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卿彬彬文为世矩

2020-02-16 14:49黄剑华
文史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卓文君王孙司马相如

黄剑华

天府之国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在蜀中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司马相如被称誉为汉代赋圣。蜀中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成都、蓬安、邛崃等处,有不少名胜古迹便与司马相如有关。

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青年时代就才华横溢,是蜀中的一名大才子。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述,司马相如字长卿,为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在汉景帝时游宦京师,“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汉书·司马相如传》对此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这段记载透露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信息,一是说司马相如年轻时住在成都,不仅读书学文,也击剑习武,既有文才,又有武艺;二是司马相如家境可能比较殷实,才有可能以资为郎,颜师古注释《汉书》本传就说“赀,财也,以家财多得以拜为郎也”;三是司马相如在汉景帝身边担任过武骑常侍。据《史记》索隐解释,这个职务是个武职,“秩六百石,常侍从格猛兽”,犹如皇帝身边的侍卫,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帝出行或去上林苑狩猎。司马相如这么年轻,就能在汉景帝身边担任武骑常侍的职务,还是很不简单的。但司马相如真正擅长的是文章辞赋,并不喜欢当这种武官。可是汉景帝却不好辞赋,司马相如杰出的文才不能展现出来,也就得不到赏识了。当时恰巧梁孝王来朝,伴随者邹阳、枚乘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游说之士。司马相如见而悦之,很喜欢和这些能言善辩的文士们交往,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武骑常侍的职务,随同他们一起走了。这也是司马相如潇洒随性的一面,喜欢率性而为,无拘无束,性格使然。

司马相如客居梁地,大约有几年,乃著《子虚之赋》,由此而显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此赋传播出去后,为司马相如赢得了很大的名气,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当时的文化名人。后来梁孝王病卒,司马相如失去了依靠,只得返回蜀郡,回家乡居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可见在司马相如外出游宦的这几年,家境发生了很大的变故。究竟是什么情况,司马迁在列传里面没有细说,我们也不得而知,总之是由原来的富裕家庭变成了家徒四壁的贫困户。但这并没有影响司马相如的交往,仍有车骑可供他和朋友们往来应酬。他也依然潇洒如昔。

从其他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司马相如在赴京师游宦之前,曾执教于成都的石室讲堂。《蜀中名胜记》卷一引《寰宇记》就记载说:“石室,司马相如教授于此,从者数千人”。又据秦宓引《地里志》说“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认为“汉家得士,盛于其世矣”。文翁是西汉文景时期的蜀郡守,是一位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的地方大员,在蜀地曾大力兴办学校,促使了蜀地教育事业的兴旺,同时也在全国开创了地方官府办学之风,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学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汉书-循吏传》与《汉书-地理志》就记载了文翁在蜀郡办学的事迹:“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而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据《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述,秦宓曾说“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秦宓关于文翁遣派司马相如去齐鲁求学东受七经的说法,在《史记》《汉书》《华阳国志》中皆无记载,因无其他史料文字可供参照印证,可能不一定准确;但司马相如曾经执教于石室讲堂,则是可以充分肯定的。

司马相如从梁地回到蜀郡后,与临邛令王吉时常往来。司马相如是喜欢交往的人,尤其喜欢和文人雅士往来,和王吉相知颇深。这可能结交于游宦之时。两人的交往,本来也很正常,但意想不到的故事却因之而发生了。当时的临邛,是汉代蜀郡富商云集之地,如卓王孙、程郑等人都富埒王侯,听说临邛令王吉来了嘉宾,自然会格外重视,不敢怠慢;同时又敬慕司马相如的才名,开始争相宴请。司马相如起初还要摆个架子,有意抬高身份。王吉似乎也有意配合,对司马相如特别恭敬。随后在与当地富商的应酬中,司马相如同临邛才女卓文君以琴相恋。文君于是追随相如,私奔到成都,快乐而潇洒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经过《史记》与《汉书》生花妙笔式地渲染,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从临邛回到成都后,由于家贫,无以为业,卓文君便建议司马相如卖掉了他的车骑,将得到的钱买了酒舍,开始靠卖酒维持生计。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相如亦“身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卖酒的地方,史书说是重返临邛,有意为之,《史记》与《汉书》中都是这样记载的;但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则是在成都,例如《西京杂记》就说“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鹉鹬裘,就市人杨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日,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着犊鼻裨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从情理上分析,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当垆卖酒,显然更合理,也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后来的一些地方志书中,也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故居之处卖酒的记述。例如《四川通志》中就说“司马相如宅,《一统志》:在县西南,《寰宇记》:在益州西四里,《蜀记》云:相如宅在市场桥西,即文君当垆涤器处。《益都耆旧传》:宅在少城中。笮桥下百步许,又有琴堂焉,今为金花寺。《明统志》:在府城南五里”。卓王孙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大富豪,瞧不起穷苦之人,得知司马相如贫困如洗家徒四壁,对女儿私奔相如大为恼怒;又听说他们卖酒为生,更是觉得羞耻。后经亲友们劝导,对他说“今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才足依也”,“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居”。这段故事情节,也颇具传奇色彩,可谓一波三折,《史记》与《汉书》中对此记述得很详细,生动而又传神,对当时的人情世态和人物的心理与性格都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示。

