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丰,孔俊俊,巴 淼,刘龙飞
(常熟理工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常熟理工学院作为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贯穿和落实学校确立的“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始终贯彻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适应用的人才培养方针,本科培养阶段突出工程素质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满足区域新材料企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认知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向本专业新入学的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入学之初就能明确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了解自己将来会成为怎样的技术人才,以及成为此类技术型人才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有哪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简史、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材料类及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就业情况等。并通过材料领域发展动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从事与材料相关的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以成果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切入点,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1]。成果导向教育为工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育理念[2]。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原名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专业,原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结合地方经济特殊形势,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结合业界需求与专业发展实际,单独的高分子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区域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在结合专业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专业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培养目标中增加树脂基复合材料方向。基于OBE的产出导向理念,为培养高分子材料及树脂基复合材料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课》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学习成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做了如下调整: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向本专业新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入学之初就明确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区域高新材料产业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品质管控、生产现场技术支持与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定位。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善教学模式、充实考核方式,本课程预计达到的学习成果主要有两项:
(1)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清楚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尤其是了解环境友好材料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理解可持续性材料的研究、生产、使用全过程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卓越工程师计划,熟悉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了解国内外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材料相关行业的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高分子材料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创新能力。
专业指导课程主要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加清晰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确学科定位和培养方向,为将来从事与材料相关的工作奠定主要的思想基础,在《高分子材料专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在课程的初始阶段,以人类文明发展为故事线为学生讲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以现实生活中使用到的材料的发展变化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材料在人类文明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讲主要为学生介绍新材料的发展,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纳米材料”、“5G生活”、“碳纤维”、“人造器官”、“磁悬浮”等名词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地介绍新型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之后,为学生重点解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方向有更加真实的认识与感受,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吸收和理解。第四讲为学生介绍本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让其对本科培养期间需学习的知识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非专业技能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后续对本专业相关就业领域、考研方向及相关院校的介绍,学生可以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初步的规划,为将来的就业与考研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保留了原置课程中优秀校友讲座及实验、实训平台参观的内容,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真实的实践生产环节,在参观过程中多与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实训平台参观过程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又能弥补课堂理论知识的不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完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课》吸取了传统教师讲授、PPT展示、课堂讨论与课后思考相结合的直观式教学模式,同时还增加了线上教学的云班课辅助上课模式[4]。通过与云班课优质的网络资源相结合,教师在课前发布教学资源供学生预习,并可在云班课中上传材料与课程领域相关的科普视频、优秀纪录片等,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云班课中签到、轻直播、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活动的设置,可以帮助教师随时随地的督导学生的出勤状况,上课听课表现,并开展课中及课后活动,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5-6]。云班课中作业活动的分组功能,帮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价,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及相互学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印象。
期末总结报告是考察学生对认知性课程整体知识综合理解、运用分析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限定选题范围,指定报告写作要求,让学生提交课程总结报告,不仅能够较为准确的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把握与理解,同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加深其对课程的理解与思考。同时结合了云班课的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课改方式,可以打破期末成绩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笼统概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云班课中设置多种多样的资源观看、讨论活动、头脑风暴、课后作业、章节测试,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经验值、作业评分、章节测试成绩、教师点赞加成来综合考评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做到有据可依,有史可查。
OBE理念下的产出导向理念,不断推进工科教育方式的完善与发展,完善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技术人才的教学模式。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教学改革,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进行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确学科定位,了解材料领域发展动态,激发其学习兴趣,争取成为既可以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管理、经营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