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囊曾贮天边月剑革犹函塞上霜

2020-02-16 14:49胡传淮陈敏强
文史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陈燕

胡传淮 陈敏强

陈鼒(1822-1907),字南村,出生于清代四川省潼川府蓬溪县玉溪镇(今属重庆市潼南区)回龙坝村的一个耕读之家。咸丰六年(1856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燕从征新疆喀什平倭里罕之乱,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抵御外敌入侵,作出了贡献。其历任江西峡江、德化知县,义宁州知州,好吟咏,撰有《出塞吟》《南村诗集》等。本文特对陈鼒生平、政绩、诗文和交游作一初步考述。

一、游幕西域

19世纪中叶,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一场内外勾结的叛乱。为平定叛乱、维护祖国统一而建功立业的士人中,就有一位蓬溪籍人士——陈燕。

陈燕少有四方之志,赴京城为幕友,同时参加科考,以求入仕。然而,直到他34岁时,还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此时,出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原来,在新疆喀什地区的分裂分子和邻近的浩罕国,相互勾结,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咸丰六年(1856年),朝廷派裕瑞(裕辑庵)出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后授叶尔羌参赞大臣),入疆平乱。裕瑞遂邀请陈燕入幕,同往新疆。

一个重要的选择摆在了陈鼒面前。一方面,虽然他数试不第,但仍然有志于科场。自陈燕出生至此时,经历了道光、咸丰两朝。其间清朝总共出了19个状元,大于34岁的有10人。由此看来,士人最重要的科举之路,对陈鼒来说,并非无望。另一方面,立功边疆的军旅生涯,对于自小喜文好武的陈鼒,又有着难以拒绝的吸引力。投笔从戎、建功西域的班超,是他光辉的榜样。

陈鼒终于决定“转策转蹄”,要“佣书拍案起班生”,即便不能像班超那样封侯,也要有万里征战的壮志,乃作诗抒怀:“男儿纵少封侯略,赢得长刀万里行。”于是,陈鼒毅然告别京师,踏上征程。其《游幕西域留别都门》云:“京尘澒洞促年华,转策转蹄走渥洼。海内论文难傲命,客中作别已无家。五侯门第三端幕,万里星辰八月槎。市骏台边挥手去,征鸿塞雁感天涯。”“一曲骊歌似渭城,青灯白酒故人情。频年雨雪催离别,到处湖山管送迎。持节绥边雄汉使,佣书拍案起班生。男儿纵少封侯略,赢得长刀万里行。”这是陈鼒要随军到西域而告别京城时写的。是诗抒写与友人相别之情,抒发立功边疆的雄心。其离别之伤感,难掩从军参幕之豪迈。

新的人生道路,一开始就充满艰难险阻。从京城到新疆,万里之遥,且沿途生态恶劣,装备简陋。这在陈鼒的诗中有生动描写,如“夜卧龙沙地,人影弓一弯。腥风吹复立,相对无欢颜。”而征人怀念亲人则“眼枯非无泪,流尽藁砧间。”但是,困难动摇不了出征将士的决心:“名王未系颈,壮士不生还。”

大军还在路途中,喀什地区的形势恶化。咸丰七年(1857年)六月,在浩罕国(今乌兹别克一带)的支持下,倭里罕和卓与噶什喀尔的大农奴主、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策划发动了又一次动乱,史称倭里罕和卓之乱。叛军一度攻陷噶什喀尔,并包围叶尔羌。所幸数月后,清军来到,才解了叶尔羌之围,夺回噶什喀尔。倭里罕仓皇逃到浩罕。陈鼒有一首《军至叶尔羌城解围》诗专记此事:“昔为车师国,今建专阃城。八城归锁钥,重译有会盟。峨峨都护府,渊渊钲鼓鸣。一朝失所制,狐兔尽横行。长驱乌城阵,合围天欲倾。野哭多新鬼,秋风助杀声。岂无忠义士,半死一半生。死者长已矣,生者又从征。郑吉重开幕,亚夫又列营。招募三河侠,征调六郡兵。前敌已破虏,后劲复兼程。浑河可飞渡,阴山欲削平。仰天临绝漠,踞险并力争。古来谈兵略,罕识塞外情。三复晁错论,胶柱瑟无声。时殊势亦易,夷险多变更。乘机不厌诈,动物惟一诚。壮哉傅介子,祗知请长缨。”叶尔羌,即叶尔羌河流域,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南部。古代曾建立过叶尔羌国,清代此地多有叛乱。诗中描写形势的险恶,并对如何平定叛乱提出自己的看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诗中还写到“古来谈兵略,罕识塞外情。三复晁错论,胶柱瑟无声。”陈燕指出前人谈论用兵,很少了解边疆的情况,拘泥于某些教条。而他常“樽前慨谈兵略”,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正因如此,当裕辑庵离职回京城时,继任“节制各军”的法茂亭,依然挽留陈鼒入幕。

