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2020-02-19 04:48:34周晓燕向楚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图书馆社区

周晓燕,向楚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1 引言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存在贫困和反贫困问题。扶贫也被称为“减轻贫困(poverty reduction&poverty alleviation)。[1]早在 2010 年,联合国就发布了一份关于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议,强调了文化对于消除贫困的重要作用。文化扶贫是国际上扶贫的一个重要策略,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单位,更是开展文化扶贫不可或缺的力量。非洲各国认为文化建设是消除贫困的重要策略,把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图书馆事业作为文化扶贫的一项重要方针。[2]

2 非洲地区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现状

2018年 6月 10日,笔者选用 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Library genesis外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来源,用三组检索词进行检索,第一组检索词为“Africa Library”+“Poverty Alleviation”,第二组检索词为“Africa Library”+“Literacy”,第三组检索词为“Africa Library”+“Poverty Reduction”。由于非洲很多国家使用非英语语言,收集到的相关英文文献不是很多。通过主题检索,共检索出102篇英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除去与非洲地区图书馆文化扶贫不相关、重复、及相关度不大的文献后,共获得有效文献21篇。笔者对上述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国别进行统计,以期了解非洲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现状。

2.1 研究国别统计

图1 非洲图书馆文化扶贫相关文献国别统计图

从图1可以看出,有关非洲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文献总共涉及七个国家,文献最多的国家是尼日利亚(10篇,约48%),其次是南非(5篇,约24%),这两个国家是非洲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促进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也在进行相关扶贫任务,其中,图书馆文化扶贫是其重要扶贫策略之一。而纳米比亚等五国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很少(共6篇,约28%),这与这些国家贫困人口较多和经济落后有很大关系,其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2.2 发表年份统计

图2 非洲地区图书馆文化扶贫相关文献年代分布统计图

从图2可以看出,从1981年到2018年,非洲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论文一共有21篇,较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1983年,由尼日利亚教授Adimorah E.N.O发表的“Usersand their information needsin Nigeria.The caseof Imo State Public Libraries”一文。20世纪 80年代,非洲有关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较少,仅3篇文献;上世纪90年代,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有所增加;21世纪以后,研究论文较少。

3 非洲五国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策略

近年来,非洲关于图书馆扶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2006年,纳米比亚大学教授Kingo Mchombu提出发展图书馆、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和减少贫困是非洲发展的三大关键,他通过对马拉维、埃塞俄比亚和美洲的秘鲁图书馆扶贫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在贫困地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在减贫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扶贫图书馆的建立能确保农村和城市贫困对象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发展信息。[3]可见,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对于非洲不同的贫困地区来说,由于各国本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现有资源等差异,图书馆进行文化扶贫的策略也是各不相同。笔者根据非洲经济发展程度和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特点,从检索文献中选取了非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尼日利亚和南非,经济发展由繁荣转为衰退的津巴布韦,针对游牧民族实施图书馆文化扶贫的肯尼亚,以及曾被国家货币基金组织评为非洲最贫困国家的马拉维。这五个国家较为客观地体现了非洲国家进行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整体状态,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将依据其基本国情,从国家、政府和行业等角度研究其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

3.1 尼日利亚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第一人口大国,经济水平较其他非洲国家较好。但超过75%的人口任居住在农村地区,主要从事自给农业,识字率很低且生活较贫困。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早在1982年,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就通过图书馆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4]尼日利亚图书馆扫盲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尤其关注农村人口的文化扶贫问题,从扶贫对象所需的信息源、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三个方面着手,在国家政府背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图书馆文化扶贫。

3.1.1 精准感知扶贫对象信息需求

尼日利亚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之一就是精准感知扶贫对象的信息需求,即通过对占贫困人口多数的农村人口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使得图书馆能更加准确为贫困对象提供相对应的扶贫策略,从而实现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尼日利亚教授Beatrice O-labimpe Aboyade[5]和 Felicia Adetowun Ogunsheye[6]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尼日利亚贫困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通过感知信息需求,从而归纳出亟须扶贫的行业信息。笔者经分析整理,发现尼日利亚贫困农村人口的信息需求大致分为如图3所示的四个方面。[7]

