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强
(北京丰台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71)
肺栓塞具体指的就是在肺动脉主干与分支部位,受内、外源性栓子影响堵塞而诱发的肺循环功能障碍的疾病[1]。而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原发血栓、风湿性心脏病诱发血栓则属于栓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肺栓塞临床发病几率显著提高,仅次于冠心病与高血压,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而且,肺动脉栓塞缺少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技术[2]。基于此,文章将肺栓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胸部CT 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致力于提高诊断工作的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希望有所帮助。
选择我院自2014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期间诊治的肺栓塞患者60 例。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8.93±5.54)岁。
全部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胸部CT 平扫检查和诊断,主要诊断仪器选择型号为GE-HD750CT。患者诊断时,需呈仰卧体位,具体的扫描范围是肺尖到隔上水平,进行常规正侧位胸片的拍摄,对仪器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层厚为5毫米,层间隔设置为5 毫米,螺距是1.0[3]。
对肺栓塞患者胸部CT 平扫的影像学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
经胸部CT 平扫诊断后,60 例肺栓塞患者中,片状渗出实变影患者17 例,单发14 例,多发3 例。小片磨玻璃状影患者22 例,供血动脉显示栓子的有8 例,楔形影的有9 例,条带状影伴不规则孔洞的有7 例,局限性索条状影的有17 例,“马赛克”征的有12 例,同时胸腔积液患者有42 例,心包少量积液患者有15 例。
肺栓塞的特异性并不明显,由没有症状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的还会出现猝死。所以,有必要在临床中科学合理地制定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预后效果得以改善。目前阶段,肺动脉血管成像已经被认定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的唯一标准。很多学者认为,若被疑似为肺栓塞,需及时接受增强扫描。然而,受诸多临床因素影响,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及时接受增强检查与诊断,所以说,针对存在非特异性心肺临床表现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应当在平扫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栓子,以采取必要治疗措施,以免诱发不良结局[4]。
在长期临床研究中发现,增强扫描的实际操作复杂性较高,且具有有创性特征,危险度也偏高,难以将患者的胸腔与心肺病变同时显示出来,所以仅将此方法当成常规性检查手段。而胸部CT平扫则不同,其实际操作十分简单,而且被广泛应用于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工作中。虽然CT平扫难以将动脉内部的栓子直接显示出来,但始终是增强扫描的必要条件与辅助方法,鉴别诊断价值突出,能够对栓子的钙化与纵膈淋巴结钙化的情况及时发现。前者会和增强以后的血管内部对比剂产生混淆,致使临床漏诊几率提高,而后者偶尔会呈现出短条状或者是斑点状,进而和增强以后的纵膈内部强化支气管动脉侧枝循环产生不必要的混淆[5]。
对于胸部CT 而言,其间接征象多指的就是肺栓塞所引起的心肺继发性变化,尤其是血液循环、右心室与右心房等等。很多学者经研究后得出,肺栓塞患者接受胸部CT平扫的主要临床价值就是能够对其肺部的纹理与实质,同时还会心影大血管等改变形成一定了解,对胸腔积液状况熟练掌握。如果患者对于碘剂过敏亦或是具有不适用螺旋CT 增强诊断,则要对其肺动脉主干、肺段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密度的变化进行重点观察。一旦肺动脉的密度提升亦或是下降,都有患肺栓塞的可能。若胸部X 线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双下肺纹理稀疏且右下肺中外带模糊斑片影,则要建议患者接受胸部CT 平扫诊断。如果双下肺透亮度增强较为明显,且肺部纹理几乎消失,在右侧胸膜下方存在边缘模糊楔形实变影,同时宽基底与胸膜紧贴,尖端向肺门指向,就可疑似为肺血管栓塞。此时,应建议患者接受胸部增强扫描检查加以诊断,有效规避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
根据以上研究数据结果可以了解到,肺栓塞患者行胸部CT 平扫诊断后,及时发现病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工作的准确率与精准性,有效规避了误诊与漏诊问题的发生,进而及时制定临床治疗措施,以免诱发不良结局。
总体来讲,通过接受胸部CT 平扫诊断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肺实质与肺纹理以及心影大血管改变加以了解,并掌握患者胸腔积液的状况,使得肺栓塞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开展获得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必要帮助,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