陈燕从征喀什地区,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抵御外敌入侵,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任职州县

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鼒由军功得到监生出身,出任江西临江府峡江县知县。他因剿贼出力,无须捐纳,且奏奉谕旨赏戴蓝翎。陈燕从此开始了人生的后半段,即诗中所称的“一朝俗吏走风尘”。其《选峡江令赴任裕辑庵部堂饯别赋呈二首》云:“飘然身世等飞茵,但对离筵已醉醇。十载诸侯劳聘问,一朝俗吏走风尘。河阳幕下怜才日,金谷园中送客辰。临别为挥知己泪,都门柳色尽伤春。”“塞上归来五木香,白狼颂德有封章。故宫禾黍偏秦火,外戚琼瑰重渭阳。奕叶中兴犹反手,大江东去绕离肠。何当严武重临蜀,万里桥西见草堂。”这是作者面临人生又一大转折时所作。他因协助平定叛乱有功,被保举任职,离开时上级设宴饯别。诗中感叹身世之起落,感谢长官重用,以及临别依依之.隋。

陈燕走马上任不久,新疆又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朝廷派左宗棠等领兵入疆平定,出征的还有四川名将鲍超(春霆)。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保奏陈燕“随同鲍春霆军门出关剿办叛回”。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他有从军边疆的成功经历,已成为新疆通了。陈鼒于是再次西行,“只为将军征揖客,重行万里九回肠。”其《同治乙丑奉沈幼丹中丞奏调同鲍春霆军门出关剿办叛回交卸峡江县篆留别》云:“飞驰羽檄促戎装,玉笥峰前月色凉。时正招流属吾土,山水别恨在河梁。诗囊曾贮天边月,剑革犹函塞上霜。只为将军征揖客,重行万里九回肠。”“旧斩楼兰一剑横,低徊往事梦魂惊。黄榆白草生边气,皓首苍黎系别情。出塞诗酬新乐府,故乡月照古长城。祁连西望无来信,愁入阳关玉笛声。”沈幼丹中丞,即沈葆桢,時为江西巡抚。鲍春霆军门,即晚清湘军悍将鲍超。

不过,这只是陈鼒官宦生涯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此后漫长的任职时间里,他为官清正,颇有政声。

民国《潼南县志》载:“陈鼒,字南村,县之回龙坝人……历任德化、都昌、兴国、新城、石城、星子、瑞金等县县令,代理九江府及河防同知印务,均有政声。同治丁卯蒙举卓异。光绪初擢授义宁州知州,以盐运同,在任侯选。在任兴利剔弊,勇于任事。未几,因米厘事去官,仍委榷石灰窑、姑塘、神岗诸局税务。卒年八十有五。生平笃于友爱。二、三、四弟均以鼒汲引得官。所得廉俸,分给弟、侄支用,虽过费不以为嫌,性好吟咏,著有《南村诗草》藏于家。”

经查考,《县志》所载,两处有误:一是“历任德化、都昌、兴国、新城、石城、星子、瑞金等县县令”,不属实。陈燕履历完整,只担任过峡江知县、德化知县和义宁州知州三项,并无其他官职。查该时段星子等县记载,其知县无陈鼒之名。二是“二、三、四弟均为燕汲引得官”,查对江西各县官职,毫无踪迹。查对《陈氏家谱》,包含名人录,亦无任何相关记载。以上两条,趁此介绍陈鼒生平之机,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

