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研究

2020-02-18 09:29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师生

林 榕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0 引言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扮演着基础者的角色。进入新时代,高等院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高校师生正常生活秩序和管理制度。作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场所,民族高等院校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而且引起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比一般院校更多、更复杂[1]。随着民族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及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加剧了民族成分的复杂,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旦稍微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各类民族矛盾,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损害,最终失去社会的信任。显然,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民族院校正常生活和管理秩序,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民族院应积极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身的特殊性,从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应急管理文化体系和应急管理信息体系4个方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

1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征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既有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的共性,作为少数民族生活的“大家庭”,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正是基于这些特征,研究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才显得十分有意义。

1.1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民族院校突然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严重扰乱校园师生正常生活状态和管理制度,给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事件。民族院校突发事件与其他高等院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存在着共性,主要体现以下几种类型。

1.1.1 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事件是指给校园生活带来危害或者损失的事件,主要包括台风、雷电、暴雨、地震、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分布于高原、高山和深谷之中,自然灾害频发且呈现出常态化趋势,给当地民族院校的运行和管理增添了许多困难。

1.1.2 公共卫生事件类校园突发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类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威胁到学校师生健康,导致重大损失的事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动物疫情、传染病疫情等。时隔17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发生,“新冠肺炎”是继“非典事件”之后,我国爆发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多座城市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相比之前“非典事件”,民族院校对这次“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没有完全消除疫情带来的影响。

1.1.3 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事件

事故灾难事件类校园突发事件是指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行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导致物质损失或人员伤亡,给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的事故,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学校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一直以来,民族院校各主体安全意识淡薄,以至于突发事故灾难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1.1.4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事件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学校群体性突发的,严重妨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和严重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及非法融资等。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研究管理中心调查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约占一半[2]。不难看出,“网贷”已经成为事关民族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共同存在安全类突发事件。

1.2 民族院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研究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必须捉住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其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准确下药。

1.2.1 民族性

无论是外部环境引起的突发事件,还是民族院校自发引起的突发事件,都涉及和影响到少数民族师生,突发事件本身都可能由少数民族引起,突发事件的治理主体包括少数民族师生,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考虑把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考虑在内。总之,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具有少数民族基因成分,民族性是其最显著特征之一。

1.2.2 脆弱性

民族院校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来讲,发展起步比较晚,校内基础设施落后,应对突发事件规章制度缺失、应急部门单一,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应急理念滞后等。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制约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无力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破坏程度远比其他高等院校要严重,显得更为脆弱。

1.2.3 复杂性

从构成要素来看,民族院校汇聚了来自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师生,院校内构成要素呈多样化,少数民族各自都有各自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的相关文件和处理方式都要考虑各少数民族的信仰和风俗。从事件诱因来看,民族院校诱因复杂多样,有政治方面、制度方面、政策方面,也有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和环境方面等。民族院校突发事件诱因复杂多样,导致突发事件的概率远高于其他高等院校。

1.2.4 时代性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院校突发事件涉及相关层面矛盾也将随之改变,突发事件处理目的更侧重于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单局限于物质文化的追求,凸显出时代的特性。

2 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三大基地[3]”,伴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转换,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等,民族院校将面临双重风险和压力,即国外和国内风险和压力,且民族院校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突发事件频发,逐渐呈常态化趋势。因此,加强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2.1 宏观层面:有助于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建党100周年、2035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3个时间节点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总体目标,要求、战略部署、影响程度等方面阐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意义。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高校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扮演着基础者的角色。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应从战略高度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和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不仅有利于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更是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2.2 中观层面:有助于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民族地区多属于“西部地区”,地处边疆,资源匮乏、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系统脆弱,增加了各类突发事件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即使民族地区各类突发事件与其他地区类似, 由于与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因素叠加而更加复杂[5]。错综复杂的人文关系,使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宗教性色彩,表现为多样性、辨识难度大、反复螺旋性、非传统性与国际性[6],这些特性增加民族地区危机治理的难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横深推,国家不断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的投入,使民族院校应急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技术体系趋向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加强给予民族地区处理突发事件很好的理论、技术、人才的支撑。民族院校应急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为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应急理论、理念和方法;民族院校应急管理人才体系的完善,为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处理培养和输出应急人才;民族院校应急管理技术体系的完善,通过不断的模拟演练,为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经验。

