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215635)
2017 年《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显示,我国18 岁以上成人2 型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0.4%。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时症状重,感染控制难,手术更复杂。目前根管治疗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首选方法。通过根管清理、消毒、充填达到去除隔离感染的作用[2]。常规根管治疗分多次完成,历时较长,而一次法将所有步骤集中完成,减少复诊次数,方便了患者。本文选择2 型糖尿病合并前牙及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 例,比较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及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2 型糖尿病合并前牙及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1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对照组中男性32 例,女性24 例;年龄46~73岁,平均62.7±2.1 岁;观察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7例;年龄 45~73 岁,平均 63.1±2.3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1)2 型糖尿病符合 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2)具有慢性根尖周炎症状,牙根尖部牙龈有脓包或肿胀,咬合无力,X 线显示根尖周有边界模糊的阴影,均为单根或双根尖周炎,牙周无病变;(3)患者资料完整,依从性好。排除标准[3]:(1)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治疗相关药物过敏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三叉神经痛、干槽症、急性上颌窦炎等与慢性根尖周炎症状相似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术前行常规口腔检查,选取1 颗符合条件的牙齿为受试牙,根据X 线片结合根管长度测量仪确认根尖位置及根尖病变情况。对照组应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常规开髓后去除腐质、清理髓腔、疏通根管。以3%过氧化氢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按照逐步后退法扩大根管完成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暂封1 周,若症状未减轻则继续封药,待症状缓解后行牙胶尖+根管糊剂充填,拍摄X 线片查看充填疗效,给予抗生素类药物。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根管预备与多次法相同,使用甲醛甲酚+碘仿联合浴5 分钟,行牙胶尖+根管糊剂充填。
1.3 评价指标 (1)术前术后VAS 疼痛评分:分别于根管治疗前、永久充填后第7 天,采用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自发性疼痛及咬合疼痛感受,0~10分,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轻。(2)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治愈:影像学检查无根尖透射影,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正常。有效:影像学检查见根尖透射影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咬合有轻微疼痛感,不影响咀嚼功能。无效:影像学检查见根尖透射影增大,临床症状无改善,咬合疼痛明显,影响咀嚼功能。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前术后VAS 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对照组 VAS 评分 3.2±0.8 分,观察组 3.4±0.9 分;治疗后第 7 天对照组 VAS 评分 5.3±1.1 分,观察组 6.2±1.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V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56 例中治愈18例,有效32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9.3%。观察组 56 例中治愈 16 例,有效 29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12.5%),其中肿胀 4 例,感染3 例,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 12 例(21.4%),其中肿胀 7 例,感染 5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发生牙髓病变时,易进展为根尖周炎,出现根尖肿胀、自发性疼痛及咬合疼痛等症状,这可能与患者口腔防御能力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4-5]。传统的根管治疗术分两次或多次完成,治疗中需根管内封药控制感染,最后再行根管充填。这种方法通过局部药物能更好去除根管内细菌,有效确保自愈率,但疗程较长,部分患者不能按时复诊完成治疗,暂封药物渗漏至根尖外可能增加感染。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在根管内仍有感染的情况下行根管充填,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成功率。有学者认为,尽量去除根管内细菌加上有效根管充填能保证治疗效果,达到消除根尖周病变的目的。近年来临床上开展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表明能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VAS 疼痛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VA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管预备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会引起局部疼痛反应,而一次法治疗产生的刺激更大。观察组总有效率84.4%,低于对照组的89.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4%,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总有效率低于多次法,且更易引起术后肿胀和感染。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根管治疗时的根尖刺激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疼痛,多次法根管治疗术通过多次封药,能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减少根部刺激,促进根尖病变愈合,从而具有更高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需要注意的是,如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2 周还伴有急性炎症或剧痛,则应改变治疗计划,行多次法根管治疗术。行根管治疗时应利用好橡皮障,确保无菌操作。同时,2 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要严格控制血糖,这也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时,对根管内细菌的控制尤为重要,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成功率较低,易发生并发症,应慎重选择治疗方式。