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筑业奋力跻身全国一流“建筑强市”

2020-02-17 12:57
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门建筑业企业家

陈 勇

中共海门市委书记

2019 年是海门建筑业载入史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在江苏省县级市中率先突破了2000 亿元大关,达到2009亿元,增长7.7%,列全省县市第一;全市建筑企业达到456 家,总量列全省第一;全年创鲁班奖3 项(累计获得46 项鲁班奖),南通三建承建的中国援刚果(金)政府综合办公楼工程为海门市首个境外鲁班奖;新增一级资质企业10 家,中南集团、南通三建主营收入分别达到2821 亿元、1223 亿元。中南集团、南通三建、龙信集团跻身2019 中国企业500 强,分列94 位、150 位、451 位;建成南通首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2020 年,海门建筑业将围绕“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目标定位,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00 亿元、在海门纳税超25 亿元,确保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动海门建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把建筑业作为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增强“大建筑”意识,发展从施工总承包到投资、设计、开发、施工、运营维护的建筑“全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建筑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有效发挥“筑集采”“安装通”等“互联网+建筑业”电商平台对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作用。拓展建材工业链,构筑海门建筑装配式PC 构件研发生产基地,拉动建材工业由基础材料向成品升级。聚焦智慧建筑、智能建造领域,加快打造完整的智慧建筑生态体系和技术体系,提升建筑智慧化程度。抢抓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节能发展趋势,立足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基础,打造“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建造品牌。

加快拓展市场领域。大力进军交通、市政、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领域,拓展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公共交通等“建营一体化”业务。积极参与超高层公共建筑、异形结构等高精尖项目。重点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城市群建设机遇,不断拓展山东、河北、云南等外埠新兴市场。充分发挥“走出去”企业的带动效应,抢抓时机进行全球布局。通过与央企、国企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共同承包国外大中型项目,进军东欧、西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

加快做强载体平台。以打造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核心示范基地为目标,依托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张謇建筑学院“一园两院”等平台,加快集聚一批掌握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慧建筑技术及建筑装备、节能环保、建筑电商等重点产业和企业。同时,做好功能配套,积极培育研发设计、先进制造、展示交易、物流服务、检测认证、教育培训品牌,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平台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把海门建设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集聚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二、坚定不移把建筑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突出科技创新。按照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3%(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比例,加大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联合体,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核心技术,增强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环节的话语权。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研发专项,主动参与国家级、省级工法、专利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力争在建筑领域实现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零的突破。

强化人才支撑。以市场化、精细化、专业化为方向,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技术精湛、术有专攻的高端建筑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外引内培机制,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通过委托培养、校企联合办学、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一批结构合理、专业多元、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建筑强军。实施“建筑鲁班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国家“万人计划”实现零的突破。

彰显品牌价值。坚持品牌立企,通过新理念、新模式、新工艺,发挥更具市场竞争力、发展主动权的品牌价值,打响海门建筑铁军品牌。坚持“质量立业”和“精品立企”原则,打造更多的高精尖和地标性建筑,创获更多的鲁班奖。同时,以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依托,加强对市场营销、信用等级等方面的管理,丰富自身品牌内涵,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美誉度。

优化企业管理。提升投资在经营中的比重,走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一体化的新路子。通过IPO、新三板挂牌上市等途径,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加快实现资本扩张,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年内,力争全市特级资质企业实现上市全覆盖。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疫情对建筑业智能化、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加快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建筑质量管控、安全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加大政策扶持。在资金奖励上,出台了《关于促进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海门市“三年财政冲百亿”十条政策》,在发展总部经济、引导税源回流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和奖励。在土地资源开发上,鼓励本土建筑企业参与到家乡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空间。在人才服务上,进一步研究建筑产业专项政策,注重培育与引进更多的高端、管理、专业型人才。在金融服务上,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建立银企对接联系制度,实施“协助、帮助、救助”机制。

三、坚定不移把建筑业企业家作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持续推动企业家队伍成长壮大

培育一支有眼光、有担当、有情怀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学习借鉴苏州“三大法宝”,深入解放思想,增强建筑业企业家战略眼光,带领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强化团队精神,抱团取暖,互利共赢,打造紧密型、合作型、互补型产业联盟,形成海门建筑铁军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坚持党建引领,在促进富民增收、稳定就业等方面,不断提高对家乡的贡献份额。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党员干部服务建筑企业要更有力度、更有速度、更有温度,积极落实好服务企业“直通车”和高质量服务企业“十个一”常态化制度,做到企业没有事不插手、有难事不松手、有好事不伸手。

形成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持续开展建筑业企业十强评比和“张謇式”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建筑企业家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企业家责任感和使命感。畅通建筑业企业家与政府沟通渠道,鼓励和支持广大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认真梳理、逐一交办、限期解决。

猜你喜欢
海门建筑业企业家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海门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海门打开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
海门的集团联营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