图3 尼日利亚贫困农村人口信息需求统计图

在对农村贫困对象的信息需求进行精准统计的基础上,尼日利亚学者Bappah Magaji Abubakar提出公共图书馆可以为农民提供关于其所需信息,如土壤类型、年降雨量、现代农业方法、灌溉农业、种植模式和作物保护等方面的信息。[8]农民通过图书馆学习相关农业知识来改进农业耕作方式,通过农业知识的专项扶贫,有利于提高其收入水平,进而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比例。

3.1.2 文化机构统筹安排,进行图书馆扶贫信息资源的选择加工

尼日利亚贫困人口通常识字水平不高,因此,书本类印刷材料并不适用于文盲或者半文盲人口的信息获取。[9]图书馆对扶贫信息资源应以特殊格式进行重新包装,即图书馆除了以纸板印刷资料的形式提供信息,还可以通过将信息以视频、音频、图片或者电子资源的格式传递给低文化水平的贫困人口,以便解决贫困对象的阅读障碍问题。学者Beatrice Olabimpe Aboyade所倡导的如大学类文化机构对扶贫信息进行重新包装,即扶贫信息收集、设计、改造、重组、和传播,同时将扶贫人口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也考虑在内。[5]学者CPCOnwubiko将扶贫信息重新包装过程分为扶贫用户需求研究;信息源选择;信息内容评估;信息内容重组。[10]学者Rose Bini Okiy认为重新包装的扶贫信息尽量使用当地语言进行编写,如用简体英文和当地语言编写的教育和娱乐方面的电影、幻灯片和小册子。他指出海报较适合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水平,海报可以提供有关健康,政治,农业等各种类型的信息。[11]如可以利用海报宣传关于婴儿护理、施用肥料以及操作农场设备的知识。

3.1.3 结合地方政府力量,选择适合扶贫对象的文化传播渠道

过去,尼日利亚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带有殖民地色彩,其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大多是过时的外文文献。[12]这种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传播方式显然不适合有语言阅读障碍的低文化贫困人口,因此,图书馆选择适合贫困人口的文化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尼日利亚学者Gbadebo Oyeniran Oyelekan提出,图书馆可以借助尼日利亚当地部落酋长等土著领导者的力量进行图书馆文化扶贫,即图书馆员可以让当地村长、部落领袖、社区负责人、牧师等把相关信息传达给扶贫对象。[4]学者Roger W.Sharland认为这种通过当地领导者传播的图书馆文化信息更加具有信服力,增强了信息交流的有效性。[13]图书馆借助当地领导力量进行文化传播,使得其所传递信息更好被当地居民理解并且有效的克服了语言障碍,拉近了与扶贫对象的距离,从而能更好的实现图书馆文化扶贫。尼日利亚图书馆借助当地领导者进行文化扶贫的方式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借鉴意义。

3.2 南非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南非属于世界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排名第二的国家。由于与西方文明的长时间融入,其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然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黑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很多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南非人口,仍然处于信息与经济双重贫困的状态。2018年,南非学者Karla J.Strand和Johannes Britz将信息贫困定义为:在特定情况下,人们缺乏获取、交流、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14]而图书馆可以使人们免费获取所需信息,培养人们相应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南非图书馆文化扶贫旨在提高公民文化水平,缩小“数字时代”公民文化素质鸿沟。

