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民族工作系列论述为考察点

2020-02-16 20:42徐晓美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总书记民族

徐晓美 贺 燕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的民族理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对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及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今后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 找准关键性:准确把握今后开展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何解决将具有不同历史、文化、习俗的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维护好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民族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握好全局,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才能让民族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民族团结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对社会稳定也有重要作用。民族工作中,不可忽视人的作用。在多年的民族工作实践中,许多事情由民族干部去办,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基层少数民族干部与各族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线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个人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民族工作的效果。针对如何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习总书记指出,少数民族干部要做到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敢于担当、务实勤政、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的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要有热爱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此外,各级党政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少数民族干部,并且对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都要给予特别的关心爱护。以上这些论述,为确保党在新形势下在民族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指明了根本指向。

(二) 鲜明的时代性:紧贴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发展的实情

民族工作一直是我们党所关注的重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民族工作一直做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道路。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成就,正向“强起来”不断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些论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新时代民族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百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历史、现实、未来连接起来,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把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时间的见证下,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需要看到,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特别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其中有11个包含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或本身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受地形、气候、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存在短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各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1](P155)因此,民族地区发展对国家的整体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党和国家把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各民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P152)。这些论述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关照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发展的实情。

(三) 内容的丰富性:包含民族工作有效运行所牵涉的各个方面

习总书记在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论述中,有民族工作的原则立场、理论观点、工作方法、社会实践等,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民生等方方面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各民族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民族之间交往交流更加密切,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也应时代的变化需要作出新的改变,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准确地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改进发展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确立了行动的指南。

习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2](P309)一句简短的论述,道明民族工作的重要地位,更明确了民族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复杂性。由此可见,要做好民族工作,要从顶层设计、基层联动进行规划,全社会都参与到民族工作当中来,从党委、政府到全社会。只有这样,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让各民族群众从中获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世界惊叹,并且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的热潮,由原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镇、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在城市中克服语言、饮食、文化等诸多不便和困难,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他们的到来也为城市带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让城市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但是,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少数民族在向城市流动时也给当地的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对于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区域已经逐渐转变为城市和社区,当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习总书记指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要持欢迎的心态,他多次强调,要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各项管理工作,关键要做好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对接,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社区。这些论述都为当前和今后的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 全新高站位:全面实现网络强国战略带来民族工作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8.29亿,其中农村网民占到了2.22亿,民族省区互联网普及率均达到了40%以上,新疆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9%。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移动终端网民有8.187亿,占到整个网民数量的98.6%,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提供的快速上网服务。巨大的网民数量以及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使网络成为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生活空间,这个虚拟的生活空间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社区关系、民族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表达了中国要向网络强国前进的思考、政策以及战略布局,强调中国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建设、网络治理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思想观点。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3]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了这一点。经过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网络建设有更加深化和系统的认识,陆续对我国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2014年2月2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网络强国思想。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到实施,正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围绕网络发展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深层次影响,以及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网络建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带来的广阔空间,如积极引导办好民族电视频道和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用以介绍、宣传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在创办民族频道和民族网站时,特别注重综合、信息权威性,让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能获得来源可靠、内容丰富的信息。在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展民族工作时,运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有效地开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使用人数较多的自媒体工具,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优秀人物事迹推送到各族网民的移动终端上等等。

(五) 实践综合性:能够整体促进民族工作有效开展的资源与平台的建设

我们党在2014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2015年召开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在2016年召开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工作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和论述。通过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党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部署,对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因素,推动民族工作的平台建设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习总书记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明社会结构社区环境对民族工作也有极大的重要性。同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在社区内,根据不同民族在居住格局上互嵌、经济互通有无、文化互嵌、心理互嵌,进而形成各民族了解包容亲和的良好局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外,习总书记还指出民族工作要用争取人心的工作方法。民族工作要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家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要深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做,维护民族团结需要真心实意、用心培养、精心工作,不能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和急功近利。只有用心去做好民族工作,才能换来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离不开和不舍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点明当前民族工作以人为本、争取人心的方式方法。

二、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所蕴含的基本内容

(一) 强调意识形态在民族工作中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对许多贫困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赞叹中国成就的同时也希望听到中国声音,得到中国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别有用心的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企图通过国际舆论的形式污化中国发展。同时,我国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摩擦、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然而,部分国家为了遏制和分裂中国,他们打出“人权”“民族独立”“信仰自由”等幌子,对我国民族政策指手画脚,并借机鼓吹西方国家实行的民族政策。