三、诗文创作

陈鼒性好吟咏,撰有《出塞吟》《南村诗集》等,清代顾也樵《诗缘正编》、民国《潼南县志》、当代《蓬溪诗存》录有其诗。陈鼒的好友李鸿裔曾言:“陈侯焉用叹官卑”,意思是说,陈燕虽然仕途不算辉煌,但留下了边疆的功业和传世的诗篇。此正合古人立功立德立言的正理。

陈燕诗歌中,边塞诗最有特色,西域风物,多入诗中,如他自己所说:“诗囊曾贮天边月,剑革犹函塞上霜”。

其《从军》二首云:

红羊白帽抚西来,苜蓿葡萄皆祸胎。五道军收翻泷水,千重铁骑拥轮台。长卿曾有摹岩字,任昉惭非记室才。长剑倚天弓挂月,一骑挥手阵云开。

部曲前驱回纥马,元戎高插紫金貂。上书报国心常切,束发从军路已遥。日月光寒遮大漠,风云气壮掩天骄。樽前慷慨谈兵略,筹笔思将汉柱标。

此诗表述诗人的爱国情怀。第一首写回民叛乱带来国难,大军前来平定,自己虽然没有了不起的才能,但也要协助主帅建立军功。第二首描写大军进发的威武气势,抒发自己筹划兵略、安定边疆的报国雄心。

其《兰州》云:

地阴山多隘,金城扼一丸。河声来碣石,人影上皋兰。骠骑军容合,卢侯战骨寒。古来争据处,曲唱望难还。

其《拟从军行二首》云:

短衣渡黑水,长剑倚天山。天山悬明月,犹照汉时关。夜卧龙沙地,人影弓一弯。腥风吹复立,相对无欢颜。仰天歌北斗,银河落九湾。名王未系颈,壮士不生还。眼枯非无泪,流尽藁砧间。

鼓角鸣地中,纷纷行人起。枯桑引悲风,吹入虫沙里。誓取龟兹头,直通大宛使。堠火灭复明,一去万余里。长星垂大漠,白骨封高垒。战声动地来,杀人如流水。翻身挽繁弱,騕哀鸣不止。载得封侯归,天马歌盈耳。

此诗描述西征的极度艰苦,以及将士不取胜不回还的坚强决心。

其《法茂亭参帅节制各军挽余入幕》二律云:

蒲梢应共二师回,幕府曾思李牧开。揖客都因门下贵,将军原自日边来。文章海内空回首,鼙鼓天洼数举抒。匣里旧藏雷焕剑,今朝岂是化龙材。

南宫当日是仙班,十载轮台两鬓斑。久历冰霜坚晚节,收回劫运破愁颜。累朝封檄天山外,万里戎机奕局间。试向筹边楼上望,风云长护汉时关。

新任统军主帅邀请作者为幕友,足见作者的才能得到承认。诗中有对主帅的赞颂,有对自己一展身手的期望。

陈燕江西州县任职甚久,描写江西人文之诗不少,如《己巳春初莅德化任望庐山》云:

五老开颜六合曙,神游庐山最佳处。我欲偶借一庐居,只恐山不放我去。磅礴大气走蜿蜒,千岩万壑各一天。九十九峰自雄长,巨灵独捧香炉烟。落星石上揖南土,汉阳峰下泻飞泉。山下紅日山上雪,此境疑又到祁连。五龙剑术双峰戏,偏偏引入神仙吏。宗雷笑傲分丘壑,陶谢文章领幽邃。鹿洞忽腾经籍光,龙潜风采今交臂。依山结屋多种田,千涧水浥酿丰年。适见采药归野老,忽闻樵唱万山巅。云雨阴晴倏变易,一日之气四时备。四时气候春占多,神化难入皓毛志。我来适与山为邻,思将面目一写真。他日揖别匡君去,好携吟兴寄峨岷。

作者出任德化县知县。德化在庐山脚下,他得以春望庐山,欣赏庐山景物、人文。诗末,表露了他回归四川故乡的期盼。

《莅义宁州任陈右铭廉访招饮于南山楼座中有周德泉军门余铁生太守赋五古一首》云:

弹冠沐修水,振衣面南山。追陪游山屐,暂与白云间。石门寂不锁,石窦有龙潜。潜者偶在渊,飞者奋冲天。天影空潆潆,百尺一楼悬。楼上具樽酒,举杯月在手。众山列盘盂,孤云穿户牖。槛外长虹落,跨江桥如笮。人来不济舆,水去仍抱郭。不觉俯仰间,太虚一橐钥。太息苔篆荒,擘窠林与黄。涪翁乃间气,妙句摩青苍。登高有后起,天风引兴长。江山同胜概,箕比各殊态。仰视排衙峰,署楼日相对。

作者由县官升任州官(义宁州,位于今江西省修水县),义宁的陈宝箴请他喝酒。陈右铭,即陈宝箴,字右铭,光绪八年(1882年)擢升为浙江按察使。此诗记录了陈燕到任后与陈宝箴等人诗酒游宴之场景,诗题之“南山楼”,或与南山崖有关。盖南山崖相传为黄山谷栖游读书处,为义宁名胜之一。陈宝箴此次“招饮”,似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

《秋感》云:

蔚蓝天色染秋容,点逗尘心淡不浓。淅淅风声过短笛,萧萧客梦醒疏钟。全家已似衡阳雁,双影难为叶氏龙。一样寒霜摧木叶,芙蓉长在两三峰。

少年意气五侯鲭,露布霜刀塞外行。万里呜笳动高兴,一官慨捧檄平生。折腰俸米侏儒饱,过眼浮云去就轻。无那惊飚催鬓发,犹思当日曼胡缨。

秋天人们容易伤感,不仅感伤树木凋零,而且想到与家人音信不通。作者晚年回忆年轻时的壮行,当时远征西域,意气风发,如今垂垂老矣,但当年的豪情犹在。

《月夜访老良先生》云:

篱篙将尽砌苔生,月地霜天似水明。三径不输陶令宅,一樽高泻灌婴城。烧残蜡炬通禅意,悟到秋花薄宦情。我是仔肩无卸处,摩驴陈迹敢纵横。

《出都回任》云:

九子铃声出建章,玺书恩重起傍徨。心依北斗龙光近,目送进天雁路长。鞭影如摇燕塞月,衣尘犹带玉炉香。驱车不断长安道,何日风帆过马当。

十月霜花由地匀,宦途何处不艰辛。偶囚伏枕诗成祟,未得还乡仕亦贫。云出无心随变幻,镜来照胆见轮困。邯郸惯说封侯梦,只恐封侯梦不真。

偕吟共被忆羊何,万转心轮一日过。棠棣有花开次第,觚棱回首望嵯峨。英年共作原尝客,往事徒闻燕赵歌。轩冕分驰须自励,流光容易感磋跎。

陈燕笃于友爱,诗篇中“偕吟共被忆羊何”“棠棣有花开次第”之句,表现了怀念兄弟的深隋。陈燕对亲人、对家乡多有帮助,曾在老家建有门楼,旁立桅杆。至今玉溪镇回龙坝村仍以“桅园子”命名这个居民点。

四、交游唱和

陈鼒与李鸿裔、王再咸、陈宝箴等诗人名士,均有交游唱和。

李鸿裔(1831-1885),字眉生,号香严,又号苏邻,四川中江人。他是咸丰元年(1851年)举人,官至江苏按察使加布政使衔;罢官后,居家苏州;精书法,临抚魏、晋碑铭,无不神形毕肖;又工诗古文,晚年好佛。李鸿裔与剑阁李榕、忠县李士棻,合称“蜀中三李”,有《苏邻遗诗》《髯仙吟舫遗稿》等。李鸿裔撰《题陈南邨刺史(出塞吟稿)》(壬申九江舟次作)诗云:

時危惨澹思猛士,安得张骞傅介子?请缨一系楼兰王,求马还通大宛使。陈侯儒冠昔未遇,祭酒布衣诸生耳。一朝祷褶跨黄骢,笑掷毛锥行万里。秦时边城一丸泥,汉障更在秦城西。当时卫霍不到处,陈侯气压天山低。北庭将军一丈佛,东丹氐王头有角。都将国士遇高生,底许天骄违郑吉。戈壁惊砂雁夕呼,天盖四野如穹庐。行人皲瘃手指堕,朔风射面金仆姑。潼浆乳酒难成醉,铁骑拳毛缩如蝟。陈侯磨盾自高歌,玉帐嫖姚轩勇气。臙支山下桃花红(山丹卫红盐池,一名琴湖,池水色如桃花,出桃花盐),羌女与花颜色同。青冢琵琶作胡语,酒酣题扇龟兹宫(诗中本事,有即席为蔓精题扇之作。蔓精,回部伎名)。功成笳鼓还幽冀,回首玉关如梦寐。弓衣驼背数行诗,三十六城风土记。探到河源事亦奇,陈侯焉用叹官卑。试看虎头飞食肉,何如新妇不裁帷。

