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甫
(南京审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1815)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叫“农民工”,而且这农民工一旦开始打工,还牵涉到他们的子女,于是就有了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名称出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 亿,其中80 后、90 后新生代农民工为1.4 亿,占比近五成,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中坚力量。①马田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困境研究—基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讨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8):90-94。“由于农村的整体劣势,在与城市各阶级相比较时,农村中的各个阶级,就都被各种社会制度、社会习惯放到了较低的位置上。”②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这也促成了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而农村向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正如亨廷顿所说,“农村的作用是个变数:它不是稳定的根源,就是革命的根源。对政治体制来说城市内的反对派令人头痛但不致命,农村的反抗才是致命的,得农村者得天下。”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1。亨廷顿的看法在我们近代史上已经得到证明。所以,我们党一直是很重视农村问题的,“三农”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此,笔者想通过对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形成作一探索,以期找到提高农民工政治认同的路径。
农民工概念好像稀松平常,但对于农民工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却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首先是中国社会科学的王春光研究员对此进行了界定④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74。,对此给出定义的还有郑功成,⑤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护[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22-24。杨思远,⑥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5。邹晓美和高泉,⑦邹晓美,高泉.农民工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的界定,“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员。”⑧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通过对上述农民工概念的界定,基本上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特点:其一,农民工具有农民身份,是农村户口。其二,农民工还承包土地,但不进行农业生产,而以非农产业为主,以工资养活家小。其三,农民工工作的地点在城镇,在城镇的企业打工或经商,农民工是离开农村的。其四,农民工是受雇于他人来从事劳动的。其五,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六,农民工的属性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其七,80 后、90 后的年轻农民工被界定为新生代农民工或者第二代农民工,一般年龄较小。
流动性强是农民工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了这个群体的本质,也是该群体的最核心特征之一。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 亿、2.45 亿、2.44 亿人。①贺丹.新时代乡村人口流动规律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3):26-31。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家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家庭平均2.5 人的,2 人及其以上流动的达81.8%,现在4 人户及其以上的三代主干家庭整体迁移的也有明显上升。《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的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居留时间(年)持续上升,由2011年的4.8年上升到2016年的5.7年。②贺丹.新时代乡村人口流动规律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3):26-31。这些数据说明:其一,农民工流动出去的人口数量巨大。其二,农民工在外常年居住,不回乡村的人口数量巨大,时间很长。其三,农民工在外务工过程中,更换工作单位比较经常。总之,流动就是农民工在外生存的一种比较明显的境像。
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和劳动强度高都是造成农民工不断流动的原因之一。首先,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有:建筑业,企业制造业,餐饮业等,这些行业要么是在工地上劳动,劳动强度大,劳动危险性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累活、苦活、脏活、危险活。这些劳动对于农民工的职业提升基本上没有可能,只有少数二代农民工实现了同父辈的不同,实现了职业提升,但多数农民工(包括二代农民工)依然重复着先前的事业,为寻求新的、更好的生活,流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虽然流动之后基本上还是在相同相近的行业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其次,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让农民工基本上没有了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可能。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样的访谈:“当地职工在我们厂里通常在晚上6 点就下班回家,而我们工作时间往往比他们长,有时候还必须加班。我们除了工作,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活动,一天下来,累的半死,躺在床上就合眼了。平时脏活、重活一般都是我们来做,除了工资上,单位业没有给我们办保险,逢年过节也没有给我们礼品。”③兰君,张旭.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4(6):17-21。这正如科恩所说,“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④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1。