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声
摘 要:文章从综合性学习前交互——目标导向、综合性学习中交互——策略实施、综合性学习后交互——评价反馈等方面,对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并简述该模式的功能与特点,认为其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推动自主探究,研讨细节,协作共进,促进分享交流,多维思考,共鸣升华。
关键词:微信环境;交互式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1-0032-02
一、前言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实践表明,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运用可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常态化,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
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一般包含综合性学习前交互、综合性学习中交互、综合性学习后交互三个层次,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1.综合性学习前交互——目标导向
交互式学习就是以沟通为渠道、以目标为导向、以行动为源泉,通过协作学习和交流互动来汲取知识、习得能力的学习模式。微信环境下交互式学习“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为目标,以社会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共同体、交互活动、反思为设计要素”。教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深刻理解学习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指引学生制定子目标,明确学习体系,掌握目标导向的框架。师生共同探析,由表及里,逐步理解学习内容。
目标导向既是前瞻性的,又是激励性的,更是驱动性的,这是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可或缺的支点。首先,教师选择活动主题(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之一“诗海拾贝”)解读活动前言,并圈画关键词,指导学生理解活动要求,如“搜集”“整理”“欣赏”;其次,让学生把关键词进行延伸补充,整理规划,搭建活动子目标框架;最后,重建具体化活动目标,促进学生认知目标体系的构成。目标导向能避免束手无策、毫无头绪、主次不分等现象。
2.综合性学习中交互——策略实施
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增強,实质上依附于听说读写的多次锻炼,不断交流、积累与分享。这需要掌握“策略实施”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引导学生完成小组布置的活动任务,实现活动目标;二是为学生搜集学习资料提供渠道或方式,如建议学生上网搜索文本资料、查看视频资源,或去图书馆翻阅相应书籍,或到社区访谈专业人士等。由于搜集资料方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学生在搜集、整理、讨论中,既学习了主题知识,又培养了策划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师指引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策略实施”,目的是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判断、分析,培养良好的策划能力与实践能力。学生良好的策划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量身定做的训练(训练模式、训练教程),层层深化难度才能习得。通过一定量的实践,学生可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分析材料蕴含的要义,更深层次感知活动主题。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学生形成了环境适应能力、情况反应能力、计划调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综合性学习后交互——评价反馈
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的壁垒,以线上和线下相互交织的方式进行。教师布置线上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微信小程序参与线上评价。比如,评选优秀诗歌朗诵作品时,学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或美篇点赞、留言等。教师可以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阅、收听,并附在线点评。此外,教师可以在微信家长群邀请家长参评,合力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既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又促成兼备多元化和开放性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线上评价是一种具备时效性的很便捷且有趣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教师抓住碎片化时间,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具体的指导。线下评价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如学生展示主题学习成果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交叉评价、组内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点评。这种面对面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深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观。
三、微信环境下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功能与特点
1.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教师尤其注重学生趣味空间的打造,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原则。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师通过教而知道困惑,学生通过学而知道不足,两者结合组成互动学习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体验生本教育,融入美的意境。
2.推动自主探究,研讨细节,协作共进
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行为的训练。首先,教师要将优秀成果作为榜样,扩展学生视野,以便强化认知,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探索新知。其次,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关注任务细节并加以探讨。再次,指引学生发挥小组合力。组内成员要互相合作,达成小组共识,携手化解难题,进行关联学习目标的突破。最后,检查探究过程的步骤,巩固活动实践成果,强化探究问题的自主性和完成任务的创新能动性。
3.促进分享交流,多维思考,共鸣升华
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多维思考,产生共鸣,升华感悟。思考方式有多种维度:一是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整体理解和局部解读,二是运用直觉思维进行初步评判,三是发散形象思维加深感知,四是运转逻辑思维理清脉络,五是释放情感思维扣动心弦。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彼此分享学习经验,交换个性思路,相互启迪,形成思想共鸣,促进语文思维与语感的形成。
四、結语
交互式学习着重交流互动,微信环境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陷,实现更多知识的交互。教师要加强对微信环境的监控,科学管理交互过程,摆正微信这个交互工具的辅助教学地位,杜绝本末倒置的现象,周全考察影响因素,做到交互式教学精、专、细。
在注重时效性的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除了教学环境与时俱进之外,教学模式也日益完善,教学机制逐渐成熟,教学系统趋于健全。对此,笔者期待关于效益性更强的交互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憧憬尽快实现。其一,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的知识传授,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对话,关切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其二,提取关联知识,开阔知识的涉猎领域,尽可能挖掘学习的潜力,培养思辨习惯与能力,迈向自主深层次思考的境界。其三,促进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领悟终身教育的理念,促发好学之心,渐渐内化语言,日益积淀情愫,领略母语魅力,体会精深文化,成长为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选,杨婧.手机直播支持下的交互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06).
[2]李丹丹.“微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07).
[3]郑月云.基于微信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4]霍素君,许建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指导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
Study on Inter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Mode under WeChat Environment
Xu Xiaosheng
(No. 16 Primary School,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interactive and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mode in WeChat environment from aspects as follows: interaction befor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 goal orientation, interaction in comprehensive learning ——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action after comprehensive learning —— evaluation feedback. In addi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 that is, this mode fully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realizes the mutual boost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mote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discusses details, conducts collaborative progress, promotes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carries out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and accomplishes resonance and sublimation.
Key words: WeChat environment; interactive learning;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teach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