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
2019年5月28日,我们成都市金牛区“重走金牛道”文学艺术采风团已出来第9天了。前8天里,我们由成都出发一路沿金牛古道北上,过白马关、走涪城,至七曲山大庙,游翠柏古道,越剑门雄关,抵昭化看葭萌古战场,南渡桔柏渡进入利州古城,踏明月峡,绕七盘关,入陕西宁强黄坝驿,进牢固关,行走于汉水之源,觅五丁关,转五丁峡,出阳平关,抵勉县西南烈金坝观石牛粪蛋(金牛驿),奔定军山瞻诸葛古城,再东折入汉中南郑谒大汉基业之汉王台,于此结束了金牛古道的一次探访之旅。
第9天折返时,我们选择出南郑走东线另一条蜀道(米仓道)去体会一下晚唐诗人李商隐入蜀时的感受。说来也巧,我们一路北上的8天里一直是骄阳似火,而这天当我们翻越米仓山入得蜀门的那一刻,却下起雨来。老天爷仿佛摸透了我们的心思,真要在夏日里以一场“巴山夜雨”的方式来迎接我们。
当晚,我们下榻在光雾山下的南江县光雾山镇桃园大酒店。该酒店所处位置紧临米仓道,在万山峡谷中是难得的一处环境优雅的小坪坝。据说此地原为古驿站的位置,也许就是当年李商隐(约813一约858)由南郑入蜀时住过的第一个驿站。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商隐因牛李党争的影响被排挤出京城,在丧妻两月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邀赴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府。他于九月从长安动身西行咸阳、凤翔,出大散关沿陈仓道往汉中,再由汉中南郑走米仓道入蜀,行至阆州后再折金牛道往梓州。因为一路都有友人迎送,他一路走走停停。同年及连襟韩瞻相送至咸阳,李商隐为表谢意,作诗《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有云:“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他还在西向陈仓、凤翔的路上写下一首《西南行却寄相送者》诗。诗人行至陈仓西南大散关时,遇见大雪,触景生隋,又写下一首五言绝句《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诗云:“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此诗表达出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说现在虽已无家了,但梦中仿佛家还在。
当年李商隐翻越巴山支脉米仓山南麓,进入秦关、蜀门的咽喉台(又名汉王台,刘邦、张鲁都在此屯过兵)时,即被光雾山深秋里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给迷住了。厚厚的云层时不时被阳光撕裂開无数道缝隙,斑斑驳驳洒在山头,一块块湛蓝的天空从那些缝隙中跳将出来映射在峰峦上,变换着红黄橙绿紫的颜色,美不胜收。群山的沟壑里,云雾缭绕涤荡,让那些矗立在悬崖间、山头上的茂林,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写意山水。其时李商隐的住地在咽喉台下的月琴坝驿站。月琴坝因似一张弯弯的月琴而得名。清朝时,因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此建寺,又改名桃园。这里燕子岩西去不远处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韩溪河。
是夜,山间突然下起雨来,这是深秋里光雾山的一大特色。当年李商隐夜不能寐,就听着窗外浙浙沥沥的雨水落在稠密的树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不一会儿,附近池塘里的水已经涨满,水随地面四处横溢;韩溪河里的水也涨了,奔腾咆哮的水声如雄狮怒吼般传来。雨声、水声、风声,夹杂着几分凉意。李商隐推窗望去,远近的大小峰峦云烟缭绕像雾卷云舒般地翻腾、变幻。这一刻便撩拨起客人的惆怅。李商隐愁思难遣,独对茫茫长夜,恍惚间感觉到远在北方的某“君”,正关切地询问自己的归期。李商隐内心深处的柔软被深深触动了,不禁挑灯写下那首后来被广为传诵的七绝《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是诗的创作地,194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在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一词的注释中,特别强调巴山在今四川南江北。南江县的大小巴山即上两、光雾山、关坝一带。光雾山镇、关坝都是米仓道上的重要集镇。米仓道纵贯米仓山、光雾山、香炉山腹地。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沁阳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成年后经历了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却不幸成为当时朋党斗争的牺牲品,使他报国无门,空有一身的才华和抱负。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青年李商隐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绚等人结交,亲自授以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应令狐绚推荐,李商隐得中进士。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好另谋出路,遂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北)做了他的幕僚。王茂元也颇器重李商隐,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李商隐的尴尬之处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很轻易地就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并通过,结果在复审中却被除了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被推迟了一年。李商隐其实并未加入任何一党,但他在两党中都有一些交往甚密的朋友。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自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限制。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也很不顺利。他因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便以请长假的方式请辞。凑巧的是,此时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局面,出面劝慰他。李商隐这才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在此地工作下去,不久(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当他第二次考入秘书省为郎,想有所作为时,又逢母死丁忧。待服丧三年期(二十七个月)满,政局却发生巨变,宣宗上台,重用牛党。李商隐被令狐绚攻击为“背家恩”“诡薄无行”的人,撵出京城。他再次开始了四处奔波的幕府生涯。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柳仲郢受任东川节度使赴梓州,临行前邀李商隐一同前往做他的幕僚;但无奈李商隐正在为亡妻办理丧事而未能随行,于是延至九月下旬才动身赴蜀。他过巴山时已是深秋季节,这可从《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夜雨寄北》等诗,看出这连串起的时间节点。
《夜雨寄北》在宋人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也作《夜雨寄内》,今传李诗各本“内”多作“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诗人之妻王氏辞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其寄赠对象当是长安友人。但又有人指出,若按“寄内”解,是诗自是情思委曲,纡徐低徊;倘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柔靡,颇显诡异。
不过,笔者研读李诗,从诗人那种“殷浩当世之心机”、那种“匡国”无门、“夙心”未眠的情怀中,读出了另一番诗意。我以为是诗既非寄内,亦非寄友人,而是寄怀于政治;因为李商隐一直是一个胸襟广阔、关心国家命运、有政治抱负的人(其有“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诗句为证)。
我的这个顿悟,发生在寄宿光雾山的旅途中。那一晚我就住在李商隐当年待过的地方,听着窗外巴山夜雨倾述的羁愁,满脑子浮现着李商隐的跌宕人生。的確,李商隐在仕途上“败走麦城”,但他的政治热忱并未衰减,对宣宗还抱有希望。他在颠沛之际的巴山秋夜中寄望于“君”(当为君王,即宣宗):“君问归期未有期”,先停顿,后转折,其羁泊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他此时眼前景致:“巴山夜雨涨秋池”,使羁泊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缠绵悱恻,浙沥飘零,溢满秋池,氤氲于巴山的夜空。他随即便切入主题,抒发心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神思突兀,令人措手不及。然而一当仔细揣摩,又觉其言自心声,顺理成章。此时诗人思归心切,急切希望回到君王身边;时为国家效力之情迫,溢于言表!只是宣宗最终也未能召回诗人,而让其潦倒终身。
巴山夜宿这一夜,我释然了!原来李商隐的这首《寄北》诗,乃是一首深藏政治隋怀的隐喻诗。李商隐是写隐喻诗的断轮老手。清人叶燮特别讲到他的七言绝句,是“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我们透过它的奇诡或婉丽,读到的一定是炽热的政治感隋。这便是“文以载道”的秘密。我在想,如果不是这次身临其境地重走金牛道,去光雾山中体悟李商隐的内心世界,那是看不破《寄北》诗的玄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