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

2020-02-18 11:14黄艳全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爱心培养

黄艳全

摘要:爱心,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培养爱心,应从小学生会情感的投入和移位,热爱家庭和周围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 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有目的的爱心培养呢?

关键词:小学德育 培养 爱心

爱心,是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对人、对物、对事的一贯关心的态度,培养爱心,应从小学生会情感的投入和移位,热爱家庭和周围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心,就是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

小学生最初感受到的别人的爱和发出移情和同情之心的对象是父母、亲属和小伙伴。近年来,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和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辈、亲友等照顾、抚爱、赠物和智力刺激的集中对象。他们受到的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太少。他们从不懂得要分享食物、玩具、图书,从不知道父母在工作和家务双重负担中付出的辛劳。他们习惯于为所欲为、有求必应的生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享受,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以致使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染上了自私、懒惰、任性缺乏责任感和不会关心他人的毛病。常常听到这样的事:有的父母心甘情愿地节约缩食,省下钱来用昂贵的代价买“名牌”,一味地满足子女的高消费;有的父母下岗以后,怕子女难过、委屈,瞒着家人去干累活、脏活,却仍让子女过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可悲的是在這样的反差中,成长的儿女给父母的回报却是冷漠和自私的。有位母亲说:她的孩子已经10岁,但是洗头洗脚、扫地铺床、倒垃圾洗鞋袜什么都不会。平时以学习为重,她不敢让孩子分心。假期里他想让小孩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小孩就不耐烦、不愿意干了,并说“暑假时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家长偷懒的。”还有一天,她头痛发烧,中午回家没做饭就倒在床上。小孩放学回来,不但不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她边说边留下伤心的泪。列宁说过,“假如你的生活不愿意悲伤——就不要忽视你们的小孩任何一种细小的行为。”父母若不在培养小孩的爱心上下功夫,就可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哀伤、痛苦,特别是老来时的悔恨和不幸。

当然,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责怪了事,而要反省我们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是否缺少了“培养爱心”这一课。必须牢记,为国尽忠、为民立业、孝顺父母、有爱同伴、尊敬长辈和老师、对周围的亲友邻居有礼貌、遇到有困难的人尽力给予帮助,这是中华人民的优秀传统。

一、培养爱心,首先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行动中

从3岁起,每当父母、长辈外出回家时就要让孩子为他们拿拖鞋、搬椅子、端茶水送报纸、递眼镜等。家里的老人生病了,要启发孩子去慰问:“您哪里不舒服呀?”“想吃什么呀?”“我来给您唱个歌……”等等,并乐意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省给爷爷奶奶吃。端上可口的水果、香气扑鼻的鸡鱼肉蛋时,不让小孩独吃独占,要养成“大家分享才快乐”的饮食习惯。知道谁更需要、谁最辛苦、谁有病痛、谁没有回来,要给他留下应有的一份。并引导小孩观察他人的表情,理解别人苦恼悲伤的缘由,努力想出办法来减轻别人的痛苦、烦恼,使大家快乐!

二、培养爱心,还要学会关心他人的本领

要鼓励小学生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帮助他人为快乐,以会劳动、能负责为荣耀。例如承担适度的家务,主动帮爷爷喂鱼、浇花;给晾衣服的妈妈递衣架;为邻居老人拿牛奶、传信件、送书报,并坚持不懈。父母对小孩良好的言行要给予微笑、鼓励,而不是物质允诺。爱心应当是不图回报、不计代价的。有的父母拒绝和不准小孩参加家务或者社区劳动,生怕减少了小孩看书、习字的时间,怕分了小孩的心,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如果安排得当,适量的劳动与专注的学习交叉进行,可以调节大脑不同区域的负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可以迁移为相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小学生终生受益。

三、培养爱心,要善于创设时机

给小孩买了新玩具、新图书,要引导小孩妥善整理,并和别的小孩一起享用;家中鲜花开放时,启发小孩带一盆到幼儿园和老师、同学一起欣赏。对四五岁的小孩更要在游览、参观中给讲解家乡的心建设、民族英雄的历史故事,欣赏祖国的美丽山河,学会爱护社会的花草树木,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卫生和安静。

四、培养爱心,最需要的是情感的熏陶和榜样的示范

父母和小孩一起在吟诵古诗《游子吟》时,让幼儿体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意,讲一些《乌鸦反哺》、《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读一些报刊上少年儿童为父母分忧、立志再艰苦也要完成学习的真人真事,特别要以父母本人爱国敬业、关怀长辈和他人的行为去感染子女,让小学生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要扩大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和具体困难,乐于为父母分担责任。从电视报刊上反映儿童少年被拐骗、上当、吸毒、犯罪等的事实中,逐步培养其判断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做父母的不必为患病、灾祸或下岗造成的经济拮据、生活下降等而向小学生说谎、隐瞒,而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小学生说明情况,说明困难,共同分忧解难,使子女领悟人世间每一片面包都是要用汗水换来的道理,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体验父母的爱心和抚养自己的艰难,从小懂得向别人奉献爱心的欢欣和快慰,知道战胜挫折、困难带来的成功感、自豪感。

参考文献:①《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爱心培养
爱心树(下)
爱心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