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军
(湖南省桃源县漳江街道农林综合服务站 415700)
我国有非常庞大的生猪养殖规模,因为生猪具有活动范围不大的特点, 所以其养殖的密度通常情况下要低于牛或者羊的养殖,一旦在猪群中发现疫病,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面临着大范围传染的风险。 所以在我国的生猪养殖事业中,对于疫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要做好疫病相关预防工作并及时切断传染源,以此来保证生猪养殖的正常进行。
目前流行的生猪疫病种类繁多,寄生虫、传染以及内科相关原因都有可能引发猪疫病。 其中由于传染引发疫病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这类疫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疫病感染, 病情一旦扩散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生猪的饲养环境对于疫病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环境卫生、饮水卫生以及饲料卫生等,都有可能造成疫病的大范围传播,所以做好卫生相关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疫病的暴发。
生猪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猪身体内部可能存在的一些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会在猪的身体内部进行繁殖,并可以通过排泄物使其他健康生猪感染疫病。 除了这种传染方式外,生猪疫病的传染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尘埃、飞沫等都是疫病通过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 病原体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会感染其他健康的生猪,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使得疫情范围不断扩大。
在通常情况下,多种感染是生猪患病的主要状况,病毒在单一传染的基础上逐渐演变为综合性的传染疾病, 其传染性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更容易暴发集体性的感染事件,这是生猪疫病传播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特点之一。
传统情况下生猪一旦感染病毒,那么就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发病特征, 但是目前的一些新的传染病在生猪被感染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主要应用的预防措施是疫苗预防,大部分的生猪养殖基地对于这种方式存在过度的依赖, 其实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疫苗预防的成效对于一些新的传染病毒的预防并不理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从而导致疫病的大范围暴发。
在防疫工作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依据其养殖地区内经常发生的生猪疫病类型进行统计并划分类别, 分别针对不同疫病的特点、 传播条件等, 确定每种类别的疾病在不同猪群中的特点,完善现有的预防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计划对生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自身的免疫能力。 与此同时,生猪养殖基地需要对疫苗的种类进行选择,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疫苗注射, 坚决不使用不达标不合格的疫苗。
卫生条件是生猪疫病暴发的一项主要因素, 并且是病情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 由于发病猪将病毒通过自身的排泄物传播到体外,又由于生猪养殖密度较大的特点,这些带有病毒的排泄物很可能与其他健康猪接触。 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养殖环境的卫生进行严格的控制,要及时对生猪圈舍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要及时处理粪便以及饲料残渣等废弃物, 以此来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卫生。
疫情传播过程中, 患病生猪以及其他隐形感染的生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其他健康生猪体内,从而造成大范围的感染。 所以当猪群中发现感染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患病猪实行隔离控制。 通常情况下控制疫病的传染源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要对外来猪群疫病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 在最大程度上选择没有病情地区的生猪进行配种工作, 具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配种。 第二是在确保新进的猪群没有疫病之后,进行一个月的隔离观察再一起混养。 第三要对感染的生猪及时隔离,病猪所接触过的个体以及饲料等也必须进行处理。 第四要对病猪的圈舍进行封锁以控制疫病的扩散。
通过病原体传播是生猪患病的一大途径, 病原体的传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第一是患病个体直接与健康生猪接触而造成感染。 第二是健康生猪接触病猪的排泄物、饲料等造成感染。 所以对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切断与控制是保证疫情得到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
养殖基地的管理对于生猪防疫工作也具有重大意义, 生猪养殖企业要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一个非常完善的生猪养殖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病情监测及处理方式。 在发生疫病的早期要对疫病进行严格的监测,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要对养殖基地的外来人员和车辆实施消毒。
生猪疫病的防治具有复杂的特点, 相关养殖基地需要在疫情暴发的前期就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同时要建立起一系列的消毒及隔离措施, 从控制传染源以及切断传播途径两方面同时下手, 进行多项疫病预防工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疫病的发生,并能在发生疫病时有效控制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