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牛爱春,蔡 瑛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郭宪章教授从事临床三十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勤不倦,精通中医骨伤科疾病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辨证论治骨伤科疾病,辨证准确,遣方用药灵活,深受患者信赖,在颈椎病、肩周炎、各种腱鞘炎、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观察老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例,每获良效。现总结郭宪章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或不对称性外周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最终导致骶髂关节和脊柱的纤维化和晚期的骨性强直。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男女发病之比为2∶1至3∶1,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1]。中医将强直性脊柱炎归属于“骨痹”“尪痹”“肾痹”“大偻”等范畴,本病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郭宪章教授从整体观出发,依据中医理论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较多,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认为痹病的产生与外邪、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隋代巢元方在其著《诸病源候论·风湿痹》中有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载:“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临证指南医案》言:“痹者,闭而不通之谓也,正气为邪所阻,脏腑经络不能畅达,皆由气血亏虚……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皆认为痹证的发病为正虚感邪所致,正虚为本,外感邪气为标。《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言:“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此当用补肾益髓之剂;若少壮之人,忽患伛偻,并足挛,脉沉弦而细,皆皆中湿故也,宜煨肾散”,认为强直性脊柱炎老年患病因督脉虚而精髓不充,少壮患病为中湿邪所致。
现代医家高祥福教授[2]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以肾虚为本,以风寒湿热邪及瘀血、痰浊为标。朱婉华教授[3]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本质是肾督亏虚,寒痰瘀阻于经络,两者相兼而发,提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疗法则。李济仁教授[4]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调摄失当,素体虚弱,肝肾不足,肾督亏虚,又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肾督而成,对痹病治法上讲究通补结合,并结合外治。郭宪章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密切结合临床,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之本,风、寒、湿、热为其致病因素,久则肾虚更甚,痰瘀互结,并累及他脏,病情复杂多变。
郭宪章教授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为“先天之本”,肾内孕元阴元阳,担负着人体脏腑组织的滋养、濡润、温煦、推动作用,为“五脏阴阳之本”。《灵枢·本脏》言:“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脏化生的阳气,通过膀胱、三焦向体表输布。《灵枢·经脉》认为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督脉·八十二难》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络于脑”,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灵枢经·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郭教授勤求古训,密切结合临床,认为经脉以流通为宜,经脉通畅,才能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肾阳虚,致表、督脉皆虚,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致使经脉阻滞不通,而表现为其循行部位即项、背、腰酸困不适、活动不利。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有梦多、失眠、盗汗、遗精等症状。患者由于肾虚,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出现梦多、失眠等症状;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出现盗汗、遗精等症状。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盗汗、梦多等症状,多出现在后期。郭教授强调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病情复杂,较为难治。郭教授还强调肾为阴阳之根,所以人的阴阳不和之病,穷必及肾。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肾虚起病,早期肾虚不甚,随着病情进展,肾虚程度不断加重。《内经》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描述了在肾虚程度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出现的晚期表现。
古人云:“正气在内,邪不可干。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郭宪章教授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之本,外邪入侵为发病之标,风、寒、湿、热、痰、瘀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患者属体虚易感邪体质,稍有起居不慎,或者贪凉阴冷,外邪即乘虚入侵,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以流通为宜。邪痹经脉,络道阻滞,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血滞为瘀,津凝为痰,痰浊瘀血在本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郭教授强调,化痰逐瘀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郭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复杂,但只要紧抓其病机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郭教授认为本病早期,患者肾虚不甚,主要病机为外邪入侵,经络阻滞不通,治宜祛除外邪,疏经通络;对于晚期患者,以肾虚为主要病机,常常“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主张补肝肾强筋骨为治则。在治疗过程中,郭教授中西医结合,选用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缓解病情,选用抗风湿药改善患者的外周关节症状,对因组织的黏连、肌肉紧张痉挛致活动不利的患者,郭教授常配合小针刀松解局部黏连、解除肌紧张,收效较好。
