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文化解码·机遇挑战·因应之策

2020-02-16 14:52陈鸿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语成长

陈鸿

[摘 要] 青年亚文化是当代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亚文化的三个标志性文化符号——“网游”“恶搞”“屌丝”进行文化解码,发现其具有个性与边缘化、恶搞与颠覆、关注与批判三个文化特点,该文化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积极因素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成长的内在驱动,而其消极影响则是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的有效传达,形成失语状态。前者通过提供新的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未来;而后者则因话语主体技术与内容的回避,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失语状态。因此,应当通过积极的情感回应、议程回应和形式回应来实现青年亚文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话语重构。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文化解码;成长;失语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1-0054-03

大学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构建便极具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在社会结构日益突出,文化组成多元,新媒介更迭不断,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的当代社会,以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为主要特点,与大学生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生活习惯相适的青年亚文化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也为其话语建构提供了参照。笔者拟立足中国青年亚文化特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遭遇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该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突围途径。

一 网游、恶搞、屌丝: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解码

所谓青年亚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以显著区别于主流文化的风格和样式表现出来,为社会上处于从属地位的青年所接受,是从属、次要与支流的文化”。有学者看到了当代青年亚文化与技术紧密联系的新特征,认为“新型传播技术与高科技文化产品的应用是其技术特点,社会分层所形成的多重亚文化圈是其阶层特点,右手拼命工作,左手拼命刷卡的生活方式是其消费特点,游戏、嘲笑与躲避崇高是其价值观特点”。总而言之,“青年亚文化概念在社会变迁中以理论的更迭拓展出青年亚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新的特性”。

就笔者看来,就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表征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个性与边缘化特点。如网游及由此衍生的网络游戏竞赛、cosplay、甚至是网游人物服装设计,如世界知名服装品牌Dior开辟了专为网游人物设计服装的新业务。尽管网游引起了世界时尚巨头的关注,其触角从虚拟空间向实体世界延伸,但是在主流社会,网游仍是中国当代家长和学校嗤之以鼻的边缘事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获得世界网络游戏大赛冠军的年轻人所获得的社会认同感和价值认定是肯定完全无法与获得物理或化学世界锦标赛的年轻人相媲美的。

二是恶搞与颠覆的特点。对主流文化的叛逆天性,使青年亚文化总是显得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桀骜不驯,甚至忤逆不逊,而有时主流文化话语的僵化过时更为青年亚文化的活跃提供契机。如在青年大学生中走红的电影《泰囧》、大学生自拍的微电影《舌尖上的方便面》、大学生喜爱的年轻导演宁浩,以及层出不穷、甚至点击率能超越正剧本身或掀起观剧热潮的恶搞类影评。回顾恶搞类影评的崛起史,就不得不提当年初出茅庐的胡戈恶搞陈凯歌呕心力作《无级》拍出的另类影评《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此片充满了对艺术前辈——陈凯歌的调侃和对电影艺术的娱乐消费,逃避崇高、结构英雄、追求娱乐、是这一青年亚文化的突出特点。面对此,陈凯歌蹦出“無耻”两个字的点评,顿时引发了关于大师胸怀问题的热烈争议。其实,陈凯歌与胡戈与其说是艺术上的分歧,不如说是两代人文化选择与认同上的巨大鸿沟,前者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英文化自觉继承者,而后者则是“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的娱乐文化的积极拥趸者;是传统时代与自媒体时代影评载体和影片方式的博弈,前者专业影评人掌握话语权在《电影世界》等专业领域做出的理论评价与理性(起码是追求理性)分析,而后者是观影甚至围观者在豆瓣、贴吧有情网络自媒体平台抒发的直观感受或情绪。

三是关注与批判的特点。其代表人物如屌丝、愤青等。在大学生群体中风靡的神剧《万万没想到》,涉及搞笑、穿越、职场等当下热门元素,剧中男主人公王大锤,作为职场界、名医界、相亲界的著名屌丝,每天的生活都多姿多彩而又变幻莫测。举例而言,本来只是一场很简单的面试,但在王大锤看来却变成了一个探案现场,学校的就业教育和职场的面试实际之间的距离,被王大锤以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进行了放大,最后的面试结果更是让人意想不到。这幕面试戏戏仿中有严肃,夸张中有真实,关注中有批判,批判中有反思,不论是对学校就业教育、招聘单位,抑或职场新人都具有值得推敲的关注和批判的意义。

二 成长与失语:青年亚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机遇与挑战

青年亚文化自身的个性与边缘化、恶搞与颠覆、关注与批判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其积极因素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成长的内在驱动,而其消极影响则是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的有效传达,形成失语状态。

