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
摘 要: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了出去,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校园欺凌行为也变得更为突出。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应该把握这些欺凌现象中各个对象的心理表象,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校园欺凌的对策和方法,还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5-019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5.184
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的人格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会产生很深的负面影响。下面就通过这三个方面对校园欺凌现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
一、校园欺凌中受欺凌者的心理分析
受欺凌者作为校园欺凌行为直接的受害者,会降低自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受欺凌者往往害怕再受到欺凌而选择自我压抑的方式默默承受被欺凌的事实,因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和恐惧之中,逐渐形成了畏缩、胆怯心理,严重者可能直接造成人格障碍。由于受欺凌者长期受到他人的排斥,在学校没有朋友可以交流,因此极易导致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从而产生厌学、惧怕上学等不良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受欺凌者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消极的人格特征。从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中发现,受欺凌者更多的是成绩差、习惯差、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样的学生。他们本身就属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又因为担心受到更为严重的欺凌,受到伤害后往往不敢告诉教师和家长,而是采用自我压抑的方式治疗受伤的心灵,这样更容易形成内向、自卑、孤僻的消极人格。有些经常受欺凌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帮助,长期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状态,甚至对校园生活产生绝望。还有部分受欺凌者在长期的心理压抑之后出现情绪的爆发,产生极其强烈的报复心理,出现故意伤人,甚至更为过激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分析
校园欺凌行为中受到心理影响的不只是受欺凌者,欺凌行为对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了很深的负面影响。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学校中的欺凌者往往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因受到娇惯,或因性格孤僻,恃强凌弱、驕横跋扈。如果在中小学早期没有有效地纠正这种欺凌行为,欺凌者逐渐会形成暴力倾向,在面临困难和遭遇挫折时往往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这不仅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也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再加上家长对其的教育不到位,导致他们养成了自私、孤僻、任性的性格特征,看待问题时只是从自己的主观出发,或者只图一时的快乐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这些行为纯粹看成是恶作剧,或者觉得这样好玩,根本没有认识到这是对其他人的欺凌,更不会想到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他们从来不会为别人着想,更不会体谅别人在遭受欺凌时的情感,缺乏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爱和同情心。
三、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心理分析
校园欺凌中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旁观者。他们有些作为欺凌者的跟随者通常以煽动性的语言、姿势或行为鼓励欺凌者,参与到欺凌事件中;有些作为帮助者,通过安慰、保护、报告等形式帮助受欺凌者,并努力制止欺凌事件的发生;还有一部分漠视者,对欺凌事件采取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大多都认为欺凌事件没有太大危害,所以当欺凌事件发生时,他们甚至心存“看热闹”的心理。
总之,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泛滥的网络媒体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大社会因素,青少年通过模仿习得暴力行为和污言秽语。学校因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和校园氛围建设,致使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
校园欺凌的发生对受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很大的伤害,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对受欺凌者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正视校园欺凌现象,与受欺凌者共情;在班级中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激发这部分学生的潜力,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其个人力量,以减轻对受欺凌者的心理伤害,让他们尽快走出被欺凌的阴影,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对欺凌者我们应该正确引导,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尊重别人;使其认识到自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同时让他们明白欺凌行为是违法行为,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旁观者我们应该积极教育,使其增强是非分辨的能力,成为一个有主见,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和谐。
参考文献:
[1]张恩凯.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2]章恩友,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3]王笑妍.校园暴力及其心理干预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8).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李福(1982.3— ),男,汉族,甘肃张掖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191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