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杰,齐振宏,杨彩艳,黄炜虹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通过大面积推广石油农业,粮食产量在短期内有所提高[1],由此却造成了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2]。对此,《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指出, 有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进一步指出,政府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由此可见,有效转变石油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农业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进行农业生产[3],已有学者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政府促进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建议。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葛继红等[4]以秸秆还田为例,探究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农户风险认知等因素对其采纳意愿的影响,其中,户主年龄、家庭中劳动力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其采纳意愿,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参加技术培训、是否村干部等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文长存等[5]以测土配方技术为例,研究农户现有种植规模、资源禀赋、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等因素对其采纳测土配方技术的影响;喻永红等[6]以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研究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掌握程度、经济效益预期和邻里效应认知等因素对其采纳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此外,蔡荣等[7]以少耕抛秧技术为例,研究基础设施、交通便捷程度、政府技术培训、政策性扶持和补贴等因素对其采纳少耕抛秧技术的影响。
稻虾共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种养技术[8],该技术通过在水稻田四周挖环形沟用于小龙虾生长和培育虾苗,中间田块进行水稻种植,小龙虾生长初期投喂适量的人工饵料,随着小龙虾的不断生长,水稻田中的部分杂草和害虫会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9]。因此,稻虾共养有利于节省单一养虾带来的饵料成本和单一种植水稻带来的化肥成本,实现了“排泄物肥田,稻虾共同生长”的效果,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综合来看,现有学者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较为丰富,但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完善:(1)在具体研究对象上,目前学者关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以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少耕抛秧技术和秸秆覆盖技术为主进行分析,以稻虾共养技术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关于影响稻虾共养技术推广的相关文献也较少。(2)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大多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其反映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做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文以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为例,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进行分析,多元有序回归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对采纳意愿进行描述。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如何?第二,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稻虾共养技术推广、提高农户采纳意愿和生产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
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实践者,生态农业技术只有被农户认知、采纳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才有可能实现该技术的预期作用[10]。而稻虾共养技术从推广到农户采纳的过程中,同样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农户个体因素来看,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农户个体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可能会不同[1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农户个体特征因素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其次,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还可能会受到其经营特征的影响,一方面,当农户现有种植规模较小时,其进行扩大种植规模过程中面临的约束条件相对较多。同时,耕地块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当农户现有耕地规模一定时,耕地块数越多,意味着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因此越不利于规模化生产[12]。另一方面,随着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增加,农户可能会增加更多的资金进行农业投资,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促进农业收入的增加,许庆等[13]通过研究也证实了农户现有经营规模、耕地块数和农业纯收入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最后,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也可能会影响其采纳意愿,探究其原因,如果农户认为采纳该技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时,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收益的增长,会更倾向于采纳该技术;同时,我国农村邻里关系也很重要,曾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14],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邻里之间通过交流,对信息扩散有促进作用。因此,当邻里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较多时,在邻里示范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其他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从而使其他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方迎风等[15]研究也表明,周围邻居的生产决策行为存在一定的示范性作用。但是,由于邻里之间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部分信息获取存在不完整和滞后性,为了解决农户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政府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提高农户对新生产技术的了解,为农户获取有效信息提供指导,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农户对新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因此,政府政策性支持可能会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起到推动作用[16]。
已有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中,男性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意愿相比女性要高[17],这是因为男性一般从事户外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多,对能够节约资源的农业生产技术更为关注,而稻虾共养技术有效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源的节约[18]。因此,本文预期男性户主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可能比女性户主要高;此外,老龄劳动力且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时间越长,会越倾向于采纳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9],同时,老龄劳动力学习新生产技术的能力较低,这意味着,老龄劳动力可能不利于新生产技术的推广[20]。主要原因在于,与青年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虽然经验丰富,但其接受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较低。通常情况下,一项新技术从推广到应用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老龄劳动力的学习能力都低于年轻劳动力[21];但是,家庭成员中有人担任本村村干部,意味着接受政府和农技站技术陪训的机会增加,因此对稻虾共养技术有比较全面的认知,进而促进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纳意愿[10]。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性别差异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相比女性,男性户主更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
H1b:户主年龄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越大,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低。
H1c:是否村干部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普通农户,村干部更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