2.1.1 治疗风寒湿痹 主要证候:髋臀、腰背部酸楚、重浊、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或伴有轻微活动不利。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缓或弦紧。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药用:制草乌3 g,威灵仙15 g,川芎15 g,藁本12 g。防风15 g,干姜20 g,桂枝15 g,赤芍20 g,羌活15 g,独活30 g,炙甘草6 g;若寒湿甚者,制草乌改为生草乌;腰背部发凉、疼痛剧烈、遇寒更甚,加附子、肉桂、细辛以温经散寒、通脉止痛;小便不利、浮肿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渗湿;痰湿甚者,加半夏、天南星化痰除湿。
2.1.2 治疗风湿热痹 主要证候:腰背部灼热疼痛,得冷则舒,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用药:黄柏15 g,苍术12 g,川牛膝20 g,薏苡仁20 g,鸡血藤15 g,清风藤15 g,赤芍15 g,丹皮15 g,胆南星6 g,虎杖12 g,独活15 g;若发热、恶风、咽痛甚者,加荆芥、薄荷、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若心烦口渴者,加玄参、生地、麦冬以清热生津除烦。
2.1.3 治疗肝肾亏虚证 主要证候:髋臀、腰背部僵硬、酸楚、疼痛,起床活动后减轻,日久不愈,腰背部活动不利,或伴有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伴有骨蒸痨热、心烦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治以补益肝肾、舒筋止痛。用药:熟地20 g,桑寄生15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5 g,川牛膝30 g,山萸肉15 g,防风10 g,黄柏10 g,狗脊10 g,地龙10 g,桂枝10 g,威灵仙6 g,杜仲15 g,补骨脂15 g,山药10 g,细辛3 g,五味子10 g,土鳖虫5 g,炙甘草6 g。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肾阴虚多见,若为肾阳虚者,则上方中加续断15 g、制附子6 g(先煎)、肉苁蓉10 g。本病病机为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滞为瘀,津停为痰,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重视痰浊瘀血,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半夏、天南星、茯苓、白芥子等活血逐瘀化痰;若瘀血明显者,常加三棱、莪术、三七、土鳖虫等破血行气;痰瘀交结,疼痛不已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等搜剔络道。
强直性关节炎晚期患者,常有局部组织的黏连、肌肉紧张痉挛、活动不利,郭教授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从颈项部至腰臀骶尾部,根据病变部位,选肌肉起止点、肌痉挛部位及压痛点、病变关节囊等点分点治疗,或进行有计划的分期治疗,在改善患者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但针刀松解术对炎症所致局部肿胀或软组织粘连所致活动不利、纤维性强直患者疗效较好,对骨性强直的患者疗效一般。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未明,中医治疗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学数据支持。郭教授倡导中西医结合,常在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随证选用适宜的西药。对其中轴症状,常用抗TNF来治疗,常用柳氮磺胺吡啶来治疗患者的外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郭教授强调功能锻炼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关节功能锻炼,可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状况[5],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身体功能[6],使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持[7],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对保障患者获得理想的预后、提高远期生存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郭教授强调,功能锻炼应根据体力所能,烙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的原则,大汗伤阴,过劳伤气,均会造成正气虚弱,不利于病体康复,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为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的锻炼方式,并鼓励患者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抗病防邪。
李某,男,32岁,2018年12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腰背、颈肩僵硬、酸楚、疼痛1年余,以腰背部为主,夜间为甚,起床活动后症状减轻。半年前查出强直性脊柱炎,望其形体偏瘦,平素心烦口渴,遗精。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数。辨证为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舒筋止痛。组方:熟地20 g,麸炒山药15 g,杜仲15 g,补骨脂15 g,女贞子12 g,墨旱莲15 g,川牛膝30 g,山萸肉15 g,防风10 g,黄柏10 g,狗脊10 g,桂枝9 g,川牛膝15 g,威灵仙6 g,土鳖虫3 g,地龙10 g,五味子15 g,炙甘草6 g。10剂后,患者症状缓解,精神状态良好,已如常人。
按:该患者阴虚症状明显,肾督亏虚,精血不足,骨髓不充,腰府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经脉不通,不通则通,故腰背、颈肩僵硬、酸楚、疼痛;肝肾精血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形体偏瘦;肝肾阴虚,虚热内扰精室,则遗精;虚热内扰心神,则心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又津血同源,津液不足,口腔失濡,则口渴。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补益肝肾,取六味地黄丸三补之意;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强腰膝;杜仲与补骨脂合用,取青娥丸之意,以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补益肝肾,活血通经,祛风除湿;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二者攻补兼施;防风、桂枝、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除外邪;黄柏清虚热,除骨蒸;土鳖虫、地龙祛风活血通络;五味子涩精止遗,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诸药共用,则肝肾得补,精血津液得充,心神宁,精室固。全方配伍严禁,用药精炼,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是好发于青年男性的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郭宪章教授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依据中医理论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结合小针刀松解局部粘连组织,改善患者功能,重视功能锻炼,以减轻症状,改善功能,增强体质,抗病防邪,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