(一)新颖、隐蔽、深入:青年亚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机遇与未来

一是青年亚文化的产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新的话语载体。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往往与技术更迭密切相关,不拘泥于传统的话语形式和载体,乐于借助新的载体来传递声音,扩大影响。从QQ、微博到微信,从电视、电影到哔哩哔哩等非主流网站,新的信息应用平台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形式和载体,为提升教育实效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是青年亚文化的产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新的话语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内容多集中于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拓展至生活领域,甚至是以生活领域为切入口反喻至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以“炫富女”为例,百度百科对其的定义是“在公众面前炫耀奢华生活而引起民众关注,无正面意义,使社会风气形成攀比、嫉妒、心里扭曲等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微博微信中时有转发和评论,面对这种有可能引起大学生思想负面影响的消极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首先得具备熟练使用新载体的能力,然后对症下药,利用新载体发布相关的引导话语,深刻剖析这一生活领域的亚文化现象,从而将这一分析成果辐射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三是青年亚文化的产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新的话语方式。话语载体的更新和话语内容的引申,必然会引起话语方式的转变。如浙江大学推出的两条创意迎新横幅便迅速走红网络:“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两条横幅在微博上引出各种评论,“@浙大_复旦_文彬”认为:“这标语实在亲民。一如浙大的校风,我很稀饭(喜欢)。”这条横幅基于网络语境,以新颖的话语方式有效表达出高校对新生的成长期待和学校风格,产生了直接有效的教育意义。

(二)回避与失语:青年亚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

回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面对青年亚文化的态度,而失语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青年亚文化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技术领域的缺失、内容的回避导致话语主体(教育者)与话语受众(大学生)之间的话语裂缝。

一是技术回避导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尽管很多高校教师表示理解或支持正向的青年亚文化,但有意识、有技巧、有实效地借助新技术来进行深入的青年亚文化引导工作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源自技术更迭迅速、技术安全风险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主观意识上对青年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技术回避导致教育载体的滞后甚至缺位,从而在新技术领域客观形成思想政治话语失语状态。

二是内容回避导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语。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大致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日常生活体系”。在既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是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而日常生活体系的构建则处于隐性地位,即便偶有言及,也往往只是在构建前两者时的顺带提及。而在今天,我们逐渐意识到日常生活场域是开展思想引领、文化引导、人格塑造工作的重要场域,只有将这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交流互渗,形成内在的有机整体,才能事半功倍地彰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成效。

三 回应:青年亚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因应之策

坚持正面回应是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策略,而回应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情感回应。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情感上渴望被认同,如果不被认同,至少希望被关注;如果不被关注,至少希望被正视。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这声声“根叔”中有当代大学生渴望已久的话语平等和情感回应。这次毕业典礼演讲迅速风靡全国,甚至引起了高校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的校长致辞话语方式改革。正如大学生的留言,每个大学生心里都有一位“根叔”,“感谢‘根叔,让我们重温久违的大学精神”。

二是内容回应。除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外,世俗文化的入侵使得日常生活体系成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构建的重要新课题。我们看到“七十码”“高富帅”“拼爹”“蚁族”等常见生活话语背后都饱含法律伦理、社会诉求、秩序理性等话语深意。对大学生回应并分析这些话语的过程,既是一场与消极文化正面博弈的激烈战斗,更是一次价值重建、思想引导的历程。不论大学生以多么看似世故、实则稚嫩的话语方式调侃消解正统的思想政治话语,关注本身就显示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切热情、交流期待和追求答案的内心焦虑。“根叔”的毕业典礼寄语正是因为对“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等“热闹”和“愚蠢”的不回避,对社会正义和人生理想的不放弃而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肯定。

三是形式回应。解码青年亚文化特征,掌握话语载体工具,与时俱进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在技术更迭迅速、信息爆炸的今天,在思想活躍的青年亚文化语境中,如何将教育内容的隐蔽性和教育方式的开放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根叔”发言中提到的正义、理想、坚持对不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而言都不陌生,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不可同日而语,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的转变实现情感共鸣,因情感共鸣而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戒备和抵抗,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意义的隐蔽传达。同时,“根叔”通过微博、视频网站等网络新技术,更引发了从高校到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的省思与重构。

青年亚文化是“历史变迁的产物和时代的症候”。对待网络技术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必须转换治理观念,创新治理范式,促使社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青年亚文化最大的魅力是其源源不断的自我更新能力,而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构提供了新课题、新场域、新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烁,鞠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苏文清.青年亚文化探微[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3]田方萌,杨长征.近5成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3(2).

[4]崔家新,池忠军.青年亚文化的概念解析——基于青年亚文化历史流变的发展性考察[J].学习与实践,2018(11).

[5]陈殿林.回应与收编: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9).

[6]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J].福建教育(F版),2011(1).

[7]闫翠娟.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进[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

[8]朱雷.网络青年亚文化何以健康发展[J].人民论坛,2019(2).(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失语成长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
沉默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