3.2.1 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文化扶贫策略

南非图书馆采取了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文化扶贫策略,即图书馆通过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教用户如何获取和使用电子信息,协助用户填写各种政府表格,帮助用户浏览和理解政府网站信息。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信息获取与使用的能力。[15]南非学者Alan G.Cobley指出南非图书馆通过电子政务促进了南非政府减贫计划—《黑人经济振兴法案》的实施。“黑人经济振兴法案”即为允许中小企业获得有关商业,政府以及贷款等方面的信息,保障了黑人在就业、贷款、股权收购、竞标等方面可以享受法定的优先权利。[16]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阻碍黑人发展的种族歧视不断消除,对于扶贫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图书馆和电子政务密不可分,南非学者Stephen M.Mutula认为政府在线服务中的书目网络服务使得图书馆成为电子政务实施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指出图书馆可以利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提高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17]通过电子政务,有利于消除南非城市和农村之间不断扩大的数字鸿沟。

3.2.2 通过多样的图书馆外展服务扶贫

图书馆外展服务扶贫,即图书馆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帮扶的农村社区)以展览、会议、车间或者移动货车等形式进行的文化扶贫活动,[8]如乡村图书展览之类的活动。学者Christine Stilwell在中介绍了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公共图书馆外展服务扶贫的例子,即利用载有500本书籍的滑轮马车为边远贫困地区的人们发放相关书籍,进行文化传播。[18]学者Genevieve Hart介绍了开普敦郊区图书馆利用网站宣传募集资金,通过雇佣75名志愿者举办“外展”扶贫活动。扶贫外展项目包括计算机扫盲课程、识字班、家长支持小组、商业技能培训班、艺术俱乐部、家庭作业俱乐部、培养女孩自尊的女孩俱乐部、将不同文化的孩子聚集在一起的友谊俱乐部,以及科萨语学习课程。[19]

通过图书馆外展服务扶贫的形式,居住在贫困地区的人们有了学习新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机会,贫困人口对未来有美好憧憬,从而更好地把握图书馆外展的机会进行自我文化水平提升和各种技能的学习。

3.3 肯尼亚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肯尼亚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一直是非洲地区的贫困国家。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是其国名经济三大支柱。然而肯尼亚东北部位置偏远,气候和地形条件恶劣,以游牧部落为主的村落大多基础设施落后,通讯交通十分不便,且学校较少,文盲率为85.3%,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成了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20]因此政府针对以游牧业为主的贫困人口,采取了以骆驼为交通工具的移动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因为骆驼能够克服肯尼亚的地域环境的约束帮助图书馆开展文化扶贫,将现代文明送去现代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地方。因此,肯尼亚图书馆扶贫特色是通过骆驼移动图书馆对其贫困游牧民族进行扶贫。

1996年10月,肯尼亚国家图书馆加里萨分部负责人Wyclife Oloch创办了骆驼移动图书馆,即骆驼图书馆服务(CLS)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肯尼亚东北部的牧民(尤其是孩子们),解决图书借阅困难问题。项目内容包括:周一到周四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将书和其他资料装入4个箱子,大约可以装300本书,然后将这些箱子由3只骆驼运载分发给不同村落的人们,周五到周日骆驼被放去喂养或诊疗。该项目成员有移动图书管理员领导、骆驼骑手、牧民和两名辅助专业人员。骆驼图书馆的资料是图书馆官员专门精心挑选的,以满足该地区人们的需求,书籍语言包括当地方言,英语和斯瓦希里语。[21]肯尼亚学者Richard Masaranga Atuti、JRIkoja-Odongo通过对肯尼亚东北部Garisa区的人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证明了骆驼是将图书馆服务扩展到游牧民族的最有效方式,这种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提高了牧民的文化水平。[22]

目前,骆驼移动图书馆仍在运行,骆驼移动图书馆用牧民非常熟悉的动物来运输图书,有效地了促进人们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在机构建筑或西方的移动图书车的基础上,很好的适应了当地人们的需求。这种移动图书馆的方式使得扶贫方式更加灵活,即使是在沙漠地区,也能将文化扶贫深入底层,坚持到底。这种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对我国内蒙古类游牧民族脱贫具有借鉴意义。