司馬相如获得了卓王孙给予卓文君的家僮与钱财之后,在成都过上了比较富足而舒适的生活。在这段时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亲相爱,除了在成都闲居读书弹琴,也可能外出踏青或秋游,还可能在蓬安等地置办了别业。这种生活虽然很安逸,但司马相如不甘平庸,仍然决心入京发展。相传他离开成都前往长安时,曾在城北十里的升仙桥送客观题写“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句。这说明司马相如年轻时候还是很有抱负的,而且很自信,充满了豪情壮志。据史书记载,司马相如的入京和得到汉武帝的召见,首先是由于他撰写的词赋吸引了汉武帝,其次是因为蜀人同乡杨得意的推荐。汉武帝喜欢游猎,当时杨得意担任狗监一职,是汉武帝身边负责掌管猎犬的侍臣。有一次汉武帝闲来阅读,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叹,便下诏召见相如。司马相如在成都闲居已久,由此而时来运转,立即入京面见了汉武帝。司马相如对汉武帝说,《子虚赋》“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不久,司马相如便撰写出才情横溢的《天子游猎赋》,“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常璩《华阳国志》卷十对此也有记述:“长卿彬彬,文为世矩。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也。游京师,善属文,著《子虚赋》而不自名。武帝见而善之,日:‘吾独不得与此人同世。杨得意对曰:‘臣邑子司马相如所作也。召见相如。相如又作《上林赋》,帝悦,以为郎。又上《大人赋》,以风谏。制《封禅书》,为汉辞宗”。常璩的记述与《史记》《汉书》略有不同,可以互相参照。总之,司马相如因为文才超群,终于得受汉武帝的赏识,随即被任以为郎,成了汉朝的一名文职官员,从此得到重用。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辖和治理,曾派唐蒙略通夜郎,修筑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却因唐蒙措施不当而引起巴蜀百姓的惊恐。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遣司马相如前去责问唐蒙,并吩咐司马相如撰写文告,传檄巴蜀,以安抚民情。这是司马相如第一次奉命出使,前往的应该是夜郎、焚中一带,其任务主要是以皇帝钦差的身份,向唐蒙问责,且了解实际情况。司马相如应该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不久便回到了京城,向汉武帝如实做了禀报。

汉初的西南夷地区范围颇广,夜郎与焚中属于南夷,而邛笮等处属于西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当时“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亿万计”。而“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汉武帝询问司马相如,应该如何对待?司马相如说,邛、筰、冉、駀等处邻近蜀地,以前曾通为郡县;现在如果重新开通,置县而治,应该胜过南夷。汉武帝深以为然。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巴蜀西南夷,“驰四乘之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司马相如不仅文才出众,擅长辞赋,对治理、开发西南夷也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司马相如出使期间,安定了西南夷地区的局势,开通了灵关道,在孙水上建桥以通邛、筰,扩大了边关,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这是司马相如一生之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建树。

司马相如凯旋京师时,应该是偕同卓文君一起的。因为卓王孙又分送了很多财产给卓文君,由此而引起别人的猜疑与误解。其后便有人上书说司马相如使蜀时受金。司马相如也因此而被免去了官职。这样过了一年多,汉武帝弄清了真实情况,才又将司马相如官复原职,即“复召为郎”。司马相如后来一直担任闲职,因为口吃,不擅交际,又患有消渴疾(糖尿病),但不差钱,“与卓氏婚,饶于财”,所以常“称病闲居,不慕官爵”,“而善著书”。司马相如在此期间撰写的词赋颇多,不仅撰写出辞藻华丽、大气磅礴的一些著名大赋,还创作了一些才思横溢、真情感人而又篇幅較短的文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长门赋》。传说陈皇后失宠,奉黄金百斤请相如写赋,复得亲幸——后世对此记述颇多,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司马相如后来被拜为孝文园令,《史记》索隐说“《百官志》云:‘陵园令,六百石,掌案行扫除也”,显然是个不用操心费神的闲职。司马相如本来就想清闲,对此当然是自得其乐了。

《汉书-司马相如传》说“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在茂陵闲居期间,“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汉代纳妾,是比较常见的,世态如此,不足为奇。司马相如虽有纳妾的想法,但还是因为珍惜和卓文君的感情,并未一意孤行,而最终没有成事。卓文君则撰写《白头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这也算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很有意思的一个小插曲了。

司马相如撰写的文章辞赋,洋洋洒洒,蔚然大观,不仅传诵于当时,而且流传甚广,对蜀地后来文学人才的大量涌现,影响极大,使“好文学,重辞章”,成了蜀地一个悠久的传统。后人曾高度评价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如班固称之为“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称赞司马相如:“长卿之赋,赋之圣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则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称司马相如的辞赋“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正是由于司马相如文章辞赋的巨大影响,促进了汉代其他文人对汉赋的踊跃创作,从而蔚然成风,在两汉时期形成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景观,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精彩的篇章。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猜你喜欢
卓文君王孙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都是自负惹的祸
家徒四壁,当垆卖酒
向卓文君学习幸福秘诀
卓文君的感人数字诗
作文门诊室
小老鼠的烦恼
钓得「金龟女」
钓得“金龟女”
萋萋芳草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