高强度的劳动使得农民工既没有参与政治活动的可能,也没有提升自己能力的可能。一切都是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农民工行动的逻辑起点——利益,也是促成其流动的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是不满意的。持有“不很满意,但能维持生活”的人占一半以上,持有“不满意”的接近三分之一。⑤黄进.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社会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6。农民工行动逻辑的起点是利益这个并不奇怪,因为农民工走出土地,到城镇企业里面去务工,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活,获得比种地更多的收入。可是农民工对他们的收入的满意度不高,一方面是农民工经济收入的绝对数值不高,不能够满足他们养家糊口的要求,或者不能起到改善他们家庭经济生活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民工对他们经济收入的不满可能就来自比较了。由此而产生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指在与其他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群体相比较时,个体或群体所产生的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状态。”⑥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06。无论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会促使农民工更换单位,以便努力追求更好的单位、更好的收入。如果是农民工绝对收入不高,他们需要向更高的收入流动,如果是相对收入不高,他们也要努力提升自己,以便使自己可以达到一个相对高度。因此,这种社会的流动就不单单是针对收入提高的流动,还包括了社会地位、阶层等的提升。这样流动自然也就成了农民工的一种常态。
在讨论农民工是不是有政治认同?有什么样的政治认同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政治认同的概念。政治认同的经典定义是罗森堡姆界定的,“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①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4:65。对此概念下过定义的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501。《政治学辞典》,③王邦佐等.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6。对此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主要有:孔德永,包心鉴,方旭光,彭正德,丁忠甫等。归纳起来,关于政治认同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政治认同是某个体对组织、机构的强烈感情,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二,政治认同是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国家、政党、政治思想的认知和感情。其三,政治认同是一种归属感。其四,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价值观,体现为对政治信念的坚守和对政治信仰的追求,最后表现在政治行动之中。笔者认为:政治认同应该是一个外在的规则、制度等的内化过程,客观的规范变化成了主体的自觉。政治认同,如果作为一个名词,它就是结果状态,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的态度和看法,对这种态度和看法是持支持、赞成观点的;如果它作为一个动词,则表示人们对政治系统(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价值)等的认同过程,既然是一个认同的过程,就有认同程度、认同层次之分,有高层次的、有中层次的、有低一些层次的认同。
明确了政治认同是什么之后,笔者想试图分析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工积极政治认同的形成。
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是在农民工的职业流变中,在农民工对其自身工作、生活选择的态度和依据中逐渐明朗化的,以至于明确体现我为一种政治态度。这种政治态度的产生就是其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历练。因此,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历练过程,以及他们在城市寻求工作中、在与外界的交流碰撞中而形成。当农民工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一个群体时,农民工的农民工身份自觉就觉醒了,那时农民工由晦暗不明的政治态度而一转为明朗的政治行动,其作为族群的力量就强大了,只是现在农民工的农民工族群自觉尚没有产生。农民工要形成其族群性政治价值观,一定是在农民工与政治权力、政治管理等多次发生碰撞的结果,如果没有农民工同政治机构的碰撞,农民工们将处于一种沉睡的状态之中,但事实上,农民工总会因为拖欠工资、工伤事故等直接涉及其自身经济利益的问题上与政府见面,而当这种见面多次发生或者多次发生在相同相近的个体或群体中,农民工的自觉就要产生了。
农民工在参与城市的生活中,特别是农民工二代,他们在城市中生活成长,他们对在城市生活的感受、所见所闻和他们自身对比更容易激起农民工政治族群身份的觉醒。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经历办事、处理事情而增加了同城市的接触与认知,同样,农民工在这种接触、甚至是受到冷遇或不公正对待中,其自身的归属感就越强烈,一旦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遭遇在农民工群体内得以流布且为他们所认同并产生共鸣,那时,作为一个族群的农民工群体就真正产生了。
其实,农民工更多的是政治冷漠,对于政治事件和政治生活是不管的,他们只知道做好自己的事,到时候可以发给自己一份工资就可以了,对于别的政治事件等,他们没有注意过,也没有这个兴趣。农民工政治参与如果不能同其自身利益相连系,他们是没有兴趣的,只有当某种参与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时,这种冲击才更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农民工政治认同应该有一个从默然到明朗的过程,农民工开始的时候可能对政治的东西并不关注,但政治因素不会因为你不关注就不存在,它依然影响着农民工们的实际生活,当有一天,农民工们突然发现影响他们生活的原因是政治因素,为什么有些人生而优越,而他们则只能在工地上苦干,一种不平的心态就产生了;如果加之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或者一些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比如,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等,农民工的族群认同就可能觉醒,而当它真的觉醒了,联合维权的行动就将形成,而以联合的行动来维权,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都是力量巨大的。
