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锋,石元值,杨向德,杨清霖,季凌飞,方丽,阮建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310008
浙江茶园化肥用量大的问题特别突出[1],不仅造成肥料养分损失严重,茶叶增产提质增收边际效应不断下降,而且对土壤质量、环境造成影响[2-4]。茶园施肥通常以人工开沟、覆土的方式进行,施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地面撒施的施肥方式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做法加剧了肥料养分损失,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
为减少茶园化肥的施用量、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肥效率、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提出了一套能够解决茶园化肥投入量过大、劳动力紧缺的茶园水肥一体化高效施用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化肥减量47%,平均增产19.5%,新梢养分利用率平均增加11.1 个百分点,茶叶品质基本持平,每公顷茶园节本增收2.25 万元[1]。同时通过土壤养分平衡分析,40 cm 深处土壤渗漏液中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100 cm 深处土壤渗漏液中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养分含量比值(100 cm/40 cm)进一步下降,说明淋溶损失的量明显下降[5]。因此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模式下,虽然养分投入减少,但因为水肥协同供应,更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综上所述,“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施肥技术模式,能够实现在化肥用量减少47%的情况下,依然增产、增收、增效,明显降低养分的淋溶损失,有利于减小环境风险,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现介绍该技术模式的实施内容,为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茶农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特异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摘茶园氮肥(纯N计)用量控制在300 kg/hm2以下,大宗绿茶采摘茶园控制在400 kg/hm2以下。
特异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摘茶园磷肥(P2O5)用量不超过90 kg/hm2,大宗绿茶采摘茶园控制在120 kg/hm2以下。
名优绿茶采摘茶园钾肥(K2O)用量不超过90 kg/hm2;特异茶树品种采摘茶园用量可以适当提高,但不超过120 kg/hm2;大宗绿茶采摘茶园控制在150 kg/hm2以下。
名优绿茶、大宗绿茶采摘茶园镁肥(MgO)用量分别控制在30 kg/hm2、40 kg/hm2以下。特异茶树品种采摘茶园视土壤情况确定是否施镁肥。
茶园基肥施用时间一般在10月初,结合机械深施,施肥深度力求达到15 cm以上。
追肥采用滴灌施肥技术,施肥技术参数在不同茶类间有明显差异,如特异茶树品种可适当多次施用(一般年滴灌施肥12~14次),其他茶类可减少使用次数(一般年滴灌施肥6~7次),具体见表1。通过以水带肥、根区施肥,总量控制、分次施用等技术措施,达到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最终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目的。
表1 茶园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参数
滴灌系统运行前,应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施肥后不要立即停止系统运行,应利用清水继续把管道内残留的肥液冲洗干净,以防止滴头堵塞、腐蚀滴灌系统。冬季为防止管道冻裂,应将滴灌系统内的残留水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