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超声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02-15 14:3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贲门胃壁胃肠道

姜 慧

(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超声科 吉林 白山 134300)

胃肠道肿瘤为临床常见肿瘤,有病情发展快和发病率高的特点,因此需尽早诊疗。随着科技技术发展,超声诊断方式也得到推广。超声诊断时主要特点为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同时也无需特殊准备,有痛苦小和无创伤的特点。由于患者胃肠道为空腹脏器,因此含有大量气体、内容物,进而在疾病诊断时严重影响超声穿透力和分辨力。有分析认为,虽然经腹部超声在诊断时有自身问题,但通过深入分析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有效性[1]。现选取我院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诊断方式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男42例、女30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1.37±1.97)岁。28例患者出现胃、贲门和十二指肠壁增厚,电子胃镜检查出现病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出现异常状况;患者腹部饱胀疼痛、不适就诊19例;电子胃镜进入胃幽门处镜头就诊14例,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超声检查共11例。

患者均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得到病理分析证实:病理分型和低分化腺癌27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11例、未分化腺癌11例,黏膜腺癌7例、磷型细胞癌4例、硬癌2例。

1.2 方法

主要使用迈瑞DC-7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调整为2.6~5.0MHz,常规性检查时将频率调整为3.5MHz。主要检查方式和观察内容为:胃底、贲门高位胃体部。叮嘱患者自身取仰卧位并结合右前斜位,饮用温水500~600ml,超声声束方向调整为左上方,常规测量贲门和胃壁厚度,正常人胃壁厚度范围3~5mm,平均调整为4.0~4.5mm,少数胃部幽门处胃壁较厚,但低于6.0mm,小肠壁厚低于3mm,管径低于2.5mm,结肠壁厚度为3~5mm,管径3~5mm。观察和分析患者胃壁层次,胃壁充盈后胃壁呈五层结构,从内至外依次是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超声下显示为三条强回声线和两条低回声线,呈平行排列。其中自内侧第一条强回声线为黏膜层,第二条弱回声线为黏膜下层。第三条强回声线为黏膜下层,主要为黏膜肌层。第四条弱回声为肌层。第五条强回声为浆膜层。正常人小肠壁3~5层。

胃窦以及十二指肠:被检测人员主要取右侧卧位结合仰卧位,摄入温开水500ml,常规性测量胃壁和十二指肠壁厚度、胃窦部厚度和内径,观察水在胃肠内部流动方向,是否出现反流以及涡流状况。

结肠和小肠:嘱患者取仰卧位,摄入高渗液体,甘露醇400ml之后摄入温开水1000ml,同时按压探头,观察患者肠壁形态以及内径和肠管蠕动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病变小,因此采用超声诊断时较为困难。隆起型早期恶性肿瘤检出率更高,平坦超声诊断时并不显著。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主要还是依据电子胃镜活检确诊。患者临床各种诊断表现。

2.1 壁增厚型恶性肿瘤

贲门胃底小弯侧壁增厚5例、局限性壁增厚2例,回声减低,层次消失和紊乱,1例患者浆膜有连续中断伴壁外多发肿大淋巴结。

胃窦十二指肠壁增厚改变6例:壁增厚,回声减低,层次消失和紊乱,也有2例患者电子胃镜并未进入,仅可观察近段黏膜充血伴点片溃疡,超声诊断时不仅较为清晰同时也可有效显示局部壁增厚状况。

升结肠壁增厚性改变伴管腔局部狭窄,也可通过放大显像有效观察患者壁厚,回声较低且层次消失、紊乱,局部管腔较为狭窄,虽然超声定位时精确度有限,但对于不能耐受胃肠镜检的患者,对于临床诊断肠肿瘤还是有一定意义。

2.2 肿块型恶性肿瘤

胃部恶性肿瘤7例,肿瘤逐步向内生长因此较为局限,形态也并不规则,但边界十分清晰。

结肠内恶性肿瘤4例,浆膜层连续性较差,壁层被破坏较为严重,管腔局部较窄。

肠道外恶性肿瘤3例,超声检查,电子胃镜胃病有效检出。

2.3 溃疡性肿瘤

贲门黏膜表面溃疡6例,电子胃镜清晰可见,超声诊断时仅发现4例患者溃疡直径超过9mm之上,表面有显著凹陷,但仅有3例患者出现斑点溃疡,但并未有效发现。

胃小弯侧溃疡4例,电子胃镜可清晰可见,超声诊断时仅发现2例溃疡直径低于9mm,也有2例患者出现斑点状溃疡但并未及时发现。

胃窦以及十二指肠黏膜表面溃疡4例,电子胃镜检查时清晰可见,超声诊断时仅发现3例患者床溃疡直径高于9mm。3例患者并未发现斑块状况溃疡。

3 讨论

胃肠道为空腔脏器,但由于腹腔内充满残渣和潴留物,因此可严重影响超声检查结果,也可影响图像辨认,但可通过口服充盈剂减少潴留物,进而清晰显示肠道壁层次以及十二指肠病变状况,便于测量壁厚度[2-3]。采用超声诊断时也可有效显示肿瘤形态、范围和内部回声,进而确定病变位置。同时也更加便于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定,也可对胃肠壁受压问题作出客观提示。

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贲门和胃部、十二指肠病变状况。分析发现超声诊断时可有效显示肿块形态同时也可显示肿块,多呈息肉状、菜花状,消化道管腔逐步变窄,上段管腔常会出现梗阻征象。对于下消化道肿块肿瘤,超声显示良好,超声多表现:肠道管腔局部有不规则低回声区,肠壁被连续性破坏,肠腔较为狭窄,梗阻上段肠腔逐步扩张出现积液[4-6]。电子胃镜可清晰观察肿块形态但表面轮廓和边缘也出现坏死问题。表面溃疡肿瘤超声显示较好,其中超声时多表现为回声增强和增粗,呈现为典型火山口样,肿瘤边缘浸润范围。电子胃肠镜可清晰观察溃疡数目、大小和周围环境[7-8]。

也有学者提出采用腹部超声诊断时效果较差,但也可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可将检查安排在上午,同时确保检查之前4h禁止摄入食物。对于胃部潴留物较多患者也可采用胃肠减压处理[9-11]。对比于超声诊断,电子胃肠镜诊断时对于管壁增厚层次和范围均会产生破坏,同时浸润深度也和壁外状况有较大差异,此种状况也为经腹超声诊断优势。不仅可探查患者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胃肠道恶性肿瘤范围,浸润深度、病灶也可得到诊断。

综上所述,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贲门胃壁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空腹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Ⅲ期贲门腺癌预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