第一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的形成在于其在农村的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和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人际相处,当他们外出打工之时,已经是观念成熟的个体,外界的信息虽然对他们也会产生影响,但要撼动他们内心的信念,几乎不可能。但二代农民工就不一样了,他们有的从小在城市长大,反而对农村是陌生的,他们中学毕业即投入到农民工大潮之中,基本上没有同外界接触而形成稳定的政治价值观念,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政治价值观是处于变动之中的,当外界的信息刺激或者当他们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企业领导、企业管理人员不断产生接触、甚至是冲突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认知,其中很明显的一块就是政治认同。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4%,规模高达2.01 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比2.9%,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超过2000 万。微信使用率已达81.6%,超过1600 万。①高洪贵,孟现闯.微信舆论场对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影响探析[J].知与行,2017(11):92-97。网络信息在农民工中被大量运用,但农民工关注什么样的网络信息和其他人关注的信息是否具有同质性?这却不是一定的,而且由于网络信息还在农民工中造成一定的数据鸿沟,有些农民工不会使用,对于外界的信息以及他身边的同伴的信息都无从知道。同时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的限制,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农民工自然在分辨上是有困难的,特别是有关政治问题的判断,农民工就更容易进入网络蛊惑者的全套。还因为“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是以结构化再生产为主导特征,现实社会中原有的分层机制很大程度上被延续到网络社分层结构中。”②程士强.网络社会与社会分层:结构转型还是结构再生产——基于CGSS2010 数据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9。因此,网络信息的使用并不能改变农民工视野的局限,农民工对政治认同的状况需要农民工在不断的同外界政府机构、企业管理部门的接触中、乃至碰撞中产生,但这种状况产生的政治认同就影响了政治认同的认同度,因此,在后文笔者将讨论如何既培养起农民工的政治认同又提高农民工政治认同的认同度。
信任是一个社会的黏合剂,如果信任不存在,一个可以提供支持的社会关系网就没有了,而不信任是以“吃亏”为代价换来的结果。农民工在外打工难免遇到熟人对其的欺骗,也遇到半熟人、陌生人对他的欺骗,上过几次当之后,农民工们都提高了警惕,但也相互之间丧失了信任,没有信任支持的人际关系成本就要上升,这样农民工就只能在很小的圈子里活动,通常在有信任支撑的直系亲属之间回旋活动;其他的人,一方面由于交往较少,另一方面更因为信任问题。农民工在人际之间的信任危机也同样延伸到农民工对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任。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单位,农民工们只相信我给你干活,干完你给工钱;对于政府部门在处理有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多是引起群众围堵办公场所的事件,还有农民工暴力讨薪的极端行动等。这些一方面是相关部门处理事情不当,延误推诿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信任机制危机的结果。因此,要提升农民工政治认同度,在某中程度上就需要把社会信任机制建构起来,因为在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氛围下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农民工在城市中缺少政治参与合理、合法的途径,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地位。面对政治参与权,农民工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农村人,他们成为现实中的边缘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政治参与的质量和信心。③曾燕波.农民工二代政治价值观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5(2):22-25。政治参与的机会少了,久而久之,农民工就成了政治冷漠的人群,其实农民工是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政治中去的。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占比较多,达38.7%;④李奋生,等.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60-62。有55%的农民工希望参与政治活动。⑤兰君,张旭.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4(6):17-21。每天都看新闻的占7.6%,经常看新闻的占20.7%,每天都看新闻的男性占81%,表示赞成党和国家大力反腐的占64.7%,表示希望参与打工地民主选举的占32.8%。①史向军,李洁.共享发展理念下新时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研究[J].学术论坛,2016(10):35-39。政治参与度高是和政治认同度高相一致的,因为自己相信才参与其中,但对于农民工政治参与也有几个制约因素。其一,农民工的户籍在农村,社区选举基本上没有统计他们,这就造成他们城乡二元分裂的状况。其二,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也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参与政治。“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着教育与政治参与的相互关系。”②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6。其三,农民工参与政治往往只是心中的念想,真的参与起来他们又有很多不舍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工作,他们更需要的是挣工资。因为“穷人通常很少参与政治,因为参与政治似乎与他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无关,也无助于解决他们的主要问题,对许多穷人来说,最紧迫的问题是解决今天、明天或下周的工作、食品以及医疗问题。”③(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晓寿,吴志华,项继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1。正如列宁说文盲在政治之外一样,贫穷也在政治之外了。农民工因地缘、学缘而组建的人际关系圈,社会资源具有趋同性,也就是说农民工们的情况都差不多,相互之间只有安慰的份,没有帮忙的力。其四,农民工的劳动量一般都比较大,高强度的劳动已经让农民工很疲惫了,他们基本上也没有了参与政治的热情。