此诗载李鸿裔著《苏邻遗诗》,光绪十四年(1888年)日本刊本,卷上,十一页。此据《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718册,第336页。民国《潼南县志》亦录有此诗,诗题作《题陈南村刺史出塞吟稿》,题下注“江苏按察李鸿裔,眉生,中江。”

王再咸,字泽山,四川温江人。幼有神童之目,道光己酉(1849年)拔贡,咸丰壬子(1852年)举人,计偕入都,留京师近二十年,著有《燕台集》《南游小草》《泽山乐府》等,皆散佚。其《送陈南村之官江西》云:

白衣苍狗片时闲,京雒交游昔往还。万里怀人梅岭驿,九秋出塞玉门关。干戈满地身犹在,冠盖如云梦自闲。安得襄阳于节度,乞钱百万买青山。

觚棱双阙倚嵯峨,云海翱翔喜再过。两汉玺书循吏贵,三唐诗卷幕僚多。大江东下惟君在,只履西归奈老何。赖有长生文字业,闭门风雨镇编摩。

披襟一笑白头新,望里庐山面目真。拂拂长髯五湖长,萧萧残梦十年人。椒花门巷重来日,鼙鼓关山现在身。击筑狂歌燕市酒,当年每笑苦留髡。

岷峨西望气寥寥,大地吟魂不可招。归里好修耆旧传,上书深负圣明朝。山川黄鹤数千里,花柳青羊第几桥。莫忘草堂真率约,村醪社饭趁相邀。

陈宝箴(1831-1900),字相真,号右铭,江西义宁人(今江西修水县),咸丰二年(1852年)中举出仕,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在湖南巡抚任内与黄遵宪等办新政,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陈三立为近代著名学者和诗人。陈宝箴也是著名学者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有函云:

敬再启者:

去岁浔江获瞻榘度,深慰积年饥渴之忱;今年慈云移荫鄙州,私用庆幸。迩来仁心仁政不介而孚,讴颂之声洋洋盈耳。方兹改岁,惜不获与父老子弟跻堂称觥,祝我使君万千寿考耳。《顺济龙王庙碑》,山谷老人书在故里者,“钓矾”二字外,惟恐此尚稍完善。向曾拓数十纸,为友朋取索殆尽,然拓手苦不佳,犹失真面。顷见与易中实一纸,顿觉改观,想出坐上客所为,非山乡俗工可办此也。欲乞执事推春阳之惠,属代拓二三十本见赐,使远近传观者成知贤使君政教之新,即木石为之生色,亦涪翁之幸也。不廉之请,伏冀览原。

手此,再颂春祺。统惟惠照,不宣。

治愚弟宝箴再拜。

此函原件藏上海图书馆,由许全胜、柳岳梅率先刊布,题为《与某(一通)》(《陈宝箴遗文》,载《近代中国》第十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后收入汪叔子、张求会合编之《陈宝箴集》下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649页,未具收信人名。后经广东行政学院张求会教授考证,可确认此函为陈宝箴光绪十一年致时任义宁州知州的陈燕。(参见张求会《陈宝箴一失名函收信人小考》,2019年7月3日《南方都市报》)易中实为易顺鼎,其父易佩绅与陈宝箴为患难交;顺鼎与宝箴子三立亦为挚友。

猜你喜欢
陈燕
陈燕:姥姥的爱,成就中国首位“盲调师”
一二三,变木头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陈燕作品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珍妮是我的眼更是我的亲人
“德”是一颗“金核桃”
全产业链开发独家核桃年卖800万元
例谈SOLO分类理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
Dry Grinding of Titanium Alloy Using Brazed Monolayer cBN Wheels Coated with Graphite Lubric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