3.4 马拉维国家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马拉维为农业国家,全国约86%人口从事农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上严重依赖国际援助。而图书馆扶贫项目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充足的资金支持,除了政府的援助,来自其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也同样重要。马拉维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是重点关注卫生、农业、教育三个行业。

在IDRC(国际开发研中心)的赞助下,马拉维国家图书馆和奇旺巴社区共同建立了马拉维奇巴旺信息资源中心来进行文化扶贫服务。[23]扶贫项目包括:农业部门、社区发展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作者经常在信息中心进行相关农业、健康主题内容的会谈;开展传统的象棋、戏剧、青年和妇女俱乐部等活动弥补农村文化和娱乐设施的贫乏;建立文化扫盲班;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如教育材料和关于当地农业、卫生和文化学习的宣传小册子;通过定期组织收看收听免费视频节目和广播节目扶贫。该项目在第一阶段结束时进行了相关评估,以更好地制定适合扶贫对象需求的扶贫方案,下表是学者Kingo Mchombu通过对马拉维奇巴旺社区的120人针对图书馆提供的有关健康、农业、教育三大行业的信息是否有用进行的信息成效评估图。[24]

表 马拉维图书馆社区合作扶贫项目信息成效评估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健康领域,33%的受访者认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了他们对艾滋病和其他性病、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孕产妇和儿童护理等方面的认识;7%的受访者认为这些信息没有多大用处。在农业领域,29%的受访者认为农业信息帮助他们改善了农业技术,如施用化肥,改良牲畜饲养,采用新的作物轮作方法,加深对森林砍伐,作物病害和土壤侵蚀的了解;4%的受访者认为这些信息与真实农业情况相差太大,没有用处。在教育领域,25%的受访者说他们曾使用过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如支持和保持识字技能,参加学习课程和阅读相关书籍,考虑孩子(尤其女孩子)接收教育的必要性;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教育信息用处不大。总体上来说,虽然大多数受访者的信息获取意识比较落后,但是图书馆文化扶贫提供的信息是精准、富有实效果的。

图书馆通过与社区进行合作扶贫,有利于扶贫项目深入到贫困人口生活中最相关的行业,强化了人们对社区信息的理解,增强了社区人们的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人们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新技能。扶贫项目信息有用性的评估使得图书馆可以更加精准的为贫困人口提供其所需知识,不断增强扶贫对象的信息获取意识,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和社区合作进一步开展文化扶贫。

3.5 津巴布韦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曾经是南部非洲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津巴布韦沦为世界穷国。津巴布韦的农业是其经济重要支柱,而农业是贫困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农业有关的各种问题对于贫困对象则显得尤为重要。津巴布韦学者Jenny C.Aker和Isaac M.Mbiti提出建立相关农业信息系统解决贫困农民的信息获取难等问题。[25]这种经过图书馆专业人员建立的农业信息系统,能为贫困人口提供准确和安全的农业信息服务。同时,这种方法加强了贫困人口进行文化学习的信心,也提高了其学习相关农业技能的能力,使得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解决自己经济来源问题。

津巴布韦学者Collence Takaingenhamo Chisita、The mbani Malapela认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在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可以为贫困农民提供相关电子农业图书馆服务进行文化扶贫。津巴布韦大学图书馆与当地农业合作技术中心进行合作,给农民提供间接的参考信息服务:问答服务(QAS),即农民将农业信息请求邮寄到津巴布韦图书馆,由相关图书馆员咨询农业部门专家后,再将电子版资源打印送回给农民。[26]而后又进行了QAS版本的更新,可以提供即时通信服务。图书馆为乡村贫困小农提供电子农业图书馆服务的扶贫策略能够加强促进农业生产信息的传播,这非常有助于解决农民脱贫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也使得贫困农民的生产问题得到专业和即时的解决。