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形成是和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相关,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农民工关心政治、在后天的学习中习得的。但由于影响农民工政治认同各种因素的存在,需要提高农民工正向的政治认同度就需要针对影响农民工政治认同度提升的因素来做工作。
第一,对于农民工由于工作流动性大而造成的同外界接触频繁,甚至产生碰撞磨擦,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做好工作。尽可能的给农民工提供工作生活方面的便利。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来寻求帮助时,给予热情接待,从而给农民工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其一,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规范工作人员、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正如邓小平曾经说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其二,建立农民工服务咨询机构。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单独的农民工服务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也便利于农民工找到对口办事的部门。其三,加强对农民工办事流程的宣传工作。农民工办事情有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清楚办事的流程,从而产生矛盾冲突,结果就把这矛盾的怨气冲着办事机构宣泄了出来,如果有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就可以把很多情绪性的事情提前化解掉。其四,做好农民工办事接待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相关机构要改变衙门作风,在农民工面前要树立起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一些礼仪礼节、礼貌用语等都需要进行细致规划,从而把这个“形象工程”做好。
第二,农民工最关注的是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资问题,干了活需要能及时拿到工资是他们关注的。二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问题。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难免出现各种意外,他们担心的就是一旦自己伤残了怎么办?三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带到农民工打工的地方上学读书,(原来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当然现在还是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是留守儿童。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帮助农民工排忧解难。其一,针对农民工追要工资事件,引导农民工合法维权。相关法律援助机构要在农民工合法维权方面给予帮助,一些职业律师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援助工作义务,一些高校的法学专业学生组织也可以给农民工合法维权提供智力支持。其二,加强农民工普法教育。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诸如,司法工作部门,高校的法学教师,律师等给农民工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这些法律知识讲座还需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就农民工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提供法律知识辅导。其三,尊重劳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农民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他们的汗水换来了城市的美丽,经济的繁荣。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同时劳动光荣的理念也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民工集中工作的部门、社区组织评选优秀劳动者活动,把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业绩良好的农民工评选出来,给他们发奖状并给予物质奖励。相关部门组织颁奖大会,在工厂、社区都宣传他们劳动光荣的事迹。其四,给予农民工人性化关爱。比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近读书的,可以采取租购同权政策,使其满足上学条件,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农民工子弟帮扶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上学读书。对于一些怀孕的女性农民工,要避免其从事高强度、高危险性的劳动,并要保证她定期产检。做好这些细节工作,给予农民工人性化关爱,必将获得农民工在政治认同认同度上的极大提高。
第三,农民工的政治认同必然受到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青年农民工,对外界充满好奇,但又涉世不深,很容易被不良思想所侵袭。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一,重视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可以多样,尽可能贴近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实际,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进入农民工的头脑。比如,可以开展有关农民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采取文艺演出的形式,通过故事打动农民工,所讲的故事都是农民工们所熟悉的,但通过艺术加工、艺术整合使其更具有普遍性。其二,企业文化中要弘扬主旋律,给青年农民工以正面引导。企业文化建设要多从农民工努力工作角度来引导,多从农民工成长成才方面来引导,多从国家鼓励农民工创新创业方面来引导,通过企业文化的渲染引导,农民工对未来充满理想,自然就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其三,搭建文化娱乐平台,抢占舆论传播高地。农民工通常喜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了解信息和娱乐业余生活,我们就在那个方面搭建平台,把农民工们吸引到我们的平台上来。从而减少不良信息传播对农民工的影响。其四,创造条件给农民工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农民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系统学习一些新技术,比如,焊工,钳工,电工等技术,让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能够有充电的机会,能够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知识并增长他们的才干,既可以为他们重新选择就业奠定基础,又可以给他们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服务,这样既可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且是充满对未来希望的业余生活,又能够给日后农民工创新创业作好准备。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开办社区学院,农民工可以系统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如果这些为农民工长远计的事情做好做实了,农民工对组织做这些事情的党政部门定会心存感激,更会使其对政治系统认同度增高。