稻虾共养通过在水稻田四周开挖虾沟用于小龙虾生长,中间田块进行水稻种植,以此实现水稻和小龙虾互利共生[22]。虞为等[23]研究表明,稻虾共养只有选择地势比较平坦,土地规模较大的田块进行种养,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分析其原因,地势比较平坦的田块能够实现虾沟内充分注水,防止在注水时因地势不平造成虾沟崩塌,同时,影响稻虾共养经济效益的另一因素是农户现有种植规模,当农户种植规模较小时,大型农业机械等无法得到有效利用[24]。因此,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在此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吕挺等[25]研究表明,耕地细碎化程度会限制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现,分析其原因,农业机械在小规模地块上作业时存在转向次数较多、操作困难等问题,导致劳动时间成本和机械使用成本较高[26]。家庭农业纯收入较高的农户,会更加关注能够对其收入产生影响的农业生产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收益最大化[27]。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种植规模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种植规模越大,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高。
H2b:耕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负向影响,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低。
H2c:家庭农业纯收入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业纯收入越高,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高。
一般情况下,农户越了解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该技术的意愿就会越高[28];同时,根据“理性农户”理论[29],农户在进行生产决策时主要关注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两方面,若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农户采纳该技术的意愿会较高。因此,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之一是该技术的获利性,另外,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获取渠道有限,因此,农户在生产决策时会参照邻里其他农户的生产行为。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邻里间进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降低了农户之间信息沟通的障碍,对稻虾共养技术的推广有促进作用[30]。另一方面,农户通过向周围邻居学习,可以掌握种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因此,在邻里效应的作用下,有利于促进周围其他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认知程度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程度越高,采纳该技术的意愿越高。
H3b:经济效益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经济效益预期越高,采纳该技术的意愿越高。
H3c:邻里效应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邻里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越多,周围其他农户采纳该技术的意愿越高。
政府进行稻虾共养技术推广是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因为政府进行推广有利于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全面认知,降低农户决策风险,从而会增加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已有研究表明,农户对政府技术支持的满意度越高,就越倾向于采纳该技术,此外,稻虾共养技术前期需要较多的资本投入[31],由于农户所积累的生产资金有限,仅仅依靠农户积累的资金进行生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政府进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不仅能够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4a:政府技术培训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加政府技术培训次数越多,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高。
H4b:政府政策支持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接受政府政策支持越多,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高。
H4c:政府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越多,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高。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7~8月对长江中下游湖北和江苏两省展开的“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为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本次调查内容涵盖农户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种养技术认知、投入产出和其他方面的调查,为了较全面地获取农业生产信息,本次调研整体抽样方案选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随机抽取湖北省和江苏省为本次调研地区;其次,在江苏省随机选取盱眙县和兴化市为样本县,湖北省随机选取黄梅县、监利县、钟祥市和潜江为样本县;最后,在确定的6个县(市)中随机抽取大约100个农户家庭作为最终调查对象。此次调研共获得问卷600份,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剔除前后逻辑不通的问卷后,最终选取有效问卷592份,问卷有效率为98.67%。
本文以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比较不同解释变量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由于被解释变量为有序分类变量,根据模型构建和拟合效果,最终采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进行分析,该模型的具体表达式为:
(1)
其中:β0j是反应变量各类中截距α和未知门槛uj的综合,pi表示不同农户的采纳概率,βk表示不同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k表示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决策的个体特征变量、生产经营特征变量、信息认知特征变量和政策支持特征变量,K表示第K个自变量,k=1,2,3,…,12;j=1,2,3,4,5。
2.3.1 被解释变量
本文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通过题项“您今后想要(继续)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吗”?并用五点量表进行测量,分别是完全不愿意,赋值为1;不太愿意,赋值为2;一般,赋值为3;比较愿意,赋值为4;非常愿意,赋值为5。
2.3.2 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共分为4个维度的潜在变量,对不同维度的潜在变量选取如下:(1)农户个体变量。包括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现在(曾经)担任村干部,主要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户采纳意愿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并根据影响系数判断不同因素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方向;(2)农业经营变量。该类变量包括农户现有种植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和2017年家庭农业纯收入;(3)信息认知变量。包括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经济效益预期和邻里效应,探究不同农户个体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程度和经济效益预期存在差异时,是否会影响其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4)政府政策支持变量。该类变量包括政府对稻虾共养技术的技术培训、政策性支持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具体变量说明与赋值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续)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课题组调查
通过分析样本的基本特征可知(如表1所示),农户整体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较高,均值为3.70,但标准差为1.29,说明不同农户个体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差异较大,需要继续探究可能对农户采纳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户主以男性为主,占本次调研样本的62%;目前种养农户的年龄较高,户主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农户现有种植规模平均值在46亩左右,但存在较大的差异(标准差为116.97),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种植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和农业纯收入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经济效益预期和邻里效应等均值都大于3,说明农户整体对稻虾共养技术有比较高的认知和经济效益预期;但农户对政府有关稻虾共养技术的培训、政策性支持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满意度均值较低。
表2 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情况
通过表2数据可知,有5.07%的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持完全不愿意采纳态度,有4.05%的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持不太愿意采纳态度,有15.20%的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持一般采纳意愿,他们没有明确表示不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也没有明确表示自己今后想要采纳该技术,总体持一种观望态度。初步分析可得,有75.68%的农户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由此可见,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较高。但是,也有24.32%的农户不愿意或者不确定是否要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
为确保回归分析有效,在进行多元有序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应进行“平行线检验”,通过平行线检验之后,通过分析参数估计值判断是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一般认为,平行线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时,即认为通过了平行线检验,可以进行多元有序回归分析。具体分析见表3。
表3 参数估计值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通过分析表3数据可知,平行线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230,大于0.05,数据分析通过了平行线检验。模型拟合度的显著性为0.000,因此,本次有序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适合进一步分析。
