对于那些难以作出具体量化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可采用计算机软件与数学原理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数据处理,能量化的尽量量化。比如,在指标体系构建时,要采集实证数据,做到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再如,在获取数据上,可运用“量表法”对某些主观指标进行测量后,再进行统计量化处理③申喜莲.政府绩效评估创新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通过这些量化的方法尽可能做定量分析。但是对于那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就需要多方位地了解情况,多听取不同群体的主观感受进行分析评价,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而尽量使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和分配定量与定性指标之间以及两种指标内部各项指标之间的权重,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无论是采用主观评议与多指标客观评价法还是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都要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贯穿进去,使它们在绩效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④周德祥.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问题解析与体系完善[J].理论学刊,2016(7):4—7。。

3.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细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也有专业负责绩效评估的职能部门,评估工作十分重视程序化和步骤化,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政府也应明确具体负责绩效评估的部门或专业机构,对绩效评估体系作出进一步规范,建立绩效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使评估过程和程序有章可循。

(四)引入结果导向原则,更好地落实奖优罚劣、行政问责制度,充分调动各级行政组织和公务员的积极性

以结果为导向即强调目标的达成程度、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它是针对“以程序或规则为本”、“以投入为本”这些管理理念而提出的①周凯.政府绩效评估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22。。企业要想存在和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其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非常重视工作的最终结果,并把结果导向作为重要的评估理念。对企业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其绩效评估工作的成与败。企业在提升招聘效率、选拔员工、晋升考核等方面,评估结果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提供了针对性,可以用来判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效果。

1.健全绩效评估结果公开反馈机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将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向社会主动公开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评估结果的公布视为绩效改进的开始,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围绕绩效评估的最终结果设计和测量各项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新的计划,从而最终推动政府绩效得以持续改进和发展。政府可以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对绩效评估结果有疑问者可以通过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不足。

2.将评估结果与奖惩制度和行政问责相结合。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严格实行奖惩制度,把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结果与奖惩以及福利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作为考核公务员、选拔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节约政府开支,提高他们的办事效率。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那些在绩效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部门和个人通报表扬,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将个人绩效与职务升迁相联系。反之,则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问责处理。对于执行不力、疏于管理以及行政不作为的行为,主管领导要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②薛刚,薄贵利,刘小康,尹艳红.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2013(2):16—19。。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律感,又可以有效利用评价结果进一步改善绩效,做到行政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当然对于绩效结果的使用也要避免走两种极端:一是将评估结果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无视评估结果;二是对评估结果使用过度,采取“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的偏激方式③陈雪莲.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改革的突破与局限—以杭州市“综合考评制”为个案[J].理论与改革,2010(1):146—150。。

3.建立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绩效评估相互关联的机制。采取本级部门整体预算安排与绩效相匹配,下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与综合运营绩效相匹配的绩效评估机制。原则上优先保障综合绩效好的项目和政策,对绩效一般的项目和政策,加强监督和整改,对重复性强、交叉较多的碎片化项目政策进行整合和调整,对绩效低下或明显无效的资金项目,坚决采取削减或取消的措施,对资金沉淀时间过长的项目,按照法律规定,采取收回、统筹,并将其用到更加急迫,且绩效更高的项目之中。这将进一步倒逼各级政府和部门牢固树立绩效意识、责任意识,端正决策者“当家理财”的政绩观,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环境方面,还是在性质方面,企业和政府都存在不同,而这也就注定了它们在绩效评估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之处。企业绩效评估起步早,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估体系,且经过实践证明其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政府绩效评估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不太成熟,对企业绩效评估中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原则进行借鉴、吸收和采纳,能够有效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在绩效评估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流程的优化和创新。鉴于企业和政府这两类组织的共性和差异状况,政府在参考和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理念和方法时不能全盘照搬,要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政府管理的实际状况,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进行选择性借鉴,避免落入生搬硬套的形式化泥沼之中。

猜你喜欢
评估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