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图书馆藏有正大字本《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考论
——兼论李荟亭、吴晓铃的批语价值

2020-02-19 04:48:32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首都图书馆李氏宝玉

武 迪(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现藏有三套民国时期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本《原本红楼梦》,其中一套为有正书局大字石印本《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原为吴晓铃旧藏。吴晓铃(1914-1995)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版本文献学家、收藏家,一生收藏有各类古籍抄本、刻本、石印、铅印本二千余种,尤以戏曲、小说部分种类众多,多属稀见善本,弥足珍贵。小说类古籍共有265种,“包括笔记小说、话本、拟话本、文言小说、章回小说等”。[1]吴先生逝世后,其夫人石素真女士及子女遵照吴先生遗嘱,在2001年将吴氏旧藏的2,272种、共6,362册古籍转赠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为之开启“绥中吴氏藏书”专架,启用“己”字号专用藏书号。这部民国上海有正书局大字石印本《红楼梦》便是吴晓铃众多藏书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这部《红楼梦》的底本为乾隆年间德清人戚蓼生序抄本《石头记》,共八卷八十回。据一粟《红楼梦书录》载:“此本俞明震旧藏,后归狄葆贤,据以石印。”[2]13底本原存于上海《时报》社,1921年遭火焚烧,自此湮没无闻。1975年冬季,上海古籍书店的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底本的上半部书稿。魏绍昌曾撰文介绍情况:“据上海古籍书店同志谈,他们在解放初期收购过有正书局的存书,此抄本很可能是当时混杂在多部石印本《红楼梦》中一起收购进来的。”[3]首都图书馆所藏这部《红楼梦》是有正书局在清末民初石印刊行的,其独特价值在于它保存了二位收藏者的四十余条批语,这些批语保存并透露了有关这部《红楼梦》的诸多历史信息,有助于现代人了解此书的收藏、流布情况。

一、首都图书馆藏本的版本信息概述

首图所藏的这部《红楼梦》是上海有正书局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元年(1912)年的石印大字本,共两函二十册,单册四回,凡八卷八十回,半框高16.3cm,宽10.2cm,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版心题“卷X,X回,X”,封皮题签“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扉页题“原本红楼梦”,并有两枚朱文章,一为“李荟亭印”,一为“滦县李荟亭氏家藏”。李荟亭,其人生平不详,今知以下两点:其一,李荟亭是此部《红楼梦》的早期收藏者,从李氏所用藏书章看,其籍贯应为河北滦县;其二,这部《红楼梦》中保存了李氏四十余条批语,最早的批语落款为“(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九日午”,[4]14最晚的是“一九五四年立秋日”。[4]14由此推论,这部《红楼梦》至迟在1940年已被李氏购得,1954年秋或稍后仍在李氏手中保存,再后转入吴晓铃先生手中。除上述基本信息和李氏批语外,这部《红楼梦》还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① 第二册第五回的回前批旁有一行字,由铅笔书写而成,纸张破损致字迹模糊,似为“李奇香□□!黄記”,左上角另有一个铅笔字“記”。[4]1② 第二册第六回第一页书头处有一贴条,上有李氏批语。③第十九册封面内侧有一段关于戚蓼生生平的抄录文字,首页空白处有蓝色签字笔旁批一则,记述本册启首处缺失第七十四回第一页至第七页内容的情况,另附纸二张抄补此回所缺失的前两、三页内容。

