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静

2020-02-16 14:49丁伽文
关键词:句读陶冶文意

丁伽文

老师在讲台上宣布我古诗词大赛获得一等奖,同学们热烈地鼓掌。掌声勾起了我的回忆,像湖面上微风吹起的涟漪,荡漾在我心间。

三年前,书斋中,一个烦躁的夜晚,我伫倚危楼,手捧一本古书诵读。费解的句读,佶屈的文意,包圍着我,将我逼得几近发疯。我的心,前所未有地焦灼着。我发泄似的翻着书,看不进一句话、一个字。

无意间,我的目光停留在一行文字上:“静以修身……”短短几个字,没有佶屈聱牙的字词,没有奇怪的句读,更没有令人发疯的怪字乱音,但传达了一个深远的道理——静。

这一“静”字,好似当头棒喝,鞭策着我,劝勉着我,警示着我。古人对君子的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上至天子,下至庶人,做事都要求一个“静”字。它要求内心沉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静心以待。而我却因几句古诗文而轻易烦躁,两相比较,我感到无地自容。

我盯着那行文字,它也盯着我。每一个字,都像钢琴上的一记重音,激荡在我心间,掀起层层巨浪,拍打着我。我又捧起书,文意依旧不清,句读依旧不准,可我再也没有焦躁。改变的不是书本,而是我的内心。

从那时起,每逢读书或做事,我都能静心处之。虽曾流过泪,虽曾想过投降,但却再也没有焦躁。昨日那个容易烦躁的我,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它离开时留下的弃土上,悄然长成了一个新的我——一个不再焦躁、以静处世的我。

几天前的期末考试,我被最后几道大题困住,束手缚脚,寸步难移。听着周围同学“刷刷”的书写声,我的心中隐约升起一丝烦躁。幽暗的试卷压迫着我,我想大吼狂叫。巧的是,一道题中也有这样一句——“静以修身”,它像矗立在礁石上的灯塔,立刻让我警醒起来,使我这艘漂流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再次前行。最终我过关斩将,把那些难题一一做了出来。又是那个“静”字,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帮我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

鼓掌声了,我从思绪中醒来。想着古诗词对我情操的陶冶,我笑了,笑得很开心。这陶冶始于内心的安静,终得内心的光明。

(指导教师  高 立)

【评点】

文章以作者因古诗词大赛获得一等奖得到的掌声开篇,又以掌声结束作结,运用插叙的手法,围绕“静”字讲述了两件事:一是作者因为“静以修身”一句,悟出了“做事要‘静”的道理,从而不再焦躁;二是作者在期末考试中被题目难住时,因“静以修身”一句立刻警醒,从而战胜困难。“静”字作为线索贯串始终,有两层含义,一是古诗词蕴含之静,二是作者内心之静,使得文章有层次,有内涵。

猜你喜欢
句读陶冶文意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短句(主语+谓语)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