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阳生
【摘要】 王仲孚教授说:“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而历史是基础的基础。”历史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基于校本课程进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落实国家2016年9月13日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完成“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历史校本课程 中学历史 开发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023-010
一、“好心茂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潘茂名其名命名为茂名县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最近几年,茂名市委市政府决心把“好心”打造成茂名的一张历史文化和富有现实意义的新名片,“好心茂名”引起了研究的热潮。但是“好心茂名”作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却很少系统地引入校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对“好心茂名”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弥补“好心茂名”历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二、“好心茂名”的底蕴
茂名市既是一座崭新的南方油城,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供重点挖掘历史人物有两位:
其一是潘茂名。潘茂名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在茂名地区广为流传,特别是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治病救人等事迹名留史册。在潘茂名仙逝后,当地人主动纪念并立庙祭祀他,隋初更是以他的名字将他所生活的地区命名为“茂名县”,“茂名”地名的来由,就是一曲充满着爱心的动人篇章,是“好心”之“仁”的体现,是“仁者爱人”的最好证明。
其二是冼夫人,世称岭南“圣母”,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江泽民总书记也赞誉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功不可没,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言传身教,享万民千秋祭祀和景仰。近年来,冼夫人的“好心”精神,把冼夫人忠君爱国、维护统一、民族团结、爱护人民、改造社会的精神炼化、让人民更易记易懂,易于传播。
三、“好心茂名”的文化传承
“好心茂名”是茂名市近年来打造的地方文化品牌。从历史角度来看,茂名本是古百越之地,从开发到发展,有一个吸收外来文化,吸纳各方的胸怀。俚族的冼夫人与汉族高凉太守冯宝的联姻,就是民族融合的一个著名例子。
四、茂名中学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困境
茂名是一座经济落后的城市,因受经济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各级学校对校本课程的教育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广大学校在校本课程在开发上困难重重。经过分析、实践发现历史校本课程构建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还很难转变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只是以考试为主要评判标准,校本教材并不是中高考的考试内容,因此大部分学校并未将历史校本课程作为完全独立的课程,即使有部分学校开始开展历史校本教材的研究编写,也因学校的不重视而导致经费的严重不足,严重打击了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和实施教师的积极性。
(二)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时间的冲突
学校的重中之重是升学率,为了升学率,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很多学校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应付,即使有些学校开始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受到时间的限制,学校的课程总是优先满足应试科目的安排,可以用来上历史校本课程的时间微乎其微。
(三)家长不理解、不支持
家长的最大目标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成绩衡量子女的前程就是成绩,缺乏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关注,他们不能认识到历史校本课程能带给孩子的思想和道德情操上的陶冶,以及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教师能力欠缺,缺乏开发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学习新知识的本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有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的意识,这样才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利进行。
五、茂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一)将校本课程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深入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实际情况,通过对校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有利因素作为切入点,以立促破,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在经过试点并积累相当经验之后逐步推开,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考试制度
改革考试内容。考试要以教学大纲为根本出发点,考试内容应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学习。
(三)加大对农村中学教育经费的投入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基础,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良好条件,解决教师编写和实施校本教材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师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的能力
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角色之一。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专业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开发。具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途径如下:
1.校外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短期的专业集训学习、积极到开展历史校本课程比较成功的学校考察、调研,邀请校外专家的指导等。
2.努力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仍将取决于教师自身,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自我反思以及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调控等过程和手段来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并且教师经常性、系统性地开展自学,学习与课程开发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本文系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茂名地区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立项号:2016YQJK201)的推广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徐玉珍著:《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旭东著:《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何成泽,《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质》,《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4]腾飞、何桂宏,《校本课程开发:困难与出路》,《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8月第9卷.
[5]孙东,赵欣.农村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E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