3.2.1 农户个体变量
(1)男性户主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a通过了检验,与预期结果一致。根据本文统计结果,家庭结构中男性户主占比62%,在农村农业生产中,通常以“女主内,男主外”进行劳动分工,因此男性从事户外农业生产劳动的时间较多,对不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了解的机会较多,因此男性户主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会更高一些。(2)户主年龄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假设H1b通过了检验,与预期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稻虾共养在日常管理方面要求较高,而年龄较大的农户一般身体素质较差,无法有效完成日常管理,课题组实地调研发现,年龄较大的农户学习稻虾共养技术的动力也更弱,因为花费相同的学习时间,年龄较大的农户受益时间远低于年轻人。因此,年龄越大的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越低。(3)家庭成员中有人担任村干部对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c通过了验证,与预期结果一致。其原因是:村干部接受政府培训的机会较多,其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相比普通农户较为全面,同时,村干部通过政府技术培训,更加全面地掌握了从事稻虾共养的技术要求。因此,家庭成员中有人担任村干部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
3.2.2 农业经营变量
(1)种植规模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a通过了检验。分析其原因,农户现有种植规模越大,通过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越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增加,而稻虾共养技术相比单一养虾或单一种植水稻而言,该技术利用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之间相互补充原理,通过“虾粪肥田,稻虾共生”实现资源节约,并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提高机械化投入效率,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增加;(2)耕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假设H2b通过了检验。课题组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规模化生产,具体体现在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作,例如联合收割机、耕地机等机械作业,从而限制了农业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会负向影响农户的采纳意愿;(3)农业纯收入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c通过了检验。对于农业纯收入较高的农户而言,其对农业收入的期望值和重视程度更高,更加注重采用新生产技术进一步促进农业纯收入的增加,而稻虾共养技术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稳粮增收”,因此,农业纯收入较高的农户更愿意采纳稻虾共养技术。
3.2.3 信息认知变量
(1)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假设H3a通过了检验,与预期结果一致。表明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了解的越多,采纳该技术的意愿会越高。但课题组调研发现,农户由于学习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对稻虾共养模式的采纳意愿。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信息的认知,农技推广部门应向农户传播全面客观的种养技术信息,通过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2)经济效益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3b通过了检验。通常情况下,在家务农的农户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农产品和农业经济作物,因此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当农户预期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时,在“理性农户”理论下会提高其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3)邻里效应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假设H3c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分析其原因,农户居住都是根据一定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居住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会和亲戚朋友、周围邻居有较多的联系,通过互相联系增加了对亲戚朋友和周围邻居的信息交流,从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相互信任。同时,周围农户也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农业生产方面的信息,在自己做决策时会听取周围邻居的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和行为选择。因此,邻里效应会提高其他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
3.2.4 政策支持变量
(1)政府技术培训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假设H4a没有通过检验,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根据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当地政府进行技术指导和农户需求之间存在“缺口”现象,具体体现在政府农技推广员没有深入了解农户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此外,推广稻虾共养技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农技推广员根据农户不同阶段的技术需求,不断纠正技术应用偏差,进一步提高推广稻虾共养技术的适用性。(2)政府政策支持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假设H4b没有通过检验。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有促进作用[32],但也存在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支持不足、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政府关于稻虾共养的政策性支持没有实现预期作用。(3)农业补贴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假设H4c没有通过检验。我国自2014年以来全面取消农业税收,并逐步建立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短期内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农业补贴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补贴金额较少,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机制不规范,导致农业补贴政策没有实现预期激励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政府推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没有作用,而是进一步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增加对稻虾共养农户的经济支持,让政府的经济支持成为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外部动力。
本文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农业经营特征、信息认知特征和政策支持特征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比较高,占总体比例的75.68%,农户个体因素中,男性户主、拥有村干部身份的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更高,但是,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随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农业生产经营中,农户现有种植规模越大,家庭农业纯收入越高,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会越高,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会抑制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3)信息认知变量中,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认知越高,认为该技术经济效益越好,会越愿意采纳该技术。同时,当周围较多的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时,在邻里效应的作用下会增加其他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纳意愿;(4)政策支持因素中,政府技术培训、政策性支持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影响程度均不显著。根据课题组调研,农户对政府关于稻虾共养技术的培训并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政府提供的技术适用性不高,缺乏和农户之间的交流反馈机制。
(1)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年轻一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稻虾共养技术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较高,但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较高,因此不利于稻虾共养技术推广,同时,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稻虾共养技术生产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提高农户农业生产规模,有利于增加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2)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政府应积极宣传稻虾共养方面的知识,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根据农户的需求提供适用性生产技术,设立稻虾共养示范户,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农户掌握稻虾共养技术,提高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意愿;(3)充分发挥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农户由于缺少技术指导,导致生产过程中投入过高,产出相对较低,从而给稻虾共养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技推广部门应多进行几次技术培训和指导,降低农户种养技术风险,提高种养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