这部《红楼梦》曾在1949年底至1954年5月间被重新装订。下此判断之依据。首先,每册的封皮从纸张厚薄、脆化程度、霉斑等痕迹看,大体是同一时期的。其中第二函第二十册与其他十九册相比,封底内侧多出了两张旧纸,纸质较现有封底更加厚实、年代更久,当属原有封底。其次,现今所见此书二函二十册的封面、封底大多稍长于正文页,可见封面、封底与正文页并未经过统一的剪裁处理。由此推之,封面、封底的剪裁时间晚于正文页。再次,在第十四册封皮内侧书有“学工厂卷”,“学”字被裁去部首,仅存“子”;第十五册封底书有“大业,业字第”,“第”字被裁去一半,仅存“?”;第十九册封底内侧书“股份有限公司”,“股”字前还有其他字,被装订线封盖,无法辨识。据封面、封底上的毛笔字分析,所谓“业字第”似为“某业字第某号”之意,“厂”、“线厂”、“股份有限公司”等字样均可表明所用纸张应为某工厂专用纸,或是与某工厂有关联的人或单位的用纸。而在第六册封底内侧书有“新中国”三字,毫无疑问,至少“新中国”三字应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书写上去的,然后才用来装订这套《红楼梦》。这些迹象均可表明此书曾被重新装订。至于这套《红楼梦》重新装订的时间下限,从第十九册封面内侧所抄《德清县续志》有关戚蓼生生平的记载,落款署“荟亭,一九五四年五月”[4]1的情况看,落款部分字号明显小于所抄内容,紧促地压缩在封面内侧左下角,这是因为封面纸张的空间不足,为避免影响原书正文页,抄写者不得不缩小字体继续誊抄。由此观之,至迟在落款时间之前,这部《红楼梦》已经完成了重新装订。

二、李荟亭、吴晓铃批语考述

有正书局《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是民国时期较为常见的《红楼梦》版本之一。首都图书馆所藏的这部有正大字本《红楼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保存了二位收藏者的四十余条批语:李氏评语主要是针对文本而谈的,数量较多;吴氏批语主要是针对版本状况和收存情况而言的,数量较少。

吴晓铃批语仅有第十九册首页处一条批语和此处的二张附纸。这条批语为蓝色签字笔手书,内容为“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自第一页至第七页缺。”[5]1此处另附纸二张,抄补内容为第七十四回题目至“我因听不进去,果然应”为止,三百余字。按这套《红楼梦》转藏至吴晓铃处的时间上限在1954年底,吴氏的批语和附纸应晚于这一时间点。虽然具体时间不可确知,但因笔色黯淡、痕迹陈旧,加之吴晓铃故去已有二十余年,旁批和附纸内容大约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有一吊诡之处需要注意:吴晓铃在旁批中指出第十九册启首处缺失第七十四回第一至第七页内容,然而抄补内容仅所缺前二页。按常理分析,既然吴氏已发现缺页情况并另附纸誊抄,应已将所缺七页内容一并补齐。今所见附纸仅存二张,上下罗列后一并折叠夹入书中,可见吴氏有意将附纸加以保存防止其散失。若内容已补抄完整,则散失附纸为人刻意取走的可能性很大。

再看李荟亭的批语,数量较吴氏多,其评点动机可能有两个出发点。第一,李氏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立场上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等作出点评,将自己的理解、体悟及相关资料抄录在这部《红楼梦》的书头、回末或封面内侧;第二,在这部《红楼梦》的第十一册封二上有一则有正书局的“征求批评”的启示。启示称:“此书前集四十回曾将与今本不同之点略为批出。此后集四十回中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时即行加入。兹定酬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前集四十回中批语过简,倘蒙赐批,一例欢迎。再原稿概不寄还,以免周折。”[6]此启示清楚地表明,有正书局采取明码标价的征稿方式鼓励读者对《红楼梦》加以个性化的评点,以广而告之的形式事实上达到了增促此书销量的目的。李氏最初评点此书亦有可能是受此影响的。

从内容上看,除第十三册第五十二回总评后的批语摘自《樗散轩丛谈》,第七十四回评与《皇朝通志》及《八旗世族通谱》相同,第十九册封面内侧批语抄自《德清县续志》外,其余批语均为李氏对《红楼梦》人物、情节、小说结构的评点(见下表)。

