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单孔VATS治疗老年原发性气胸及术后血清TNF-α、IL-1、hs-CRP的变化

2020-02-18 08:06:34周益民刘永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疱肋间单孔

周益民, 刘永京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河北 邢台 054000)

老年原发性气胸是一种多发于患有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该类患者常因阻塞性通气障碍,导致胸膜下严重肺大疱,在感染、用力咳嗽等继发因素作用下,肺大疱破裂导致胸膜下气胸,可呈开放性或闭合性,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1-2]。轻症患者胸膜下气体常可自行吸收,但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常规胸腔镜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采用常规胸腔镜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常规手术治疗常伴随一定程度术后炎症,不良反应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预期[3]。干扰素-α(TNF-α)是一种细胞调节因子,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直接相关,其介导分泌的白介素-1(IL-1)能激活炎症细胞,启动炎症反应[4-6]。α1-抗胰蛋白酶( α1-AT)是一种弹性蛋白水解酶抑制物,该酶可通过抑制肺内弹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导致肺组织肺气肿发生,有研究表明其表达量上升是机体自发性气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机体非特异性炎症损伤指标,能够间接反应组织炎症表达情况,对术后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作用[8]。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胸腔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特点,微小单孔操作孔结合VATS技术能进一步减小患者创口,缩短住院时间[9]。本研究对比分析微小单孔操作孔结合VATS技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对老年原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胸外就诊的80例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气胸拟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14名,平均年龄(70.53±2.2)岁,平均病程(2.23±0.85)年,吸烟率73.25%,对照组男性患者24名,女性患者16名,平均年龄(70.20±1.90)岁,平均病程(2.22±0.80)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1)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且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自发性气胸并有手术指征;(2)年龄>60岁;(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胸腔有黏连患者;(3)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合并精神症状患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组后,行相同术前检查及基础治疗,包括合并症治疗,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完善术前准备后,观察组患者行微小单孔VATS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全麻后行双腔气管插管,调节呼吸机参数,取患者健侧卧位,于锁骨中线第5肋间腋前线水平作切口置入胸腔镜及电钩等分离器械,游离血管、神经后行至肺表面,置入弯头卵圆钳钳制病变肺组织,置入切割吻合器,切除病变肺大泡,术后逐层缝合,将引流管置于腋后线第八肋间水平。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胸腔镜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全麻后行双腔气管插管,调节呼吸机参数,取患者健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作胸腔镜孔,腋前线第3肋间及腋后线第8肋间作两操作口,将电钩等分离器械置入双操作孔,游离血管、神经后行至肺表面,置入弯头卵圆钳钳制病变肺组织,置入切割吻合器,切除病变肺大泡,术后逐层缝合,将引流管置于腋后线第八肋间水平。

1.4 观察指标

1.4.1 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 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评价患者术中治疗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评价患者术后治疗情况。

1.4.2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10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hs-CRP、α1-AT表达水平。

1.4.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术中大出血(>300 mL)、呼吸困难、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和hs-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老年原发性气胸是常见老年胸科急症之一,常因胸痛,呼吸困难等主诉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大疱,部分肺大疱破裂导致胸膜腔积气,常继发于肺气肿,肺结核等通气障碍性肺病[10-11]。老年人胸膜间皮细胞减少、肺纤维化以及非特异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肺大疱的病理原因,严重肺大疱常需要行手术切除肺部病变组织,同时引流胸腔内气体,使肺复张,必要时还需修复受损肺组织,手术过程可能因此延长,并易导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12]。研究认为胸腔镜手术术后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亢进,创伤激发炎症反应,hs-CRP是一种机体应激相关因子,其可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分泌和表达黏附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等,激发机体炎症反应,能反应机体非特异性炎症情况[13]。TNF-α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泌,能够作用于转录因子NF-κB和PPAR-γ激活粘附因子表达,诱导IL-1等炎症因子分泌[14];IL-1是启动机体炎症反应的关键物质,能通过改变内皮细胞膜上蛋白分布,使血管通透性改变,利于白细胞的渗出并引导其趋化作用[15]。α1-抗胰蛋白酶( α1-AT)是一种弹性蛋白水解酶抑制物,研究认为自发性气胸患者常高表达弹性蛋白水解酶,导致肺泡间隔水解,相应激发α1-AT呈高表达,故α1-AT能作为临床自发性气胸临床指标[16]。

微小单孔VATS是指只采用第5肋间水平切口作为操作孔,摒弃传统胸腔镜治疗其余两操作孔,具有创口小,组织结构破坏少等特点,研究认为微小单孔VATS在进行肺叶切除等手术时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7-18]。本文探究微小单孔VATS治疗老年原发性气胸及术后TNF-α,IL-1,CRP,α1-AT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与传统方法相比,微小单孔VATS无腋后线操作孔,该径线下肌肉层次简单,无大血管经过,对组织破坏小,故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同时微小单孔VATS因破坏组织结构,能够减少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单一操作孔也能减少术程中对手术区域组织的损伤,应激反应减少,导致机体hs-CRP分泌减少,同时导致下游TNF-α,IL-1等因子分泌减少,有效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远期预后。微小单孔VATS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两者切除病变肺组织效率无明显差异,在肺大疱组织及相关病灶切除后,机体弹性蛋白水解酶分泌恢复到正常水平,故两者α1-AT均较前明显下降。微小单孔VATS创口小,损伤面积少,同时操作不涉及部分血管、神经等结构,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猜你喜欢
大疱肋间单孔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人人健康(2022年16期)2022-11-21 08:01:43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孕妇分娩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1例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7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miR-21在早、晚期肺癌及肺大疱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