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本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高校后勤服务由传统的自己来做,逐步通过引入第三方的服务来弥补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不足,确实为学院师生带来了服务和便利;但是如果引入的第三方并未如期做好服务,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让师生对校方后勤服务不满意,出现误解或者矛盾,就如老话说的那样请佛容易,送佛难,严重的会引发校方与第三方的纠纷,因此高校后勤如何提升第三方服务质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校面对的学生群体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高校的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硬件条件是越来越优越,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提升。目前,高校学生择校不仅看学校的整体排名,更关注在校园的生活环境,比如寝室住的怎么样?有没有空调?有没有热水?食堂饭菜怎么样?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显然,各个高校都需要正视这些需求。
随着高校引入的设备越来越智能化、集成度较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高,有些需要进行手机端的操作,对一些故障的排查和检修也需要专业的知识。这就对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服务的热心,还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获取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
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如何对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很多高校缺乏评价机制,标准也制定的不够客观,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改进服务质量无法提供有效地支持。
高校的后勤服务总体来说,都经历过自己经营、个体承包、到后来的招标引入第三方服务,服务的内容涉及到食堂、物业管理、热水供应管理、空调维护管理等各种管理服务。目前高校第三方服务项目越来越多,整体的服务质量并不完全规范,由于前期不同高校的服务模式不同,造成对第三方的服务质量无法监督,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师生的权益无法得到维护。当问题出现,由于前期引入时未进行有效地制约和退出机制,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尤其是很多高校特别喜欢采用的BOT 模式,问题尤为明显。采用这种模式在当时高校来说是非常好的,由第三方投入资金建设,后期经营由其负责,通过经营回收成本,看起来是双赢的局面,其实不然。这种服务一般周期很长,少则5 年,多则10 年,带来的风险一般都在经营的后期,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设备等故障率就会上升,第三方就会出现舍不得投入的情况,导致问题频发,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个时候校方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提升服务质量更无从谈起。
高校在引入第三方服务前,一定要对需求进行前期调研,制定符合自己高校实际的需求,对服务的内容、项目、标准要有量化,避免后期服务内容不明确,互相推诿扯皮。通过面向社会招标方式,将优秀的第三方引入到高校服务,补充高校在后勤服务方面的不足,切实让师生得到最优质的服务。服务的目的应该是双赢,高校通过优质的服务提升办学水平,第三方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高校后勤的服务的关键还是在人,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尤为关键。一方面从进人开始把关,提升后勤服务人员的进入标准,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通过培训进一步落实工作;一方面加大对后勤服务的资金投入,只有资金有保障才能有优质的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服务规范化的建设,同一份工作交给不同的人来做,要做到服务的统一。规范化本身也是服务提升的一个标准,减少因为人的因素导致服务不一致。
由于很多高校都是新旧校区共存的情况,老校区设施陈旧,更新起来困难较大,只能从基础设施逐步淘汰,新设备建设的周期就要拉长;新校区需要在建设时就有长远规划,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保持先进性,不被淘汰。各种新型设备让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如虎添翼,比如:新一代的智能水控机可以实现远程缴费和控制,智能水表和智能电表可以监管整个校园的用水、用电情况,通过异常用水、用电,可以及时找到故障区域,进一步为排查故障节约了时间。
目前,高校后勤服务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生的日常方方面面。各种平台的建设,带来的便利让师生的各种需求能够及时处理,从校园一卡通到自助缴费系统、报修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基本上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繁琐的事务办理。信息化的服务配合上早已成熟的支付技术,免除了排队、时间的限制,让用户体验得到了整体提升。
现有的高校后勤第三方服务,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现有的服务进行测评,了解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比如:食堂满意度的测评,从饭菜价格、饭菜口味、服务态度、日常巡查等方面,高校成立相关的测评小组,由学院后勤部门牵头,团委、学工、保卫等相关部门配合。通过测评高校可以通过直观数据监督第三方服务的质量,从而发现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满意度要找到一个客观的评测点,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断,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覆盖到不同层面,这样采集的数据评测,才能够更接近实际情况。
建立第三方服务的退出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用市场来淘汰不达标的服务。一个第三方通过招标方式进入了高校服务,没有履行好自己的服务,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或者它赖着不撤场,会让高校运营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在合同的约定中建立退出机制,对具体的服务进行量化处理,简单讲,就是对不达标的服务如何做减法的问题。比如:物业未及时清理垃圾,每出现一次扣除相应的分值;一个学期内同一问题出现了三次,校方有权直接解约。没有人愿意走到解约的那一步,但是如果第三方没有意识到自己服务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走到解约这一步也是必然的。但是高校在很多的第三方服务中,并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这就为后面的服务埋下了隐患,更多的时候,面对第三方的推诿扯皮,高校缺少制约的有力保障。通过建立退出机制,进一步约束第三方服务的行为,从而提升整个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
总之,高校的后勤服务任重道远,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了第三方的服务比例,提升了整体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相信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整合服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的后勤服务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