针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国内外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不让错误思想影响到社会发展,统一全党及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十分必要。在民族工作过程中,党和国家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一直没有放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P105)做好民族工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要协调好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要让人民了解关于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知识,在民族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将工作简单化,要坚决克服和防止在民族工作中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在工作过程中要和少数民族的代表人士、知识分子多交流多联系,做朋友,在至关重要的时刻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古代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发展祖国辽阔的疆域,谱写出灿烂的中华历史。各民族共同建立经济互惠互补、共同繁荣的经济共同体,统一多民族的政治共同体,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共同体,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共同体,荣辱与共、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我国,中华儿女不分民族共同浴血奋战,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缔造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56个民族不分人口多少,不分历史长短、不分发展水平高低,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是各民族生死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统一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系统地总结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深刻地阐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内生动力和必然规律,明确我国新时代建设统一战线和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内在要求,对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家园提供行动指南。

(三) 促进民族团结的方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在民族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形成各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接纳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包容互动的形态,这就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下的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模式。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淀。

民族团结融入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握人类发展的规律和新时代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找准民族之间的边界会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变得模糊、弹性更大的客观规律。在我国新时代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带动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必然会增多,民族之间的情感和共同性必然会得到提升。各民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加强交流,交流加深民族之间才会有更进一步的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有更牢固的社会基础。但是,在民族工作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各民族交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理论上模糊认识,实践中的不当做法,根子都在于没有拿捏好分寸”。在工作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针对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尊重差异、尊重多元,顺应人心、争取人心,在加强民族工作中精耕细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四) 强调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体共存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与各民族之间凝聚力大小以及整个社会对各民族的包容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自秦统一中国,我国就初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此后经过2000多年,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生产生活,形成了兼收并蓄、同舟共济的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之一,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民族团结的相关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关系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各民族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因素存在差距,或多或少地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束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地区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就造成民族之间发展程度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找到进行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的由头。

巩固和推进民族团结、重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道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长久进步和发展,必须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在全国上下为实现百年梦想而不懈努力之时,一个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国家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妄图利用各种势力分裂祖国、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全国各族人民都应筑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坚固城墙,同仇敌忾予以坚决打击,不给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任何可乘之机。

(五) 要求提高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族地区治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和国家在长期的民族治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来进行民族治理探索,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地区在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巨大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全面深化改革也进入到了深水区,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往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下的社会生活由单一性和简单性转向多样性和复杂性,原有的社会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同样面临着重组,人口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带来新的问题,社会运转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导致对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也变得日益多样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也随之增多,在满足各利益群体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方式上也发生重大变化,各阶层、各民族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考验和挑战。治理转型迫切需要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反映出我国当前对于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占我国国土面积60%以上的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地区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符合时代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复杂多样的形势下更需要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民族地区治理中的主体、内容、方式都在向现代化逐步发展。从理论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等方面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快补齐治理存在的短板,对民族地区治理乃至整个国家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习近平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逻辑径路

(一) 营造和谐网络生态

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表现出全新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表现、基本内容和重要动力。信息化时代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方式,在网络空间里,各民族之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贴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路径。信息时代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网上社会与网下社会互动,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由此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要用理性的观点和方法对待网络空间各民族工作活动,正确面对所产生的问题。对于网络空间各民族工作,适时加以宣传和鼓励,从而形成有利于民族工作发展的社会局面。还要积极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应对网络空间中民族工作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意料不到的情况。对民族工作的话题进行讨论研究,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以及规律和特点,从而有效地规避各类风险。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来进一步提升民族关系,特别要对各民族工作活动的群体间、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方式进行研究,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因此,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态,开展网络互动对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一方面,要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意识形态安全理念。代表官方立场的党报、电视台和网站要不断适应当下群体媒介生存方式扩大新媒体的舆论场,以吸引力、针对性、时效性、权威性的高站位决定舆论的主流导向,增加官方媒体平台的粉丝附着性,增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抗力。同时,要努力提升个体信息技术能力,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里学会判断事情的真假,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具有理性思维,坚决抵消不良社会生存心态和享乐意识等。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发布规则,遵守互联网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民族地区网络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我国的发展情况肆意诋毁,威胁着我国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要积极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加大民族地区舆情管控中心的扶持力度,加大对网络安全部门的重视,将舆情管控与网络治理建设相结合,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总书记民族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多元民族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