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2020-02-18 13:39贺银菊彭莘媚戴学新杨再波
云南化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专业课程

贺银菊,彭莘媚,戴学新,杨再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这里习总书记对所有课程提出了要求:要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1]。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构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链的重要部分,在专业教学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困境:马列课、德育课和专业课的教育体系中,不能相互融会贯通,出现了“两张皮”。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中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把育人和育才相结合,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大思政”的涵义

大思政是指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针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大思政”的必要性

有机化学[2-3]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开设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不规范,自学、自律、自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机化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时,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知识和情感的双重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改变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情感现象。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大思政”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的创新,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 “大思政”视域下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3.1 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

有机化学是构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链的重要部分,该门课程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学中基本理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反应机理等。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在生物专业教学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有机化学专业课程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4-5]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业人才的需要。有机化学课程中包含许多的思政元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例如介绍化学家肖莱马与脂肪烃的故事;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三位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故事;凯库勒与苯环的故事;反应停分子的发展史等故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科学专研的精神。通过候德榜、邢其毅等与中国化学发展的故事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麻黄碱与病毒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等。挖掘《有机化学》课程的德育元素,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增长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3.2 确立学生中心原则

传统教学的原则是教主于教,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学。教学中学生应该才是主体,所以一定要确立学生中心原则。教师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乐学、会学、能学且学会。对重难点知识,如亲电(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等知识,老师提前准备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前进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开展亲电(亲核)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专题讲座,把不饱和烃的亲电(亲核)加成反应放在一起讲解,形成知识串联,类比记忆,把使难点知识简单化,这样学生知识就容易掌握了,学习兴趣也就高了。这样学生也就乐学爱学了,自然变成了教学的主体。

3.3 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运用教材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手机、电脑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借助手电、电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如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上传有机化学的课程大纲、教案、课件、习题集、课程的重难点等教学资料到学习通平台;在手机微信平台建立雨课堂班级,上传学习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在PPT上嵌入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雨课堂平台布置课程作业、统计在线测试等,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疑难点,有助于教师及时地、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平台合理安排预习、复习时间,不懂得问题可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有了网络课件学生也不会因忙碌抄写课堂笔记而错过教师的精彩讲解。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增强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 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原料”,所以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原料”。有机化学课程是规律性较强的课程,教材是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设置章节的,因此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开展“模块教学”和“专题教学”。例如结合教材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专题教学:自由基反应与离子基反应专题、亲电取代(加成)反应和亲核取代(加成)反应专题、消除反应和加成反应专题等。进行“模块教学”和“专题教学”后更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区分记忆、分类掌握、灵活运用。但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是的内容,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教材外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对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或就业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突显学生对知识的运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加化学家、有机化学知识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目前的知识和能力情况适当增加课程的难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花时间和心思认真学才能通过本门课程,督促学生加强学习。

3.5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考试课程,传统的有机化学考核由平时考勤、作业及期末考试等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考试,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占比60%~70%,因此期末考试成为有机化学课程考核的“重头戏”,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时通过教师的重点猜题或者搞突击的题海战术、通宵死记硬背,获最高分通过考试,考完之后全都忘记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素质,不能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滋长投机倒把的心理,这样一来期末考试就达不到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另外若等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教师再对教学问题诊断已经晚了,不能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进行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改革是有必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考核内容,降低期末考试的比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加如增加过程性考核和课程论文等内容,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学生课后网络学习统计、学生的学习笔记、章节的测试测验等方面。因此可以把期末考试成绩降低到50%,平时考勤作业10%,过程性考核占35%,课程论文占5%。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全方面考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好了,知识点也就掌握了,好的行为习惯也就养成了。

4 结语

传统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教师重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不懂得知识的运用和拓展。在“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挖掘有机化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课程内涵,找准契入点,将专业学科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学生,将符合学生发展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完美结合,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和育才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学课程在学科、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应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找到课程与学科、社会、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专业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