表 首都图书馆藏《原本红楼梦》中的李荟亭批语

第十四回第一页A面正文“话说林……”上墨批 “凤丫头的威风。”第十五回第十三页B面正文“宝珠执意不肯回家”,上墨批“含情而别,四字有无限旖旎,但非个中人不得面知,吾人应大可回味也。”第十五回第十一页B面正文“我都依宝玉”上墨批 “不知睡下是怎样的算账法,怪哉。”正文“见一人进来”上墨批 “呀!这便是所谓上手两字了吧!”第十五回第十二页A面第十五回第十二页A面正文“自己枕边”上墨批 “云烟渺茫之中有无限丘壑,妙绝人寰。”第十五回第十页A面正文“了,凤姐……”上墨批 “老尼姑善灌米汤哉。”第十五回第八页B面正文“人虽未上手……”上墨批 “上手二字不解何意,想系脱裤子?奇文。”第十六回,第十六页A面正文“凤姐至三更时分”上墨批 “岂能无话”。第十八回第二页A面正文“了却也可……”上墨批 “宝玉真风月罪人,心太细,那得不使人罪。”第十九回第二十一页B面正文“闻之令人……”上墨批 “吾谓之为肉香。”第十九回第二十页B面“魔,非宝玉魔你,是你来魔了宝玉也。”第二十回第十三页A面正文“听了”上墨批正文“林黛玉……”上墨批 “史湘云口吃,故每言必加一爱字。”第二十三回第五页A面“死丫头,这是什么关节,还来取闹,下赐遇到应该咬死。”第二十三回第三页A面正文“来都抵”上墨批“此后便可改个样儿了吧!”第二十三回第二页B面正文“说道”上朱批正文“我保管”上墨批 “贾环该死不提罢!”第二十四回第十九页B面正文“的这不上”上墨批 “写婢子跋扈情态,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第二十四回第二十页A面“述来逼真到此方知是梦。”第二十五回第二十一页B面“娇媚”第二十五回第六页B面正文“一面”上墨批正文“凑上来”上墨批 “好体贴的妹妹”。正文“忙的”上墨批第二十五回第四页A面“应贾环说如今你和宝玉好,把我不答理句,所以两眼睛只向贾环处看。”第二十五回第三页A面正文“不识好人”下墨批 “难道忘却以前情分”。正文“个枕头”上墨批第二十五回第一页A面正文“方知足”上墨批 “春梦初回难为你怎样熬煎。”第二十九回第四页A面正文“出去不想”上墨批 “难道说你凤丫头当过,亏你骂出口来,狠屄。”第三十七回第一页A面“洒泪二字颇堪回味,人间洒泪之机会正多,如父子分别之洒泪,朋友之洒泪,夫妻之洒泪,均为洒泪而其酸辛滋味则各有不同矣。”第三十七回第七页B面正文“这年”上墨批正文“不如今日”上墨批 “人生固应即时行乐。”第三十七回第五页B面正文“时候干的”上墨批 “倘若不忙,岂不为彼姝一人所独占乎?”第三十七回第五页A面正文“也替……”上墨批 “宝钗毒妬之处犹怕宝玉在大观园中无事忙也。”第三十七回第三页A面正文“不肖男,芸恭请”上墨批第五十二回末 本回总评后有墨批“然《红楼梦》实才子书也。初不知作者谁何,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手笔。巨家间有之,然皆抄录,无刊本,曩时见者绝少。乾隆五十四年春,苏大司寇家因是书被鼠伤,付琉璃厂书坊抽换装钉,坊中人借以抄出,刊版刷印渔利,今天下俱知有《红楼梦》矣。《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第原书仅止八十回,余所目击。后四十回乃刊刻时好事者补续,远逊本来,一无足观。近闻更有《续红楼梦》,虽未寓目,亦想当然矣。彗丁一九五四年立秋日。”第十八册封底 封底内侧墨批 “一九五四年三月三日,彗亭手订。”“看来实令人喷饭,但较诸迩今所谓伟人达官致书其上峰,每有肉麻奉承之句流露其间,尚不如芸儿之直截了当,呼宝玉为亲爸爸之为天真也。”