综上可见,非洲五国的国情是:贫困人口在经济、卫生、文化等方面水平较低,文盲和艾滋病携带者较多,其开展图书馆文化扶贫很大程度是为了进一步扫除文盲和普及健康医疗知识。图书馆文化扶贫方面的策略研究很多是从国家,政府和行业层面进行设计的,重视从国情出发对扶贫对象需求的研究和细分(如对关系贫困人口生存根本的农业行业信息进行细分),而后选择适用于特定贫困对象的扶贫渠道和资源,有利于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图书馆与社区协同合作开展文化扶贫项目,并对扶贫项目信息实效进行评估,能更好地对扶贫项目进行动态调控,从而加强贫困人口的信息获取意识;图书馆与电子政务相结合的文化扶贫策略,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图书馆根据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于当地贫困人口易接受的文化扶贫策略,如骆驼移动图书馆的使用,使得居住在偏远牧区的贫困人口也能进行知识文化学习,以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非洲五国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比较注重在了解贫困地区人口和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实施具体的特色扶贫项目和个性化扶贫策略。

4 非洲地区图书馆文化扶贫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集中在2000年以后,且大多是根据图书馆主体的不同来实施相关扶贫策略的,主要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个角度,对图书馆文化扶贫策略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探索。尹莉等人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综述中,通过关键词共现方法发现“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其扶贫的具体策略有如送书下乡、捐赠物品等。[27]高校图书馆则是从辅助地位开展文化扶贫项目,提供阅读辅导、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如丁明霞提到喀什大学在参与文化扶贫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图书进乡村”、建设基础图书室、农家书屋和文化站等活动。[28]然而扶贫措施缺乏从根据扶贫对象本身需求而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大多处于提供书籍等传统扶贫措施,利用科技进行扶贫的较少。我国是风俗各异的多民族国家,农村贫困人口对图书的阅读能力较弱,常住人口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青壮年多进城务工,农村图书馆类文化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图书馆可以与城市社区等进行文化合作扶贫,进一步增加社会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提升扶贫效率。非洲五国开展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策略,给我国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4.1 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提供个性化扶贫服务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个民族文化习俗多种多样。我国图书馆更应当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文化“精准”扶贫,即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的精准识别。首先,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需求,然后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扶贫项目。如对阅读能力较低的贫困农民来说,图书馆可为其提供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农业知识画册、视频、音频等简单易懂的资料。这种“精准”式文化扶贫策略使得图书馆扶贫项目与扶贫对象的需要更加匹配,使得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各个环节更加深入基层。

4.2 图书馆与社区合作扶贫,深入基层

居民社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图书馆在扶贫过程中,可以与当地居民社区进行合作。如在社区建立图书馆文化扶贫站点,根据每个社区扶贫对象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定期在社区开展相应的文化知识技能培训和免费发放书籍或借阅活动,并且对社区图书馆扶贫服务进行评估,为扶贫对象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图书馆与社区合作扶贫使得贫困对象接收文化教育的方式更加便利,为整个社区增加了活力,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有利于良好社区的建设。

4.3 现代科学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结合

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施电子政务,目前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南非在图书馆文化扶贫中采用的与电子政务协作扶贫的方法也值得国内借鉴。我国今后要积极探索发挥电子政务平台在图书馆文化扶贫中的作用。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各方面趋向于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了更好实施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功能,我国图书馆可以借助于电子科技、人工智能和VR等技术,使文化信息传递更加快速直观。

如图书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可以将图书馆的文化知识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大范围内来利用虚拟技术更加全面、生动、逼真的展示信息画面,使得原本阅读水平较低的贫困人口能够直观获取所需信息,并且提高其接触新知识的兴趣。这些新技术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结合,能加大扶贫范围。

4.4 图书馆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灵活化的文化扶贫策略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且少数民族居多。图书馆在进行文化扶贫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扶贫方案。如在海拔较高的西藏地区,游牧民族居多,现代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适应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因此,图书馆也可以采用骆驼、马车、汽车、摩托车等进行文化扶贫活动,还可以定期地深入到牧民家里当中开展电影和科普录像的放映工作,不断完善图书的借阅和销售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文化扶贫。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飞跃图书馆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