第四,互联网迅猛发展,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农民工群体在工作之余拿起手机上网浏览信息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在网络信息传播方面更好地吸引农民工、服务农民工,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设计:其一,政府部门需要在净化网络空间方面下大力气,力求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4。其二,为唱响网络主旋律,可以创建一些有关农民工的网站。诸如,创建农民工之家、农民工知心乐园之类的网站。在网上宣扬优秀农民工的动人事迹,树立优秀农民工的榜样,也可以为农民工解决事情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网络先声夺人的技术优势,极大地把农民工吸引到我们周边来。有了正能量网站的努力,农民工就可以减少被不良网站所蒙蔽,进而提升农民工的政治认同度。
第五,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重要问题。农民工因为对社会中的很多方面存在着信任问题,这既使得农民工退缩到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从而也丧失了发展的机遇,又降低了农民工对于政府部门等的信赖度和认同度。因此,我们需要着手来建构信任共同体。其一,建立诚信档案。对于有不诚信行为的要记录进档案,对于他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影响。(当然做这项诚信档案工作在实施前需要作好宣传工作),诚信档案一旦建立起来,至少可以使得谎言和不诚信止于我。让不诚信的事情不至于冤冤相报地发展下去。其二,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农民工需要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公民都需要用法治的手段来惩治诈骗,极大缩小不诚信的活动空间。其三,营造纯正、可信的亲情、友情关系。我们要改变亲戚之间不敢谈钱,朋友之间没有经济上的相互帮助的怪现象。这种亲情因钱的疏远、友情因钱的淡漠都是诚信危机的结果。需要培育纯正、可亲的亲情、友情关系。其四,涉及农民工业务的相关办事机构也要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增强了,农民工在办理事情时的怨愤情绪就会消减,矛盾冲突就会消除。服务机构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其五,增进同业圈、同乡圈、同学圈的诚信活动。农民工对社会产生诚信担忧要在短时间内一下子解决不容易办到,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增进信任度。可以开展在农民工的一系列关系圈内的诚信活动,慢慢扩展开来,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诚信共同体。
第六,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是直接提高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很好途径。农民工具有政治参与的热情,但又有影响其政治参与的一系列因素,要鼓励农民工参与政治就需要解决农民工们的后顾之忧。其一,鼓励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农民工政治参与常常是“心动”而没有“行动”,因此,宣传教育和鼓励就很有必要。这样农民工就不会把自己当作政治活动的局外人了。其二,在农民工集中而又较大的工地或企业,单独设立农民工选举投票点,设立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的场所,开展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社区可以把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融入到社区政治活动中去,在辖区内给统计在册的农民工以参与政治选举活动、政治讨论活动等民主活动的机会,努力把农民工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来。其三,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需要农民工工作单位给予参与政治活动的时间保证。给予农民工请假并不得扣除其在参与政治活动期间的工资,还要给予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往返的交通补贴,不能让参与政治活动的农民工吃亏。其四,在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诸如选举、会议等期间,以及其前期准备期间,给予减轻劳动强度,留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农民工参与政治活动的后顾之忧解除之后,农民工就能够安心地思考问题,从而在参与政治活动中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使得他们政治认同形成和政治认同度得到极大提升。
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形成秘密就在于农民工在就业、生活中同外界接触乃至冲突碰撞的结果。农民工同外界诸如从政府管理部门到工厂企业等单位,从亲戚朋友到工地同事,从现实社会到虚拟网络世界——交往,他们不可避免地同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门的事发生了和发生着一系列的故事。在这些事情中,农民工越是密切地联系着某些事越是对某些事有深入的认识,越是接触了政治的因素越是影响着对政治的种种看法。农民工对于政治系统的认识是外界的活动和农民工不得不进行的活动迫使他们接触和熟悉的,而一旦接触的多了,了解的多了,好的认识或坏的认识也就产生了。政治认同就是在农民工参与政治事件,主动的或者被动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总之,农民工最终是卷入到政治之中——形成的。他们是在关系到他们自身切身利益的事件上认识了政治的,他们或者认同政治系统,或者不认同政治系统,或者认同度高或者认同度低,这都是他们在政治系统投射给他们的巨大阴影所造成的,当政治系统中不良的阴影把他们笼罩在一遍黑暗之中时,他们便不能对这样的政治系统有好感;而当政治系统把他们投射在一遍明媚阳光之下时,他们便真正看到政治系统对于他们来说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极远的又极近的,他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政治系统之中,他们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归属感就油然而生了,他们正向的政治认同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