第七十四回末 回末总评后墨批“清末入关时,辽东汉人之归附者多隶汉军旗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即其一也。皇朝通老及八旗世族通谱,皆谓其世居沈阳,而不知曹氏本籍系河北省之丰润县人也。”第七十五回回前“曹雪芹之伟大在于其文学才能万难比拟,第一全部中之结构硕大无朋,而组织剪裁又万分精妙,如脂砚斋所云处处草蛇灰线,伏线千里,有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中则首尾俱应,全书妙在少用正笔、平笔、直笔,大抵是手挥目送,指东打西,颇得当时戚蓼生氏之赞赏,雪芹描写一草一木,都能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不死不板,不肉麻,是雪芹之天才流露处也。康熙三十八年清圣祖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即系曹当家其老母孙氏乃康熙帝幼时之保母,扶杖朝见,帝赐萱瑞堂匾额。曹寅系雪芹之祖父,寅有二女皆为王妃。雪芹姓曹,名霑,字芹圃,号雪芹,贡生,官内务府堂主事,见闻俱广,故写来有声有色。”回前墨批第十九册封面 封面内侧墨批“按戚蓼生系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举人(与徐天柱同榜),三十四年己丑科进士,三甲第二十七名,据德清县续志载蓼生有行述,惜不见于何书,其生平梗概如下:戚蓼生系振鹭之子,字晓塘,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洊至郎中,出为江西南康知府,甫抵任所,即擢福建盐法道,引见奏对称旨,后升福建按察使,为人倜傥,不修威仪,好酒常侮人,然强干有吏才,案无留牍,后以劳猝卒于任。著有《竺湖春墅诗钞》,其性与曹雪芹相近,到京应试时正为雪芹死后五六年,而《石头记》一书正在已出不久,大为盛行之时,廟寺争售钞本,他便购得一部,为《石头记》作序,要亦不出此时前后,此新系雪芹原本也,荟亭一九五四年五月。”

在李荟亭的四十余条评语中,摘录其他旧籍所载的有三条,主要抄录了有关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红楼梦》成书过程、戚蓼生相关情况等内容。除此之外,批语主要针对《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而来,量虽不多,但大抵切中肯綮,可见李氏其人具有一定的艺术敏感度和感知力。

对《红楼梦》叙事的评点是李荟亭批语的重要方面。从具体内容看,李氏认为《红楼梦》“之佳处在日常琐碎事体之处理及人情礼节之往还,俗谓练达人情,洞明事务,均系由此一部小说中道出,有此一卷胜抵阅其他部小说十万也。”[7]14李荟亭不仅看到《红楼梦》较之他本小说之优良在于广泛而深入地对世俗生活进行了多侧面的细致刻画,在人情世故、礼节往来上亦熨帖妥当、超拔于俗,还集中探讨、评析了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言谈、举止等。如谈及宝黛爱情时,李荟亭从第三者王熙凤的视角加以分析,他说:“凤姐正以此后黛玉能长住为宝玉喜,而宝玉则适以黛玉的哭为念,宝玉与黛玉之爱可谓之为精神恋爱也。”[7]9作为《红楼梦》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王熙凤在全书叙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氏不仅看出王熙凤之于贾府的强大操纵力,同时也看到了她聪明、机敏和讨巧之处。如第十三回写到秦可卿之死,尤氏病中,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全权代理府内大小事务,她固有颐指气使、裁治下人之举,但凡遇大事或有拿捏不准处,皆“等王夫人的口话”,此乃“凤丫头伶俐乖巧处也。”[7]12

李荟亭对于薛宝钗、袭人的评论虽不多,但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思想倾向仍然上承了清代诸家“扬釵抑黛”的思想余绪。如第八回,夜间宝玉自宝钗处吃酒回来,袭人故意装睡不睬他,直至因枫露茶之事摔了茶盅才赶忙起来招呼,李氏评曰:“袭丫头,得意忘形,该死该死。”[4]14此等谑中含贬的批语在第三十七回中也有呼应,当《红楼梦》写到海棠社和题咏菊花诗时,李氏批道:“宝钗毒妬之处犹怕宝玉在大观园中无事忙也。”[8]5宝钗固然多言仕途经济,处处以家族大局为重,与宝玉之痴顽、黛玉之尖刻亦颇有差别,但她是否如李氏所说“毒妒”,此中是非今人已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李荟亭对薛宝钗的看法确实体现着“抑钗”的倾向。除了对叙事和人物的品评外,李氏在阅读《红楼梦》时也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亦书于书册之内,值得读者细玩。

猜你喜欢
首都图书馆李氏宝玉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现代中医药(2023年3期)2023-05-23 07:24:20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试论公共图书馆之主题图书馆的建设
论宝玉之泪
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44
宝玉受笞
幽默大师(2019年11期)2019-11-23 08:47:4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宝玉问路
幽默大师(2019年11期)2019-01-14 17:47:37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