2.3 微观层面:有助于民族院校师生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提高

我国社会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美好生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先后顺序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5种,同理,民族院校师生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关注在高风险社会下自身安全是否得到保障,校内生活幸福感是否得到提高。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涵[2020]2号)公布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首次出现应急管理专业[7],反映出了国家对应急管理专业的重视,通过增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一方面主要完善高校学科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师生应急教育和文化理念,让他们获得更多应急知识。因此,加强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师生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3 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综上所述,认识到加强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但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应急管理工作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从全方位、全过程和多角度去思考如何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是一种联动性的工作,本文将从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文化体系、应急信息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来完善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3.1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整体理论政府创始者Perry Hicks指出“分散”的组织体系具有8个方面的缺陷:包括“对结果的不负责任和高成本运行,不正当的集权,对政府行为变化的肤浅理解,短期效应,对预防的忽视,协调困难与问题转嫁,对错误事情的评估,对错误对象负责[8]。”通过perry Hicks关于“分散”型组织的缺陷分析,可以发现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分散”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存在的危害。不言而喻高效、灵活、富有弹性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已经成为民族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现代应急管理实际上就是协同治理,所以应从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2个方面健全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内部协同方面,在校党委领导统筹下,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部门与社团组织之间、二级学院与社团组织之间的合作,跨部门多部门的交流沟通,形成垂直与水平相结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外部协同方面,民族院校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各大院校、等纳入到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当中,形成政校协同、校企协同、校非协同、校校协同,构建一个多元主体组织合作机制。从内外部共同推进协同是健全民族院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必行之路。

3.2 优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有助于识别风险隐患,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9]。民族院校情况复杂多样,各少数民族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滋生各类突发事件的温床,各民族之间信仰和习俗不同引起的矛盾,同时也是突发事件产生的导火线。民族院校构建并优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已经迫在眉睫。首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民族院校编制往往是对事不对人,忽略广大师生作为突发事件“受害人”的存在,实效性太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贯穿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体系当中,是今后民族院校提高应急能力的关键所在。其次,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预案的演练就像一支强心剂,一方面可以让广大师生认可并熟知预案内容,强化应急技能,熟练操作流程,避免广大师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另一方面,透过应急预案演练实践,从中发现演练流程的缺陷,补齐短板,实现预案演练过程的无缝对接,并充实预案内容。再次,民族院校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实际情况和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政策方针的变化,不断对原有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使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中产生1+1>2效果。

3.3 建立高度认可的应急文化体系

民族院校建立高度认可的应急文化体系,可以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首先,心态层面—定期向广大师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教育和应急知识宣讲,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和老师,以讲座、课程、咨询等的方式,教导师生遇到危机时如何调节好心态,丰富应急知识和理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突发事件,提高危机意识和应急技巧。其次,行为层面—学校增加对应急文化建设的资金预算。不可否认,民族院校在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大多偏向于制度方面,对于应急文化建设投入较少。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民族院校要充分认识应急文化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加大对应急文化建设投资,例如购买一批应急管理书籍、手册、开展应急知识竞赛,举办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征文活动论坛,为获奖同学给予奖励、高薪聘用国内外先进应急管理教师等。制度层面—将应急文化建设上升到制度层面。制度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民族院应对校突发事件既需要发挥“硬实力”作用,也需要“软实力”的支撑,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局面是两者的最佳状态,把应急文化建设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提高学院应急综合能力。

3.4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体系

应急信息对于公众做好减灾防灾具有基础性作用[10]。民族院校要避免应急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危机警惕性和预防自觉性,加强广大师生对应急预案的认可度,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文章将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进行分析。事前信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信息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决定了应急预案或方案是否能正常启动,未雨绸缪才能让广大师生产生应急共鸣。事前收集危机信息,找出突发事件的起源,确定突发事件类型和预警级别,让各部门及广大师生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把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事中信息。为确保应急方案能朝着正确轨道运行,产生积极效应,事中信息是保障。应急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双重影响,在双重压力之下应急方案可能会扭曲,与既定的目标偏离。准确快速收集事中信息,需加强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时刻关注应急方案执行可能发生的情况。事后信息。事后信息主要是关注突发事件过后是否会反弹,把工作信息公布给广大师生。突发事件具有“反弹性”,为此要时刻关注危机过后的动态,了解事后基本情况。另外,通过相关信息的公布,提高了重建工作的透明度,也积极调动了一切有生力量来完成重建工作[11]。

3.5 建立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民族院校在完善处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相互联动、共同保障[12]。学校党委站在战略的高度,统筹全局,制定应急相关政策和方案,确保广大师生能有条不紊的应对突发事件;二级学院辅导员或班主任时刻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应急知识储备,及时向学院和学校领导反馈;校级和院级的团委学生会作为“二把手”,应在领导的指示下,积极配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心理咨询中心应定期开展应急心理普查,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学生心理波动情况。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培训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减轻心理压力;学校新闻广播中心应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栏目,每周定期播报各类突发事件特点和成因,介绍国内外高校应急方案、技巧和做法。食堂后勤部门要注重卫生检查,餐具要及时进行消毒,人员配备要合理;学校保卫处承担校园安全责任,必须要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时刻保持危机警惕性,督促学生严守校规校纪,巡逻检查校园内部状况和观察校外环境动态,及时向学校报备,加强校园的安全检查工作。

4 结语

民族院校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对民族地区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需明白的是,我国当前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各种矛盾凸显,导致各类突发事件比以往变得更加敏感,加强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但民族院校有自身的特殊性,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是呈复杂多样趋势,应急管理工作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总之,民族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复杂艰难的,需要从多方面切入和做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师生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